特斯拉“上海速度”超越“美國速度” 靠什麼?
最新財報顯示產車兩年多的上海工廠,交付量已超越全美產量最高的加州工廠
又一個特斯拉“上海速度”如何造就
■本報記者 宰飛 俱鶴飛
全美汽車工廠裡,去年產量最高的是哪家?彭博社統計了美國70多家汽車工廠的數據后發現,2021年,產量最高的是位於加州弗裡蒙特的特斯拉工廠。不過,特斯拉的自家兄弟上海工廠卻能與加州工廠一較高下。據特斯拉最近披露的財報,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廠汽車交付量逾48萬輛,超過北美冠軍——特斯拉加州工廠(約45萬輛)。
這當然是“特斯拉速度”的體現,同時也是上海這片沃土造就的“上海速度”的體現。
車間夾層裡的辦公室
去年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座高檔宴會廳裡,白宮官員、國會議員、商界領袖齊集,參加《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場商業論壇。在場的政商名流無不西裝革履、神情端肅。
這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出現在了宴會廳正前方的大屏幕上:他敞著夾克,兩眼搞怪地一睜一閉。現場的名流們看見,馬斯克身后是一個汽車生產車間,不時有工人穿梭往來。
現場主持人問:“你現在在哪裡?”
馬斯克說:“我正在即將竣工的特斯拉得州工廠。你看我身后就是工廠。我們的辦公室和工廠就在一起。管理層和工程師不能單獨待在象牙塔裡,他們離工廠越近越好,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從辦公室位置的設計,人們可以一窺“特斯拉速度”的奧秘。
春節前,記者參觀了特斯拉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記者在廠門前停下車,負責引導參觀的特斯拉員工小高就從廠裡迎了出來。他說:“我們的工位就在車間上面的一個夾層裡,總裁也在那兒辦公。從辦公室的玻璃窗看下去就是車間。去車間,下幾級樓梯就到。”
陪同記者走在生產車間裡,小高指著眼前的一輛輛未完工的汽車說:“這些車都是有主人的。”特斯拉和傳統車企不同,它沒有庫存,消費者先訂貨,車間再生產。車輛一旦下線,就盡快交到消費者手中。
速度,還源於制造流程的重造。不同於大多數廠房設計,特斯拉工廠不是在一個平面上展開的,而是立體的。立在地上的是生產線,架在半空的是機運鏈。即使是現代制造業通用的機械臂,在特斯拉車間裡也有不一樣的排布。在焊接車間,記者看到數隻機械臂圍繞著一輛汽車作業,此外還有一隻機械臂從車身上方探下來,“四面八方”似乎不足以描述機械臂和汽車的位置關系。
“整條供應鏈都在中國”
常有人把特斯拉和iPhone相提並論:它們都是行業的后來者,都以革命性的產品推動行業巨變,毛利率都遠高於同行……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把生產線放在了中國,至少是其中的一大部分。
早在iPhone面市前,蘋果公司就已明白中國制造至關重要。
2007年,離iPhone預定的上架時間還有一個月出頭,喬布斯突然提出,把iPhone的屏幕材質從塑料換成玻璃。因為后者更不容易留下劃痕。他說:“我想要玻璃屏幕,這件事情必須在6周內辦好。”
一名下屬走出喬布斯的辦公室,立即訂了一張去中國的機票。他隻能去中國。
蘋果選擇中國制造有兩個原因:中國工廠靈活,中國供應鏈比美國強。
喬布斯提出關於玻璃屏幕的要求之后,上述優越性立刻變得一目了然。
就在這時,一家中國工廠跑來投標,要求承攬這項工作。這家中國工廠最終拿到了訂單。
“整條供應鏈如今都在中國。”另一名蘋果公司前高管說。
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像蘋果一樣,因中國完善的供應鏈而受益。需要方向盤嗎?往西3公裡,臨港均勝電子就有。需要調整鋁合金元素含量嗎?幾條街外的友升鋁業立即定制。需要新能源電池嗎?寧德時代已經在超級工廠旁建了電池模組基地。
在臨港新片區,圍繞著特斯拉工廠,一家家上游供應商落戶開廠。
去年5月21日,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延鋒汽車、廣微萬象、東山精密、麥格納、李斯特等18家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落地,涵蓋了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車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多個領域。去年8月,臨港新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片區已集聚了智能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100多家,其中有不少是特斯拉的供應商。
