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20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2022年01月25日13:56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上海市市長 龔 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突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以實干實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達到4.32萬億元,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城鎮調查失業率明顯低於年初預期目標,新增就業崗位63.5萬個。發展新動能持續成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18.3%,新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5.6%。

一年來,我們努力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上海是超大城市、流量城市、口岸城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巨大。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牢固樹立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底線意識,時刻警醒“下一個發生疫情的會不會是上海,如果上海發生、怎麼控制住,如何做到上海盡可能不發生”,堅定依靠城市精細化管理、科技抗疫和精准防控,努力構筑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牢牢守住了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的底線。常態化防控落細落實。持續抓牢並不斷優化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六個關鍵點關節點,緊盯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重大活動,常態化開展疫情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從嚴從實做好全流程閉環管理。市空港管理委員會、港口防疫專班設立運行,口岸一線等高風險人員集中居住全面實行,“落地不進境”人員管控、進口冷鏈食品中轉查驗等分級分類管理措施不斷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大數據平台上線運行,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提高到95萬份以上,全市發熱門診和社區哨點診室持續發揮監測預警作用,第四屆進口博覽會疫情防控實現零感染。新冠疫苗接種有力有序,覆蓋人群佔全市常住人口94%,累計接種疫苗超過5100萬劑次,2200多萬人完成全程接種,680多萬人接種加強針。應急處置精准高效。始終確保應急指揮體系處於激活狀態,堅持事不過夜、以快制快,2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核心信息調查,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區域管控、轉運隔離等工作。過去一年,我們科學精准迅速處置了多輪突發疫情,做到了“四早五最”,迪士尼樂園涉疫排查等應急處置工作彰顯上海速度、城市溫度。

(二)全力以赴落實改革開放重大任務。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制定實施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意見的行動方案,通關便利化等政策細則率先發布,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等試點政策落地實施,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等重大改革實現突破,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等開放措施有序推進。發布市政府關於加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法治保障的決定,配合市人大出台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等6部專門為浦東新區制定的法規,並在2個條例中設置浦東專章。深化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離岸通”平台上線運行。“三大任務、一大平台”扎實推進。深入推進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的78項制度創新任務,賦予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管理權限,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二期封關驗收,創新大飛機制造“一司兩地”監管模式,啟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新片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72.7%和62%。深入推進“浦江之光”行動,科創板上海上市企業融資額、總市值保持全國首位。全面完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成運行,120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市“一網通辦”,8條省際對接道路建成通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累計形成78項制度創新成果,水鄉客廳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加快推進,83項重點任務全面實施。第四屆進口博覽會如期、安全、精彩舉辦,展覽面積和世界500強企業參展數量再創新高,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07.2億美元,上海交易團意向成交金額增長21.1%,城市推介大會順利舉行,成功主辦浦東、虹橋兩個分論壇。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深入推進國資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成立上海國有資本投資平台公司,完成股交中心與聯交所等專業化重組整合,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中國船舶集團、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總部落戶。落實國家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3家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落戶,3個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挂牌。貫徹國家標准化發展綱要,深入實施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新推出11項“上海標准”。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進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規范平台經濟發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調整優化與雲南結對幫扶關系,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

(三)更加注重依靠創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五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四大功能”進一步強化。在滬國家實驗室建設順利推進,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開工建設,張江科學城完成擴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加快落實,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高端通用圖形芯片實現量產,高溫超導電纜示范運行,8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神舟十二號、天和核心艙、天問一號等重大任務保障有力﹔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結果全國領先,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4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深化落實“金融30條”,出台實施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支持政策,推動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等一批金融業開放項目落地,推出原油期權、債券通“南向通”、“玉蘭債”、碳中和債、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金融創新產品和業務,啟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8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2500萬億元、增長10.4%。國際貿易中心能級大幅提升,口岸貿易總額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拓展至24個成員口岸,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達到7家。成功舉辦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03.3萬標准箱、連續12年排名世界第一。擴內需、穩外需同步發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率先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舉辦“五五購物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大力拓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上海旅游節等節展能級提升,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啟動建設。重大工程投資完成1957.5億元、增長14.6%,建成14號線、18號線部分區段共61公裡軌道交通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831公裡、繼續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北橫通道西段、江浦路越江隧道等重要基礎設施投入使用,開工建設嘉閔線、21號線一期、23號線一期等8個軌道交通項目和高端船舶、新能源汽車等59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25.5億美元、增長11.5%,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累計達到831家,新增外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達到506家﹔推動一批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開通運行“上海號”中歐班列,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萬億元以上、增長16.5%,服務貿易佔全國比重提高到30%左右。

