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軟實力 上海再攀高”系列報道之二】
6月22日晚,“永遠跟黨走”黃浦江主題光影秀驚艷亮相。資料圖片
特殊的節點,特殊的城市,特殊的主題。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在黨的誕生地上海,十一屆上海市委十一次全會6月22日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意見》。
22日全天,這個為上海今后一段時期發展把脈定向的會議,核心詞隻有一個:城市軟實力。
“軟實力”並非新鮮詞語。但是,它往往如零珠散玉無處不在卻難於整合,更難以系統操作提升。然而,城市發展必須“軟硬兼施”,軟實力是提升一座城市魅力與競爭力的硬核實力。
肩負“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重任的上海,在全國首次以全面提升軟實力為主題召開全會並通過《意見》,是否意味著這座城市將又一次率先作為,對城市目標使命有了新的設計?又將如何化虛為實,把長期積澱不能急功近利的城市軟實力建設落到實處?
大江東工作室聆聽與會代表發言,從中尋找答案。這些或主政一方、或管理一個行業、或是國企當家人的領導干部,很快將成為《意見》的落實執行者、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塑造者。
定義“城市軟實力”,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對提升軟實力有過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軟實力作為基礎性和可持續性發展力量的根本屬性,揭示了當前國際競爭背后是規則博弈等軟實力較量的本質問題,充分彰顯了我國打造強大軟實力的堅定決心和信心。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對總書記關於軟實力的重要論述進行了認真梳理和學習,“這為我們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參加全會分組討論。陳正寶攝
李強說,城市軟實力的基本內涵,就是利用價值觀、文化、制度等軟要素的感召引領,進而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他將城市軟實力描述為,“在這兒的人引以為豪、來過的人為之傾心、沒來過的人充滿向往”。
“具有偉大精神品格的城市才能贏得未來。”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認為,事業靠人,人靠精神,精神靠理想信念,唯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指引的人民城市,才能匯聚人民的磅礡偉力,創造更多奇跡﹔唯有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注重科技和制度創新,才能創造更多“從0到1”的突破﹔也唯有厚植城市精神,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才能成就一座偉大的城市。
“之前認為城市軟實力就是文化軟實力,而硬實力就是城市硬件,兩者是割裂的。實際上,軟、硬結合才是聚合的爆發力。”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鄭逸文說,城市發展需要的是聚集人才,形成蓬勃的發展力、創新力、奮斗力,即“人人都是軟實力”。
“硬”和“軟”的關系,是代表關注熱點。上海市委接待服務中心主任朱偉東舉例,武康大樓一直都在,經過架空線落地等環境治理,近兩年來才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了整個片區文化氛圍的提升。
“城市發展需要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完美融會和組合。”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徐楓引用歌德詩句,“我把心留在了海德堡”,表示提升城市軟實力,就是要讓城市更有魔力和魅力,宜業、宜居、宜學、宜游,還要怡心,既是身之向往處,還是心之安放處。她強調,科研能力、突破創新水平與科學精神,是城市軟實力重要組成內容。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孔慶偉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在他看來,城市軟實力,是從一個個細節做起,堅持把每件事做精致、做極致,久久為功。有溫度的、有精致感的東西多了,城市就令人向往、讓人熱愛,帶來歸屬感和眷戀感。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說,基層醫療環境也是城市軟實力。“向最好者學習、與最強者比拼、跟最快者賽跑、攜最優者同行”,上海要把自己放在國際坐標上設計未來,不斷攀登、提升、超越。
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倪俊南看來,上海最大優勢是文化、環境與人才。近年來,上海大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很多大企業近悅遠來。優惠是一時的,營商環境才是一世的。
上海追求怎樣的城市軟實力?李強有一段詩意的表述:“要形成既講規則秩序、又顯蓬勃活力,既有國際風范、又有東方神韻,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與共,即可觸摸歷史、又能擁抱未來,既崇尚人人奮斗出彩、又體現處處守望相助,那樣一種干事創業熱土、幸福生活樂園的生動圖景。”
為什麼今天的上海,要提“城市軟實力”?
