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1年再次發布,全景展現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形象
新版《上海市地圖集》解答上海“十萬個為什麼”
上海一天會發生什麼
創造GDP105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億元
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
約100萬名游客在上海觀光
電影院播放1.3萬場電影
495個新生命誕生
270對新人喜結連理
每人大約要用掉123升水、3000瓦時電,產生1000克生活垃圾,消費支出125元
……
軌交哪個站點客流大
截至2019年,上海擁有17條軌交線路(含磁浮線),全長705公裡,日均客流量1064.2萬人次,正點率99.9%。
日均客流量最大的前10個站點:人民廣場、虹橋火車站、南京東路、上海火車站、徐家匯、靜安寺、陸家嘴、南京西路、中山公園和上海南站。
■本報記者 戚穎璞
生活在上海,你有多了解這座城市?不妨先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在上海話裡,“祖父”的叫法有多少種?“新上海人”主要來自哪些省份?每人每天要用掉多少水電?在遍布全城的軌交站點中,哪些日均客流最大?當夜幕降臨,又是哪些商圈的夜經濟最能引流?
對普通人而來,關於上海的“十萬個為什麼”未必都能解答,但這本“百科全書”可以。《上海市地圖集》(2021版)近日發布,這是上海時隔11年再次發布大型綜合性城市地圖集。“上海是全國首個編纂綜合性城市地圖集的城市,曾在1970年、1984年、1997年和2010年分別編纂了四版《上海市地圖集》,也是版本最多的城市,平均每13年左右就進行一次更新。”編制單位上海市測繪院第四分院總工程師忻靜說,和過去四版相比,新版城市地圖集呈現更多亮點,新增了手機信令、夜晚燈光亮度、紅色景點、方言文化等多種維度的數據,全景展現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形象。
“不夜城”夜晚燈火璀璨
觀察一座城市的經濟活躍程度,“夜晚”是公認的最佳角度之一。依據夜光遙感數據,長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就是上海。即便面臨國際貿易挑戰以及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的夜空依然閃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要和外國人打交道,大家卻很難直觀了解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在《上海市地圖集》中,工程師們對持有本市簽發6個月以上有效居留許可証的外籍人口進行梳理發現,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最多來自日本、韓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來自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的也較多。
他們的生活區域也在發生變化。根據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外籍人口居住地分布圖,外籍人口的生活場所逐步從市中心擴展到周邊,出現散點分布的趨勢,其中浦東張江和臨港的集聚度變強。“外籍人口的居住變化,和城市發展、重大戰略推進有很大關聯。新興地區的發展潛力,吸引了海內外許多人前來工作和創業。”上海市測繪院第四分院一名工程師告訴記者,以2019年為例,國內遷入上海的人口主要來自安徽、江蘇、河南、江西和浙江。“新版地圖集最大程度採用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數據,這是和過去四版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競爭力到底如何?地圖集選取權威維度進行呈現:2020年GaWC(全球城市名冊城市排名)中,上海位於全球第5位,僅次於倫敦、紐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2020年GPCI(全球城市實力指數城市排名)和2019年至2020年GUCR(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經濟競爭力城市排名),上海均位居全球第10位。為什麼要採用具有全國、全球視野的數據?“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市發展的視角就不僅僅是以上海為中心。所以,地圖呈現也要對標一流城市,充分了解上海各項指標在全國和全球的地位。”
上海港通江達海,吳淞口到南北槽航道交叉處,日均有3300艘船隻進出。這一畫面化作抽象數字,成為上海參與全球競爭的優異指標。地圖數表表明,在全球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與年增長率中,上海港均位列全球第一,遠高於位列第二的新加坡。
與眾不同的是,新版地圖集還採用了“最浪漫”的視角——來自夜晚的璀璨燈火。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夜間照明設施逐漸普及,夜晚燈光的強弱彰顯了人類活動區域的發達程度。基於這個特點,夜光遙感的作用逐漸凸顯,在分析城市擴張、估算社會經濟總量等涉及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有著重要的應用。結合夜光遙感數據進行輻射亮度測算后可以發現,長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地區就是上海。在同一張夜光地圖上,測繪工程師選取了多個比對視角,如上海之於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世界一流城市,上海之於長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之於京津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等。“觀察一座城市的經濟活躍程度,‘夜晚’是公認的最佳角度之一。即便是在2019年國際貿易面臨挑戰,以及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上海這座‘不夜城’的星光依然在夜空閃耀。”一位業內人士說。