(四)全面系統構筑數字城市“四梁八柱”。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制定發布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和“十四五”規劃,啟動實施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出台實施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合制定數據條例,上海數據交易所挂牌運營。數字新基建有力推進。累計建成5G室外基站5.4萬個,推進雙千兆示范應用超過700項,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數字標杆應用加快落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積極培育15個工業互聯網平台,建成40家智能工廠,布局打造“長陽秀帶”“張江在線”等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啟動建設首批7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形成便捷就醫少等待、為老服務一鍵通、快捷停車助通暢、數字酒店智管家、數字賦能示范校等11個數字生活標杆場景。多措並舉彌合“數字鴻溝”。“兩張網”建設深入推進。全面拓展“一網通辦”,接入服務事項3458項,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建立“幫辦”制度,實名用戶數超6195萬,日均辦件量超28萬,實際辦件網辦率77%,提高19個百分點。完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和專網整合。完善“一網統管”“三級平台、五級應用”架構,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建成投用,市城運平台匯集應用1150個。

(五)扎實有力拓展城市新空間。五個新城建設全面發力。制定“1+6+5”新城規劃建設總體政策框架,完成新城總體城市設計。50家企業總部、62家研發中心簽約落戶新城。91個民生重大項目、25項交通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兩港大道快速化、崧澤高架西延伸等重點交通項目相繼建成。重點區域轉型發展步伐加快。推進北外灘建設,世界會客廳項目建成迎賓。桃浦、南大、吳淞、金山濱海等區域轉型發展項目加快推進。強化土地高質量利用,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1平方公裡。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建成3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推動1.4萬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完成“美麗庭院”建設13.3萬戶,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595公裡。推進農村亂佔耕地建房整治。制定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地產農產品綠色認証率達到27%。扎實開展農村綜合幫扶,實現精准幫扶全覆蓋。

(六)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民心工程、民生實事超額完成。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1家、助餐場所201個、養老床位5084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303張,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6868戶。新增普惠性托育點65個,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543個。完成90.1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籌措6.7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制定實施“滬十條”“滬七條”等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為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579台,電梯智慧監管覆蓋率超過97%。新增2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6個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新增早餐示范點226家、早餐網點2065家。基本民生底線兜住兜牢。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等穩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全國領先。養老金、醫保、低保、最低工資等民生保障待遇標准穩步提高,創新推出“滬惠保”,主動發現、精准服務的社會救助制度加快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居民服務“一卡通”順利推進,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事業提質增效。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啟動,義務教育減輕作業負擔、加強課后服務、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等“雙減”任務全面落地,啟動實施新一輪“雙一流”高校、高峰高原學科等建設計劃,布局建設29個前沿科學研究基地、42個協同創新中心,首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獎。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新增2個國家醫學中心,實現4家郊區市級醫院與母體醫院一體化管理運行。優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實施。中共一大紀念館建成開放,上海圖書館東館、天文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成運營。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7條、多功能運動場98片、益智健身苑點743個,首屆賽艇公開賽成功舉辦,上海體育健兒在奧運會、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國防動員體系進一步健全,國防教育、雙擁共建、優撫安置等工作深入推進。

