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教育| 科技

“雙減”政策來了 一位大學校長眼中的“雙減”

2021年08月30日11:3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雙減”政策來了 一位大學校長眼中的“雙減”

  “雙減”政策來了,很多中小學生的家長都在思考,如何調整家庭教育規劃和日常安排,以適應教育環境的新變化。事實上,一些高等教育界的一線工作者,也在密切地關注著、思考著。

  暑假,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教授帶表演系西藏畢業班學生赴拉薩等地匯報演出。加上要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天南海北地跑,一路上,路人、同事、朋友關於“雙減”的議論便不時飄向他耳畔。兒子成長中那些至今令他印象深刻的片段,從教多年來對教育工作的體認、對青年學子的近身觀察,則使他不時陷入沉思。

  當家長們都在關心“如何帶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時,黃昌勇想說,“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而與孩子在學業上獲得成功相比,“身心健康始終應該被擺在第一位”。

  盲目追求名校不可取 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解放周一:聽說,最近因為“雙減”,經常會有朋友邀您一起談論教育話題。而您會以自己家庭陪伴兒子成長的故事為例,分享個人對於基礎教育學段的體會和思考。

  黃昌勇: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其獨特性,作為個案,它不一定對其他人有參考價值。我之所以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和體會,絕不是因為我把孩子培養得有多好、多成功,恰恰是因為,我們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少坎坷、挫折甚至痛苦。關於孩子在成長中到底需要哪些支持和滋養,我也是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才有所領悟。

  我的兒子今年24歲。他出生時,我在高校工作,太太是醫務工作者。我們工作都很忙,多虧孩子的外公外婆幫忙,才有我們這個小家的順暢運轉。

  那時,家長們都普遍注重孩子的培養。社會上,各種考級、競賽、輔導班已經非常多。小學畢業時,手握一把証書的孩子很多。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像我們這種基本上沒怎麼參加競賽、上課外輔導班的真的不多。

  解放周一:您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黃昌勇:坦白說,我們那時候有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時間,我和太太沒有那麼多可以接送孩子的時間。另一方面,我們當時剛工作不久,一個在大學,一個在醫院,都是工薪階層,在經濟上也不寬裕。關鍵是,我和太太有一個基本共識:我們絕不強迫孩子學這學那。

  我記得很清楚。我們一開始給他報了校外的美術課,學了一段時間以后,他就沒興趣了。那我們就說不學了。后來,我們又報過一個鋼琴班,還買了一架鋼琴給他。學了三個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陪他去老師那裡上課,就發現他不在狀態、不太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回到家裡,我就跟他談了一次。我說你是沒興趣,還是怎麼了?他說真不想學,沒興趣,那我就立即決定結束,不學了。

  在興趣培養方面,我們確實比較隨他,包容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對於他與人交往的禮貌、公德心、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勞動能力等,我們非常重視。對於打游戲之類娛樂,我的態度是你可以玩,但不能耽誤學習和正常的休息,更不能沉迷。有段時間,他有點把持不住,時間上沒控制住,我們就強力干預,態度非常堅決。

  解放周一:孩子最早因為學習問題觸動到您,是什麼時候?

  黃昌勇:他對我們觸動最大的,是升上初三、面臨中考的那段日子。

  我兒子三年級之前在我工作的大學的附小讀書,還算是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后來因為搬家,轉入區裡一所數一數二的公辦小學就讀。沒想到,“災難”就從那裡開始了。

  這所學校本身是一所非常好的學校,但它帶給我們的挑戰是,它的生源是通過“掐尖”選拔出來的。我兒子本就不怎麼出類拔萃,加上學習上以課堂學習為主、沒有在輔導班培訓或超前學習,一到那兒就變成了一個分數排在后面的差生。換言之,是因為我們自己在孩子入學前,簡單地認為上一個升學率排名靠前的學校更重要,就為他做了一個並不適合他的選擇。

  可惜,我們並沒有馬上全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此之后,又讓他讀了一所升學率排在全區前三名的初中。我們已經意識到了“掐尖”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但是,我們依然沒有用大量的課外輔導來彌補孩子在學業上的不足,幫助他迎頭趕上。