得益於臨港及中國國內完善的供應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化率極高。馬斯克在2020年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以前,大量在世界其他地區制造的零部件被運往上海﹔今后,如果完全在中國本地採購,車輛成本會大大降低。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達到90%以上,而特斯拉加州工廠僅為73%。
“上海速度”
2021年10月10日,在德國首都柏林郊外的一片空地上,一場名為“超級節”(Giga Fest)的大型露天慶典正在舉行。空地后方,矗立著特斯拉嶄新的柏林超級工廠。馬斯克當時預測:“我們准備在幾個月內開始生產,基本上是(2021年)11月或12月,並希望在12月交付第一批汽車。”不過,特斯拉柏林工廠至今仍未有投產的消息。
在萬裡之外的中國,柏林工廠廠址確定前一個月,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工廠——上海工廠建設工程剛剛竣工,並立即投產。
如今,在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車間裡,隻要有客人來參觀,負責講解的員工小高第一站總是領他們去看入口處的一張海報。那是上海工廠建設項目的時間軸:2018年10月17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2019年1月7日奠基,2019年10月25日竣工驗收完成,2019年12月30日首批Model 3交付內部員工……
小高每次都會向客人特別強調一句:“從工廠奠基到第一輛車交付,僅用時11個月。”
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這就是后來被人津津樂道的“特斯拉速度”。
有人也許會疑惑,工程建設不就是蓋房子嗎?房子蓋得快點,有什麼值得夸耀的呢?其實,一個工程並不只是蓋房子那麼簡單,甚至蓋房子只是其中最簡單的部分。開工前的審批,竣工后的驗收——用地、環保、水利、人防、消防、燃氣、地震安全,等等——每一項都需要政府部門參與,每一項都必不可少,中外皆然。
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總建筑面積15.7萬平方米。如果按照傳統做法推進,從簽約到開工,如此體量的工廠,審批時間至少10個月,而特斯拉上海項目僅用了一半時間。驗收更是和項目建設同步完成。
縮短審批和驗收時間,不是主管部門放寬了標准——該審的一項也不能少,該驗的每項都得驗。省時的竅門在於他們改進了工作流程,把自己當作“店小二”去服務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壓縮時間。
現在進入特斯拉上海工廠可以看到,廠區西側一條小河把工廠與外界隔離開來,連通內外的是三座小橋。
然而按照最初的市政規劃,橋隻有一座。如果要修改規劃,補建兩座,僅僅審批流程就要走一年。
但特斯拉太需要這兩座橋了:南北跨度一公裡多的廠區西側,如果隻有一座橋、一扇門,怎麼也滿足不了物流、人流的需求。
一邊是繞不過的審批流程,一邊是逃不脫的實際需求。怎麼辦?臨港管委會等部門還是找到了兩全之策:把橋的建設納入水利基建項目中去,這樣既不需要修訂規劃,又能滿足企業需求。
特斯拉項目建設中,還有很多像這三座橋一樣的故事。受益於政府部門的制度創新和貼身服務,特斯拉上海工廠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跑出了“特斯拉速度”。馬斯克說,這個驚人的速度是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團隊共同創造的。
所以,“特斯拉速度”也是“上海速度”和“中國速度”。
去年底,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那場商業論壇上,有觀眾最后問馬斯克:怎麼看待中國和美中關系?
馬斯克回答說:“特斯拉和中國的關系很好……我希望大家牢記:我們同是人類,讓我們努力建立積極的關系,為人類共同的繁榮而努力。”(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