(七)精益求精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減污降碳有力推進。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碳達峰實施方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上線運行。啟動實施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完成1042家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淘汰國三柴油車8.4萬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5.4萬輛、累計達到67.7萬輛,開工建設竹園-白龍港污水連通管、5座雨水調蓄池,完成350公裡河道整治,建成老港濕垃圾二期等末端處置設施,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排名全國第一。全面推行林長制,世博文化公園北區開園,免費或延長開放公園增加42個,新增森林5.1萬畝、綠地1031.8公頃、綠道212.6公裡、立體綠化40.6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第四輪三年行動計劃,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打造“一江一河”高品質“生活秀帶”,黃浦江主題光影秀廣受好評,北外灘國客中心段完成碼頭遷建、整體開放,蘇州河華東政法大學濱水區域全面開放、風貌提升。完成架空線入地和杆箱整治207公裡、橋下空間品質提升10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設置和優化9508處。深化“群租”治理,推進城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有力有效應對“煙花”等台風,電力等能源實現穩定保供。成功舉辦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加強基層建設,進一步清理規范居村各類台賬、挂牌、下沉事項,完成居村委會換屆選舉。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力做好重大活動安保維穩、社會治安防控、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反恐防暴、掃黑除惡等工作,精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八)持之以恆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完成優化營商環境4.0版改革任務。開展“一業一証”試點,“証照分離”改革覆蓋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管理,健全公共信用信息修復機制。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台階。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9件,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052件和市政協提案937件,及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重大事項。制定政府規章19件,編制完成“十四五”市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43項。率先實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全面成立街道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下放執法事項423項,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作風建設持續加強。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問題。實施科技、生態領域市與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部門一般性支出壓減10%。一體推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廉政建設進一步強化。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在踐行初心使命中鉚足發展干勁,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步新成績。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上海人民,尤其是長期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疾控、公安、口岸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問題和挑戰。經濟全面持續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制造業投資增長后勁不足,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領域復蘇艱難,一些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水平亟需提高,持續激發企業主體創新活力和動力要下更大功夫,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再出發任重道遠,改革創新、攻堅突破的意識和能力仍需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較大,城市精細化管理還要繼續下繡花功夫,老小舊遠等民生服務仍需提質增效,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必須久久為功。政府服務管理效能還要持續提升,在多重目標中把握動態平衡、防范風險的能力仍需增強,全面完成本屆政府各項目標任務還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正視問題、直面挑戰、敢於擔當,以必勝的信心、創新的思維、扎實的舉措,盡心竭力改進工作,絕不辜負人民期待!

二、2022年主要任務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肩負著國家賦予的重大使命任務,正處在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把握大局大勢,錨定發展目標,恪盡職守,毫不懈怠,全面完成本屆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做好今年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按照十一屆市委十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國家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發展“五型經濟”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2%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更好發揮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作用,全面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堅持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著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創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集中度和顯示度的重大成果。

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全面推進“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更好發揮“五大引領作用”。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商事登記確認制等改革。配合國家部門制定實施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支持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在浦東特定區域適用。打造一批功能性產業創新和服務平台,支持推出更多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推動設立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動態完善立法需求清單,積極配合市人大制定一批浦東新區法規。

加快落實“三大任務”。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加快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推動率先試點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度型開放舉措。推進更多優質產業項目落地東方芯港、生命藍灣等特色產業園,推動建設全球動力之城核心區。全力支持、積極配合科創板深化制度創新,推動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在科技攻關、產業協同、港口群建設、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生態環境聯保共治等方面,加快推進24項重點協同深化事項。細化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做好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全力推進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強化新賽道布局和終端帶動。增強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國產設備、零部件、材料、設計軟件等補鏈強鏈固鏈計劃,高標准建設電子化學品專區。提升生物醫藥產業鏈協同水平,加快打通臨床研究及應用的快通道,推動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攻關和產業化。促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實體經濟,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創新行動,布局發展一批智能終端產品和機場、建筑、能源等場景應用。瞄准產業鏈高端和核心環節,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推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拓展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先進材料市場化應用,布局電子信息和民用航空、空間信息、船舶海工等高端裝備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等特色產業集聚區。

服務保障在滬國家實驗室建設發展。圍繞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在滬國家實驗室配套服務和硬件支持,配合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助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持續推動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硬X射線、海底科學觀測網、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項目建設。

積極打造雙向開放“三大平台”。精心辦好第五屆進口博覽會,扎實做好城市服務保障工作,發揮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平台作用,鞏固提升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影響力,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深入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實踐應用和復制推廣,加快推進水鄉客廳、澱山湖岸線生態治理、西岑科創園區等82項重大項目建設。全面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優化區域規劃,發布重點產業目錄,大力實施區域品質提升、展會產業聯動發展、專業機構集聚等專項行動,持續增強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功能。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化與港澳台地區交流合作,做好外事、僑務工作。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助力對口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二)聚力增強城市核心功能,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四大功能”,打響“四大品牌”,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升級版。

著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深入推進文旅消費試點,高質量辦好“五五購物節”、上海旅游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做大做強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免退稅經濟、品牌經濟,促進世界級商圈業態和功能持續提升,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度假區新建板塊、樂高樂園度假區、郵輪旅游度假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啟動建設上海示范區線、20號線一期等軌道交通線,加快建設崇明線、機場聯絡線等軌道交通線,開工建設滬渝蓉沿江鐵路上海段等工程,推進浦東綜合交通樞紐、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滬通鐵路二期上海段、大蘆線內河航道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引進一批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等重大產業項目,啟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計劃。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打造虹橋、外高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創建一批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