  直到初三第一學期中,老師給我們當頭一棒,告訴我們“孩子可能高中都考不上”。所幸的是,他在初三那年的進步挺大,順利地考入了高中。

  兒子的這段經歷啟發我,適合孩子的選擇才是最好的。與其盲目追求名校,不如靜下心來分析孩子的基本情況、認真了解學校各方面情況。面對激烈的學業競爭,一方面要找到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提升能力的方式和途徑,另一方面還是始終要有自己家庭的態度、判斷和取舍。立足於孩子本身需求、特質的成長,才更有望激發他的內驅力,使他走上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成長之路。

  基於尊重和接納 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護航

  解放周一: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身心健康”之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知易行難,真要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要,還是會遇到不少“兩難”時刻。

  黃昌勇:家長們首先還是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自有其規律和節奏,要理性地確立成長預期。

  比如,我的兒子生日在8月底,無論在哪個學段,他基本上都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客觀上,他從小在年齡上就沒有什麼優勢,智力發展也較同齡人慢一拍。對此類情況,家長要接受客觀規律,做好心理准備,遇到孩子一時跟不上,千萬不要著急。我們之所以沒有因為環境壓力讓孩子“緊跟大部隊”,和主觀上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也很有關系。

  但即便如此,我也有沒能扛住的時候。大概是他念初二的時候,有一次考試,他在年級中的排名很低。第二天送他上學的路上,我就沒忍住。我故作輕鬆地說:“你為什麼就不能考好一點、排名朝前一點,給爸爸一點面子?”結果,他的回答令我很吃驚。他說:“總得有人在后面。”

  我知道他這是在自嘲,而他的回答讓我感到,這個孩子是接納自己的,他並沒有因為遇到挫折而自我否定。我寬慰自己,這何嘗不是一種抗挫能力的鍛煉呢。當我確認他可以接納自己且並沒有因為遇到困難而消極應對時,我覺得,我應該尊重他,不要再給他額外的壓力。

  其實,作為父親,當孩子不被老師認可時,我心裡也會有壓力甚至痛苦。但是,當這種壓力在內心滋長時,我始終覺得,“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我沒有“我的孩子非要這樣不可”的壓力。

  解放周一:您當時這個內心的底氣來自什麼?

  黃昌勇:我當時有兩個基本觀點。一個觀點是我始終覺得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是首要的。另一個觀點是,孩子的為人處世能力、交往能力、社會公德心非常重要,而這方面的教育更有賴於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長期通過言傳身教啟發、引導孩子。

  我的岳父岳母退休前都是教師,他們在生活中嚴於律己,日常起居作息很有規律。我的太太非常熱心,經常幫助他人且不求回報。全家人都安心於過簡單朴素的生活。我想,這點點滴滴都在給孩子正面的影響。無論外界的環境發生怎樣變化,孩子有緣遇到怎樣的學校或老師,家長在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始終不能被忽略。

  然后,我這個孩子有個特點。盡管他在班裡排名總是在后面,但他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滿分150分他基本上可以考到140多分。我自己有一個判斷,數學好的孩子,一般來說,他的思維水平不會低。他在其他學科上可能還沒有開竅,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

  解放周一:對孩子的情況,爸爸媽媽心裡得有數。

  黃昌勇:是的。心裡得有數。家長對孩子要做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觀察和評估。當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樣一個情況,他有他的特點,我心裡就不慌了。然后,我再去尋找適合他的突破方法。在此過程中,打擊他信心和自尊心的事,我們一定注意避免。

  有時候,家長和孩子容易有矛盾、說不到一起去,可能還是因為家長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改變孩子”上。孩子如果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會有逆反情緒,家長的好意就適得其反了。

  回首孩子的成長路,我作為家長也踩過一些坑、做過不少后悔的事,但有幾點還算做對了。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成長節奏算一點。大概還有一點,就是比較重視在家庭和孩子之間保持聯結。我理解的親子之間的聯結,不是用分數、排名或者成績來聯結,而是用一個彼此理解支持的、好的家庭氛圍來聯結。

  更新人才觀、勞動觀 營造“人人有機會”的社會氛圍

  解放周一:“雙減”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家長開始主動反思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歸位,但隻要想到“中考分流”“總有一部分孩子無法上大學”等問題,依然會無法淡定。