22日下午的分組討論中,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認為,軟實力和硬實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到“十三五”末,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實現重大目標,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多項指標排名國際領先,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硬實力明顯提升。但反觀軟實力,仍然相對較弱。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參加全會分組討論。陳正寶攝
他歷數上海近年來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營商環境、創新創業、綠化與人居環境等方面具體數據與案例,指出,提升軟實力,著力傳承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就要緊緊扭住城市文化、城市治理、法治、創新、生活品質等要素,讓城市實現“風雨來襲時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承平順境時毫不懈怠、奮發進取﹔日常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平時生活中友愛友善、和睦和諧”等不同場景下的群像圖。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認為,關鍵節點,上海出台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意見,恰是中國道路的重要實踐,將為未來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符合國家對上海的期望定位。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城市軟實力的建設必須具備國際視野,了解國際通行規則,研究規則制度的改革創新。“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上海要能贏得全球朋友圈關注。”
普陀區委書記曹立強認為,提升城市軟實力,是上海在建黨百年特殊時刻承擔的特殊使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前瞻布局和整體規劃,是指導發展實踐的方法論。“下一步,普陀區要加快城市更新、城市修復、城市再造,在城市肌理上繡花,讓城市更優雅生長,挖掘蘇州河的百年工業文明,讓蘇州河水岸一年四季好戲連台。”
“近年市委全會主題總是緊扣城市發展要求。”崇明區委書記李政講起,一位外國駐滬總領事參觀花博會,感受到“美美與共”的重要性﹔前些天來滬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的實踐”特別對話會的駐華大使們游覽花博會,對“花開中國夢”有了新的感悟。“今年是崇明‘花博年’,也是生態島建設啟動20周年。舉全市之力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正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表現。”
正在崇明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上海館,一群小學生開心留影。姜泓冰攝
如何“虛事實做”、怎樣“久久為功”?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透露,前段時間看到《意見》征求意見稿,黃浦區已著手制定實施意見。他說,為了傳承好百年紅色初心和精神血脈,黃浦區將積極打造紅色場館保護修繕示范區,串連區內14個紅色遺址,形成7.1公裡紅色步道,放大演藝大世界品牌效應,運用數字轉型引領社會治理,對日均人流逾10萬人次的新天地區域探索新的治理體制……
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表示,推進“一江一河”公共空間開放,楊浦全力將濱江地區打造為人民城市示范區,以建設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上海市公園城市建設示范區等為抓手,彰顯宜居魅力,為百姓打造可漫步、宜閱讀的公共空間,體現城市軟實力。
“很多老外、網紅到上海網紅地打卡,宣傳上海。編拍視頻角度很有特點,很有創意。”在上海市委網信辦主任姜迅看來,宣傳好上海,講好上海故事,就是城市軟實力。
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為外賓講述舊區改造故事。姜泓冰攝
“城市軟實力既有客觀性、長期性、標識性,也一定要有載體、有形象、有品牌。”上海市文化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將軟實力建設概括為“近悅遠來”,上海要優化城市形象標識,做強專業體系作為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技術支撐,尋找“新賽道”,增強對全球文化資源的配置能力。
怎麼在三農工作中提升城市軟實力?上海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國坤想的是,農業農村今后要突顯生態美學價值,建設綠色有機、生態智慧高地,統籌五個新城建設與農村空間布局。“未來的上海農村農民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值得思考。”張國坤舉例,調查發現,上海有85%農民希望上樓、集中居住,而不是自己建房。
去年天寒,有的地方隻能拉閘限電,上海卻能保証全市工業和生活用電,保証燃氣供應安全。在申能集團監事會主席陸曉春看來,這既是硬實力,也讓市民增添了滿意感、幸福感。
上海小學生參加職業體驗活動,在中職學生指導下操作工業機器人。姜泓冰攝
中國商飛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感慨,在上海十幾年,與過去的認識大不相同。“這座城市精細、認真,遵守秩序,多年積澱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蘊和一種不斷創造奇跡的精神品格。”正是在這種精神品格影響下,商飛一步步形成開放合作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企業生態,新機型持續研發上線,國際人才不斷積聚。
久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過劍飛說,上海文化硬件相對不缺,要素基本具備,關鍵是如何把內容做到經典,做到有影響力。他透露,久事集團正在研究更好利用外灘建筑以及場館,策劃高質量展事,吸引優秀劇目駐場演出,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