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在b站制作紀錄片……這位寶山高中生這樣“玩”化學!

2021年05月26日21:06  
 

在前不久舉辦的上海市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節開幕式上,一位來自寶山的高中生分享了他和他的化學故事。這位高中生就是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寶山高境一中的學生鄒一鳴。

作為一名高二的學生,鄒一鳴已經有了許多響當當的“榮譽”:他是寶山區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學員,2021年榮獲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優秀小研究員稱號。不僅如此,他還曾榮獲第十八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光榮稱號﹔第36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21年)(項目:《中草藥紫外吸收劑制備及對維A酸穩定作用的初探》﹔第35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20年)(項目:《一種以亞甲基藍進行可逆光致變色的涂料制備探究》)

除了這些身份,鄒一鳴還和他的“帕克實驗室”成員們——一群中學生化學愛好者在b站上拍攝了一部紀錄片。

這部名為《化學視界》的原創紀錄片,分別從氧化還原、光化學等角度進行拍攝,涉及幾十個化學反應,“等明年高考結束了,我們就將啟動第二季拍攝。”鄒一鳴說。

6年前的一個雨天,鄒一鳴在書店角落裡找到一本書,被一張圖片絢麗的顏色吸引,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叫作酚酞的酸鹼指示劑,從此以后,他和化學“一見鐘情”。三年后,一個偶然的契機,他加入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寶山分院。回想起3年前偶遇的酚酞,他完成了第一項科創項目《生活中的酸鹼指示劑》。

b站紀錄片截屏

“大象牙膏”是一個非常有名且有趣的化學實驗,因反應劇烈,生成物體積龐大且為泡沫,很像大象所用的牙膏,因此得名。起初,鄒一鳴用傳統配方進行演示,卻發現噴射速度慢,不夠壯觀。在吳淞初級中學張秋艷老師引導下,他決心做出一種效果更佳的配方以及適用於家庭的實驗版本。冒著嚴寒,師生一次次在雙休日趕到學校,也正是這次實驗,更激發了他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除了標明實驗原理,展示實驗步驟,視頻中,安全注意事項等一條不落。鄒一鳴告訴記者,沒有昂貴的拍攝設備,大家就貢獻出各自的手機。那會兒,隻要一進實驗室,各個機位就同時啟動,直到大家離開實驗室才停止工作。盡量多地積累素材。“如果操作有些數據記錄錯誤,可以回家回看視頻進行糾正。”鄒一鳴說。

每一集視頻的拍攝,背后可能是幾十次實驗的積累,以驗証不同的配方。在“光致變色”實驗中,大家共設計了7個變量,做了70多次實驗,方才驗証了事先的猜想——亞甲基藍確實具有可逆光致變色特性。鄒一鳴將其與涂料結合,嘗試制備出一種以亞甲基藍進行可逆光致變色的涂料。

去年,鄒一鳴參加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在“小科學家”論壇上發表演講。鄒一鳴坦言,自己小時候身體不好,對他而言,科學探究是陪伴他走出人生低谷的摯友。雖然一路上磕磕絆絆,但始終得到了老師和父母的理解與陪伴。明年高考,他希望報考化學和醫學專業,為更多的疾病找到解決方案。

“我要繼續深入研究光化學與高分子科學,同時投身科普教育工作,推廣科學可視化,最重要的是,我要做一個快樂的有溫度的科研人。”

(來源:上海寶山)

(責編:葛俊俊、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