全面發力“五型經濟”。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動首台套設備、首版次軟件、首測試場景、首批次新材料等創新成果先試先用,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金融、航運等領域高端服務業,推進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建設,推動航運運價指數期貨上市,支持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業務創新,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深入實施總部增能計劃,集聚更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央企總部、民企總部,積極拓展研發、銷售、金融等功能。深入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構建鏈接全球的貿易投資網絡,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國際分撥、市場採購、保稅維修等新型國際貿易,深入推進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促進流量線上線下融合,全面建設國際數據港,加快培育一批千億級、萬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促進各類要素資源高頻流動、高效配置、高效增值。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入開展“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工作,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提振信心,排除隱患、守牢安全底線。深化央地融合發展,拓寬央企服務保障“一企一方案”覆蓋范圍。全面完成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籌建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在新興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適時組建新的國企集團,推動一批國企實施股權激勵。落實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深入推動“政會銀企”四方合作破解融資難,啟動建設首批中小企業創新園,推進民營經濟標准創新,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00家。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推動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落實國家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探索在電信、醫療等領域放寬市場准入限制。

(三)聚力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教育現代化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貫徹“四個面向”,發揮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著力做強科技創新引擎。聚焦基礎學科、戰略導向領域,健全面向基礎研究重點團隊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布局一批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激發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活力,加快建設一批高能級共性技術創新平台,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深入推進長三角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揭榜挂帥”等攻關機制。實施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工程,擴大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覆蓋面,高標准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

加快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健全義務教育“雙減”長效機制,提高課堂教學、課后服務、課業輔導等校內教育質量,完善培訓市場綜合治理機制,推動新中考改革平穩落地,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深化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深入實施高校“雙一流”建設、創新策源能力提升、人才攬蓄等計劃,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本科和新型高職。建設一流教師隊伍,完善學生關愛體系。發展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

大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依托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設施、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大力集聚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積極穩妥下放崗位設置、職稱評審、科研管理、經費支配等權限,進一步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鬆綁。加強全市人才計劃整合,加快形成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結構。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動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特色化發展,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系統,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進一步打響“海聚英才”品牌。健全創投機構與創新項目對接機制,完善商業銀行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的投貸聯動模式。加快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優化教育、醫療等服務供給。

各位代表,上海要持續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根本靠科技,基礎在教育,關鍵是人才。我們要把科技創新之火燃得更旺,把強教育才之基筑得更牢,把招賢引才之門敞得更開,大力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讓上海這座城市始終勇立時代潮頭、引領創新潮流!

(四)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堅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率先應用新技術、轉換新動能、探索新經驗,奮力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加快經濟數字化。支持數字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提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安全軟件等供給能力,建設一批大數據、區塊鏈等開放服務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在線新經濟龍頭企業,啟動建設虹橋在線新經濟生態園。推動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30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平台,建設數字孿生企業,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深化數字商圈、雲上會展、洋山港智能重卡等場景應用。

加快生活數字化。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促進數字教育資源和重點應用場景共建共享。加快建設數字醫學創新中心,打造便捷就醫2.0版。基本建成“文旅通”智能中樞,加大數字場館、數字景區、數字酒店建設力度。擴大智慧菜場試點。優化出行即服務系統,拓展智慧停車應用場景,實現公共交通“三碼合一”。大力推廣為老服務一鍵通,持續推進數字服務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

加快治理數字化。推進“一網通辦”迭代升級,布局全域應用場景,再推出一批零跑動、零材料、免申即享、智能速辦事項,加快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深化“一網統管”建設,完善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推出一批應用場景。完成部門信息化職能整合優化,推進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強化數據共享。強化智慧公安規模應用、深度應用,深入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完善數字發展環境。落實數據條例,健全數字法規、制度、標准和政策體系,支持數據資源開發和應用,探索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完善數字社會權益保護機制。全面完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建設超大規模開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礎設施。推進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構筑數字城市的安全防護體系。

(五)聚力全面推進五個新城建設,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統籌好功能定位、空間規模、產業結構,推動規劃、政策、項目落地,推進資源要素科學配置和合理流動,打造“一城一中心”、塑造“一城一意象”,促進市域發展格局重塑、整體優化。 