用文化地圖講歷史故事
上海的城市氣質,與這座城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結合建黨百年,新版地圖集首次推出紅色景點路線,共梳理出在上海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數百個景點,包括近百位名人紀念地
用大數據統計,非物質文化也能被可視化。在許多人看來,方言裡的上海話和粵語、閩南語一樣自成一派,其實上海本土語言千差萬別。根據考証,上海話屬於吳語太湖蘇滬嘉小片方言,根據聲調的調類分合及調值特點,分為5個方言片:市區片、崇明片、嘉定片、鬆江片和練塘片。其中,鬆江片再分為鬆江小片、上海小片和浦東小片﹔市區片還能分成老派和中派。僅僅對“祖父”的稱呼,就有五六種叫法。比如崇明片叫“公公”﹔嘉定片多叫“大爹”,少數叫“公公”﹔練塘片和鬆江片多叫“大大(阿大)”,少數叫“老爹、大爹、阿爹、公公”﹔市區片老派一般叫“老爹”。各個片區對“祖母”的稱謂就更加多樣。新版地圖集對各地方言進行梳理分析,用地圖直觀展示出不同方言片區對“祖父”和“祖母”稱呼的差異。
近年來,城市更新逐漸成為共識,這一新趨勢在地圖上得以體現。在上海版圖上,歷史文化資源覆蓋面積不斷擴大。在點、線、面相結合的保護對象體系中,囊括了4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058處優秀歷史建筑等點狀要素﹔397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84條風貌保護河道等線狀要素﹔44片、共計41平方公裡的歷史文化風貌區,250處、共計17平方公裡的風貌保護街坊等面狀要素。
“上海的城市氣質,與這座城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我們採用多元的文化地圖講述上海歷史故事,是新版地圖集的亮點之一。”忻靜說。
1921年6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抵滬,入駐東亞旅館(今先施大樓內),隨后搬入原麥根路32G號(今康定東路歸仁裡一帶)臨時居住﹔7月中下旬,博文女校陸續住進一批青年代表﹔7月23日晚,中共一大會議在原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7月30日晚,來自霞飛路捕房(今淮海中路217、233號商鋪)的法租界巡捕出警搜捕會場,代表們轉至老漁陽裡2號李達、王會悟住處商議下一步安排﹔隨后,代表們於原上海北火車站(今上海鐵路博物館)乘車前往嘉興……這條完整的歷史脈絡,被新版地圖集繪制成圖,涉及的許多關鍵性歷史場所至今保留完好。
結合建黨百年,新版地圖集首次推出紅色景點路線。地圖共梳理出中共創建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在上海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數百個景點,如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五卅運動紀念館等。此外還包括近百位名人紀念地,如茂名路毛澤東舊居、周恩來避難地(禮查飯店)、田漢舊居(山海關路)等。
使用圖表數據歷年最多
融合大量權威統計數據、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網絡等社會感知大數據,以及模型模擬預測空間規劃數據,最終生產出192幅地圖、322個統計圖表、118張圖片和附錄。總數據量達47.9G
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上海的一天會發生什麼?答案是:創造GDP達10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億元,有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約100萬名游客在上海觀光,電影院要播放1.3萬場電影,有495個新生命誕生,有270對新人喜結連理,每人大約要用掉123升水、3000瓦時電,產生1000克生活垃圾,消費支出125元……這些鮮活的數據支撐起一個層次豐富的上海。新版地圖集編制組成員告訴記者,上海一日大小事,將宏觀(如城市建設)和微觀(如居民生活)的各種年度統計數據都平均到每一天。為了全景展示上海,新版地圖集使用的圖表和數據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根據統計,2021版《上海市地圖集》融合大量權威統計數據、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網絡等社會感知大數據,以及模型模擬預測空間規劃數據,最終生產出192幅地圖、322個統計圖表、118張圖片和附錄。在編制過程中,由42個委辦局、16個區提供數據,收集資料超過8000份,總數據量達47.9G,確保地圖集更加准確、全面、科學地展現一個時期以來上海城市建設情況,見証和記錄了人民城市的建設成就。
除了融合大量權威統計數據、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外,還應用夜光遙感影像、實景三維模型、時空大數據挖掘分析等最新測繪科技成果。基於軌道交通刷卡流量、手機信令、移動通信感知等社會感知大數據的知識挖掘和基於實景三維模型的空間分析是這本地圖集的重要創新和亮點之一,這也是國內首次在大型綜合性地圖集中應用。
以軌道交通為例,新版地圖集採用測繪技術進行解答:截至2019年,上海擁有17條軌交線路(含磁浮線),全長705公裡,涉及415座站點、5411輛車,日均客流量達1064.2萬人次,正點率達99.9%……經過刷卡流量梳理能發現,日均客流量最大的前10個站點分別是人民廣場、虹橋火車站、南京東路、上海火車站、徐家匯、靜安寺、陸家嘴、南京西路、中山公園和上海南站。
“地圖屬於國際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音樂、繪畫和地圖)。大型地圖集編纂是‘史、圖、典、志’文化工程之一。”業內專家介紹,定期出版城市綜合性地圖集,是全面回顧一個時期以來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地圖集的編纂水平也是城市和地區經濟文化水平的象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