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教育| 科技

開學了,這種誘人的“泥”大賣,所含有毒物質攝入幾克就可能致死

2021年09月03日09:4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開學了,這種誘人的“泥”大賣,所含有毒物質攝入幾克就可能致死

  新學期開始了,一些網店和學校周邊的文具店、玩具店為吸引孩子,會推出許多時下流行的“網紅”商品,卻對它們的安全隱患一無所知,或者明明知道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中,就有一種擁有“史萊姆泥”“水晶泥”“鼻涕泥”“假水”等多個名字的軟體造型玩具。

  它有類似果凍的質感,又滑又粘,可揉捏成各種形狀,而且顏色豐富多樣,還有誘人的香味,不僅孩子,就連大人也會因為揉搓其減壓而愛不釋手。

  如果知道了這種產品的成分和風險,許多人恐怕會馬上扔掉它。上海市市場監管局9月2日發布“水晶泥”類玩具選購提示,提醒消費者慎選慎購軟體造型玩具。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專家表示,“水晶泥”由多種化學物質制作而成,其原理是利用溶解在水裡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交聯劑硼砂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網狀結構的水凝膠,再添加人工色素、珠光粉、黏土等制成。

  “水晶泥”的一大風險正是來自硼砂。

  長期高劑量的硼元素暴露或攝入會表現出毒性作用。文獻顯示,硼砂的成人中毒劑量為1克至3克,成人致死量為15克至20克,兒童致死量為2克至5克。在我國,硼砂禁止添加入食品。

  如果兒童缺乏辨別能力,受到“水晶泥”顏色和香氣的吸引,誤食了含有高含量硼砂的“水晶泥”,后果可能十分嚴重。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廠商為擴大銷量,將“水晶泥”裝進了縮小版的酒瓶、飲料瓶,大幅增加孩子誤食“水晶泥”的可能。

  如果這樣的瓶子單獨出現在家裡,孩子會不會當成飲料誤食?

  一些商家還強調“吹”這種玩法,增加了有害物質入口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兒童長期接觸含有高含量硼砂的玩具,卻沒有及時洗手,導致手上殘留的硼砂碰觸到眼睛、嘴巴等部位,又或者帶入了食品,也可能影響其身體健康。

  此前,我國就有數起案例顯示了“水晶泥”的危害。有幼童因誤用裝過水晶泥的杯子,出現嚴重嘔吐等不適症狀。還有兒童因眼睛不慎接觸到水晶泥,且延誤治療,導致裸眼視力下降到0.1以下。

  記者9月2日在某購物網站搜索“史萊姆泥”,結果找到至少4000個商品。

  一些銷量靠前的店鋪在宣傳頁面上聲稱商品“無毒”“安全”,卻拿不出任何硼砂或硼元素含量的檢測報告。業內人士指出,要指望這些便宜的商品不用硼砂做原材料,簡直是異想天開。

  2020年4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的一項風險監測結果顯示,其委托檢測機構採集的19批次“磁力泥”樣品,均檢出硼元素,檢出含量為74.4毫克/千克至3039毫克/千克。

  由於國家標准對相關玩具所含硼元素沒有進行限量要求,市場監管部門採用較嚴格的歐盟標准進行風險監測。上述“磁力泥”有多達17批次的硼元素含量檢出值超出了歐盟標准限定值(300毫克/千克)。

  記者還隨機選擇了10家店鋪,查看所謂“史萊姆泥”的溯源信息,結果沒有一家店鋪標示,疑似是沒有產品說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內容的“三無”產品。

  “無毒”,能信嗎?

  雖然也有部分專家強調,不誤食“水晶泥”,只是玩了“水晶泥”后未及時洗手,這種情況下,殘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質遷移到食物中的量是相對有限的,達到有害劑量的可能性比較小,不至於危害健康,不必因噎廢食。

  但出於最謹慎的考慮,還是少玩“水晶泥”為妙,最好不玩。

  對於還是忍不住要購買“水晶泥”的消費者,市場監管部門建議查看有無國家強制性認証標識。

  據悉,多數套裝軟體造型玩具帶有塑膠成分的定型模具,這類產品屬於國家強制性認証(CCC)產品。購買此類產品時,應選擇包裝或標識上帶有“CCC”認証標志的玩具產品。

  但即使如此,也只是証明“水晶泥”的定型模具相對靠譜,並不能保証“水晶泥”本身的質量。

  購買玩具時,消費者不要忘記要求經營者開具發票等購物憑証,作為日后維權的重要依據,如遇產品問題,可撥打12345或1231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