提升新城產業發展能級。深入推進“一城一名園”建設,高起點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持續打造嘉定國際汽車智慧城、青浦長三角數字干線、鬆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奉賢東方美谷、南匯數聯智造品牌。加快建設10個示范樣板區。

構建新城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一城一樞紐”,打造內外銜接、站城一體的多層次交通網絡。強化新城與長三角城市、近滬樞紐和相鄰新城的便捷連接,加快推進滬蘇湖鐵路上海段和軌道交通南匯支線、嘉閔線、13號線西延伸等項目建設。完善新城內部公共交通體系,有序推進中運量骨干公交系統、智慧交通等項目落地。

提升新城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全齡友好生活圈,打造一批服務新城、輻射區域的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推動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落戶新城,新建17所中小學、13所幼兒園,推進新城市級醫院項目建設。實施租購並舉的人才住房政策。加快建設新城“綠心”公園,推進新城綠色低碳試點區建設。

推動重點區域發展。強化主城區中心輻射,推動核心產業和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進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加快北外灘建設。加快寶山、金山“南北轉型”,推動功能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高標准推進南大智慧城、吳淞創新城、金山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等建設。促進桃浦、吳涇、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推進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更新,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裡。

(六)聚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高水平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有序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開展碳達峰專項行動。加快閔行燃機、海上風電等項目建設,新增光伏裝機30萬千瓦。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淘汰落后產能500項,推動500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新增50家綠色制造企業。推廣綠色建造方式,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實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新投放3000輛新能源公交車,全面完成內河泊位岸電標准化改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第二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加強流動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工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完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工建設白龍港三期污水廠、合流污水一期復線、48座雨水調蓄池,建成竹園-石洞口、白龍港-海濱連通管。加快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吳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建設,整治河道140公裡,建成15個生態清潔小流域示范點,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試點,加強建筑垃圾收運處置管理,鞏固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成效,啟動建設7座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推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深入實施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

著力提升生態空間品質。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新一輪發展規劃綱要,持續放大花博后續利用效應。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實施“千園工程”,壓實林長制責任,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新建公園120座,新增森林5萬畝、綠地1000公頃、綠道200公裡、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七)聚力推進民心工程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積極回應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民生需求,持續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力度,落細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措施,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開展就業專項幫扶、職業技能提升等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全力做好第四十六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工作,努力辦成一屆富有新意、影響廣泛的世界技能大賽。按照國家部署,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工作。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統籌提高養老金、醫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標准,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優化養老托幼服務。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新建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助餐場所200個、養老床位5000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00張,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5000戶,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深化長護險試點,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新增普惠性托育點60個,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開設托班。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健全殘疾人、孤兒福利制度,推進陽光助殘工程,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新增人行天橋無障礙電梯38座、公共交通無障礙車輛1000輛。

進一步提高市民居住質量。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深化城市有機更新,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實施1000萬平方米舊住房更新改造。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並舉,建設籌措17.3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精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深入實施健康上海行動。打造高品質醫療服務體系,爭取更多國家醫學中心落戶,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康復等功能。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深入實施醫保制度改革方案,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建設。深入實施“公共衛生20條”,加快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實施新一輪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

完善家門口服務體系。深化“美麗家園”建設,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2000台以上,推進住宅小區環境整治和消防設施改造。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新增1萬個公共充電樁。改造22個易積水小區、11條道路積水點。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功能,建設一批社區嵌入式服務站點,進一步增加早餐供應網點,在家門口的“小空間”裡做足惠民生、暖民心的“大文章”。

(八)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資源配置向郊區傾斜,進一步強化郊區功能,凸顯鄉村經濟、生態、美學價值,努力讓鄉村成為超大城市的亮麗底色。

做優做強都市現代農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菜籃子”負責制,穩定耕地面積和糧食蔬菜產量,完善產購儲加銷體系、保障初級農產品供給。加快推進種源農業發展,建設高標准良種繁育基地2000畝。啟動建設橫沙東灘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推進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建設。著力打響一批地產農產品品牌,加快農業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數字農業,努力打造高精尖農業的標杆。推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探索一條打通全產業鏈的新路徑。

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新建1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推進示范村片區化聯動發展。再推動1萬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實現五萬戶的集中居住目標。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打造一批鄉村民宿和休閑旅游路線,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詩畫田園。