  黃昌勇:這一次“雙減”政策立意深遠、改變教育現狀的決心非常堅定,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和大家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要轉變整個社會的人才觀和勞動觀,使之與時代發展的趨勢相符。

  如果我們整個社會的人才觀、勞動觀不變,家庭對教育結果的期許就很難發生變化,拔苗助長、過分注重成績和升學率等不良現象就無法從根本上遏止,一些“內卷”的形式則極有可能由公開轉向地下,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應試型素質教育”等新的怪現象。

  國人對教育高度重視,與我們的傳統觀念不無關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深藏於很多國人的潛意識中。生活中,我也遇到過一些成功人士,他們依靠個人才華與實力在事業上發展得很好,但依然會因為“沒上過大學”而心存遺憾。

  與此同時,一些家長至今對孩子必須考上“好大學”抱有執念,認為孩子隻要考上重點大學,就有了光明的前途。但事實上,人生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即便考上了大學,離人生成功也還很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所以,我覺得,要推動“雙減”更好地落地,除了教育政策層面要做好大量的政策配套工作、細化工作,整個社會也需要一次人才觀、勞動觀的更新。

  有怎樣的人才觀、勞動觀,就會有怎樣的教育觀、成功觀。有了正確的人才觀、勞動觀,家長才有可能調整預期,放下心來,放寬視野,更積極地與學校、老師攜手努力,尋找真正適合孩子的發展路徑。

  就像我兒子那句曾經的童言無忌,“總得有人在后面”,現在想來其實道出的正是“內卷”的殘酷和不合理。我們的社會生活要正常運轉,總得有人做環衛工人,總得有人做廚師,總得有人做家政,總得有人在菜市場賣菜、在賓館飯店當服務員。如果我們真正做到“行行出狀元”“人人有機會”,形成全社會尊重每一個社會階層的勞動的風尚,每一位社會成員的人生尋夢之路都會寬闊很多。

  我們還要樹立一種觀念,在某個行業或某個領域頂尖的舞台上嶄露頭角是一種成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崗位上盡心盡責、發光發熱也是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一種成功。長此以往,我相信,整個教育環境和教育生態都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鏈接

  開展職業體驗教育大有可為

  ■宗誠

  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在國家頂層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正在積極努力。一方面,在人才培養方面強調高質量和精細化,對接產業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從普通職業教育向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另一方面,也在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堅持行動導向培養模式,完善基於工作本位的學習制度,遵循工作實踐中職業能力的要求,注重面向工作導向的技術技能創新,旨在引導學生可以毫無顧慮地進入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幫助其學有所用,崇尚“技能讓生活更美好”。

  在筆者看來,在學生進入職業教育培養體系之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教育不僅十分必要且大有可為。

  職業體驗教育通常以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既讓學生學習必要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又讓他們有機會通過各種體驗式活動,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增強動手實踐與創新能力,是一條幫助每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有益途徑。

  開展職業體驗教育,也是職業教育一次展示自己的難得機遇。職業學校在開展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勞動技術教育方面具備天然的優勢。職業院校不妨積極探索,為中小學生加強勞動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提供教師、場地、資源等支持。

  比如,職業體驗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各種體驗項目,了解先進的科技手段(如無人機、工業機器人、VR技術等),使學生們在體驗中知曉國家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的最新成果,了解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新經濟情況下層出不窮的新業態。

  這一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勞動熱情,也能幫助學生積累相關領域的科學素養,進而激發創新創業能力。

  又如,讓學生通過聽、看、做等多感官體驗方式,參與人工智能、3D打印、VR、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於一身的職業體驗項目。學生們還可以在職業院校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設計程序、組裝配件等任務,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工作原理、應用場景和職業崗位。

  在體驗各種職業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深入了解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中不同職業的崗位特點和職業規范、職業工藝,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在充分體驗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勞動品質。

  在培養學生職業興趣、指導學生職業規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職業院校可以大有作為。它們可以在行政部門的統籌部署下,為中小學生開展職業啟蒙、職業體驗、勞動教育等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更為普職融通研究與發展提供難得的實際案例,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平台。

  (摘自《中國青年報》)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