積極推動農民富裕富足。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成鬆江、奉賢兩個國家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任務。著力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資源要素統籌能級,積極拓展新業態。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繼續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完成本輪農村綜合幫扶,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九)聚力鑄牢城市軟實力的精神內核,持續深化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持續弘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深入挖掘時尚文化資源,推動城市文化進一步展現獨特魅力、煥發時代風採。

彰顯城市精神品格。開展城市精神品格主題宣傳教育。實施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程,新增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機制,加強對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豐富內涵功能,延續歷史文脈。

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提質升級。加快建設世博文化公園南區、上海博物館東館、大歌劇院等文化新地標,實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更新提升計劃,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書房等文化新空間,推廣市民藝術夜校。健全現代文創產業體系,發揮影視、演藝等重點產業集聚作用,放大中國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博覽會等活動帶動效應,大力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

打響上海旅游品牌。加快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浦江游覽”等世界級旅游精品,提升旅游度假區發展能級,積極發展古鎮游、工業游、鄉村游等文旅業態和產業集群。優化建筑可閱讀服務,新增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讓群眾更好享受微旅游、慢生活。

優化文藝創作生態。實施文藝再攀高峰工程,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完善文藝作品創作生產、演出演播、評價推廣等機制,加強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厚植出人才、出精品的肥沃土壤。

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做優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新建改建一批嵌入式社區健身設施,辦好第十七屆市運會。支持上海體育健兒在冬奧會、亞運會等重大賽事上取得好成績。發展競賽表演、健身休閑等體育產業。

(十)聚力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堅持主動、科學、精准、綜合防控,構筑城市安全常態化管控和應急保障體系,筑牢超大城市安全底線。

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強化人、物、環境同防,壓實“四方責任”,因時因勢、精准有效完善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扎實做好常態化防控,加強入境口岸、隔離場所、醫療機構等高風險源管理,嚴格落實高風險人員、冷鏈物流等閉環管理措施,全力做好重大活動防疫保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疫情監測預警機制,統籌做好應急演練、物資儲備等工作。積極推動疫苗和藥物研發攻關和產業化。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提升“一江一河”濱水空間品質和功能,推動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南拓北延。推進路口遮陽設施建設,完成100公裡架空線入地和杆箱整治,建成100個“美麗街區”。持續提升橋下空間品質,設置優化5000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完善公交專用道網絡,改造50個交通擁堵節點。深化城市維護管理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標准體系,以更高標准引領品質提升。

全力維護城市安全運行、社會穩定。從嚴從細壓實安全責任,強化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高層建筑、軌道交通、電動自行車、地下空間、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隱患治理,扎實開展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做到“治已病、防未病”。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全力做好重大活動、重要節點的安保維穩工作,嚴密落實動態隱患清零、社會治安專項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措施,完善新型現代警務機制,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各位代表,上海具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我們要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廣泛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持續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深化雙擁共建,不斷匯聚起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磅礡力量。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上海肩負著時代使命、中央重托、人民期盼,我們要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全力謀實策、出實招、求實效,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以更加過硬的業績建功新時代!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新征程上,政府工作要有新作為、新成效,必須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著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堅定信念鑄就忠誠。堅決擁護“兩個確立”,持之以恆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實踐貫穿其中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時刻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和扎實成果體現對黨的絕對忠誠。

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更好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強化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法治保障。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成全市統一的綜合執法系統,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成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深化行政應訴工作。堅持依法科學統計,推進統計改革創新。深化政務公開。政府要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深化審計整改。政府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監察監督和人民監督。

務實創新提升效能。高標准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172項含金量大的改革舉措,一體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深入實施“一業一証”改革,在更多領域推行告知承諾制。深入開展綜合監管改革,深化包容審慎監管,以精准有效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全面推行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件事”就近辦、集成辦、簡便辦。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和稅收征管改革。

減負增能夯實基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健全街鎮居村減負常態化機制,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力量和資源下沉,分層分類開展基層干部培訓。引導居民積極有序參與社區治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完善社會組織扶持政策。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水平。做好人口服務管理。優化“12345”市民服務熱線、信訪服務和人民建議工作機制,暢通民意“直通車”、匯聚群眾“金點子”。

鍥而不舍改進作風。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機制,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節用裕民,繼續帶頭過緊日子,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動發展、為民服務上。堅決懲治腐敗,縱深推進廉政建設,加強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大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激勵公務員隊伍不斷提高做好經濟社會工作的能力和本領,不斷增強干事創業的擔當和韌勁。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以百姓心為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各位代表,時代浪潮奔騰向前,責任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奮力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唐小麗、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