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開發區加快二次創業

2021年05月10日15:01  
 

借力國家“創新創業”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風口”,有著兩家30年歷史國家級開發區的上海閔虹集團加快了“二次創業”的步伐。去年與上海交大、閔行區政府共同出資打造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在短短一年內已經吸引225個團隊、700多名創業者落戶,呈現一房難求的“搶手”局面。

閔虹集團旗下的閔行開發區和虹橋開發區,在“十二五”期間,曾經創下了累計銷售收入3000億元,稅收貢獻約250億元的成績,單位平方公裡產出在全國開發區中名列前茅。然而這並非閔虹集團的終極目標,在其最新三年行動計劃中,老牌工業園區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探索產業更新之路同時,還將每年重點拓展1—2個新的產業園區項目,創新產業園區發展的新模式。

既培育“樹苗”又澆灌“大樹”

幾乎與“零號灣”同齡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塔絲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最近將辦公區域從“零號灣”的大開間“苗圃”區,搬入了可容納20人左右的獨立辦公室,同時在上海和深圳兩地設立了辦公機構,並完成了首輪融資。

僅僅1年時間,“塔絲貓”從隻有1個創始人發展到目前的20多人,初步完成了從種子到“樹苗”的成長過程。說起這段快速成長經歷,“塔絲貓”合伙人季聿階不無感慨:“‘零號灣’的創業導師、孵化器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是推動‘塔絲貓’成長的加速器。”

“閔虹集團已經做好准備,不僅要讓創業型企業從種子成長為樹苗,還要通過專業孵化,長成參天大樹。”閔虹集團負責人說,過去三十年,閔虹集團旗下的開發區都是從國內外尋找已經產業化的“大樹”,如今,通過“零號灣”這個平台,在自己的土壤裡種下種子,要盡一切辦法讓這些樹苗長成大樹。

今年,隨著上海交通大學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零號灣”也成為雙創示范基地中的重點項目。與漕河涇“科技綠洲”、金橋“Office Park”、楊浦“創智天地”等一些比較成熟的創業園區不同,“零號灣”正致力於探索“孵化器5.0”新模式。“‘孵化器5.0’ 可以說是一個創新聯合孵化生態體系,既可以成為孵化器的孵化器,又可以把場地、服務、資本、人才聚合在一起,既能培育‘樹苗’又可澆灌‘大樹’。”“零號灣”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零號灣”已把投資機構、創業導師、產業資源和上海交通大學校友等資源整合在一起,並在最初引進的孵化器基礎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專業孵化器,涉及產業轉化、生物醫學、先進制造、大數據、信息安全、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園區內還有各類創業服務站、秘密路演室、減壓室、吸氧室等服務空間。

閔虹集團負責人表示,“零號灣”裡的初創企業培育完成實現產業化之后,可以遷入閔虹集團旗下的開發區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助力老牌開發區的產業轉型和升級。

走出去探索園區開發新模式

2014年,同為上海最早一批國家級開發區的閔行開發區與虹橋開發區整合重組,成立了新的閔虹集團,作為上海地產集團產業園區板塊的投資主體,開始“二次創業”,也開啟了探尋上海產業地產的更新之路。如今,經過資產和產業兩個層面的梳理整合,兩個開發區不斷融合互動,總部型企業逐步向虹橋開發區集中,生產向閔行開發區聚集,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不可否認,經過30年的發展,閔行、虹橋兩大開發區的土地使用已接近飽和。因此,如何使用新的開發管理模式向外拓展,已成為閔虹集團在‘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重點。”閔虹集團負責人表示。 下轉3版 (上接第1版)閔虹集團走出去探索園區開發新模式。最近,與寶山區政府、地產北投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與新加坡騰飛集團進行合作,加快寶山顧村綜合產業社區的建設。閔虹集團參與的寶山智慧產業社區建設則採取“資源和產業地產招商管理”優勢互補模式,通過創新“基金+產業+基地”的園區開發模式,打造一座集創業創新、科技開發、配套服務於一體的“智慧產業社區”。

與此同時,閔虹集團還與金山朱涇園區合作,輸出招商、委托經營授權管理等服務,助推朱涇園區轉型升級﹔與閔行馬橋工業園區合作,結成共同體,進行整體開發,提高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競爭力。

“未來,開發區的管理和開發模式不可能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我們需要取長補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同時堅持產城融合的國際大方向,已入‘而立之年’的閔開發和虹開發才能像青少年一般再一次蓬勃發展。”該負責人說。

設“環境基金”換節能減排

閔虹集團旗下的閔行開發區內目前有70家左右企業,三分之一是像ABB、強生、西門子、聖戈班、米其林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他們致力於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因此在節能減排,實現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方面始終領先國內各標准一步。

幾年前,閔開發的一個舉措,讓世界500強的大佬們也豎起了大拇指。原來,閔開發設立專項“環境基金”,要求隻有一個:對生產技術進行更新,提升環保指標,這得到了區內企業踴躍響應,首期3000萬元資金很快“一搶而空”,而換來的是節能減排的喜人景象。閔行開發區的碳排放總量從改造前的每年78.81萬噸下降到改造后的65.19萬噸,減少碳排放量13.62萬噸,這相當於約5萬輛1.6升家用小汽車一整年的碳排放量,效果十分顯著。

從21世紀初開始,閔開發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決調整“三高一低”產業,園區內企業的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均僅相當於上海市平均水平的1/3左右。在2014年,閔開發被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並經國家環保部推薦,成為國內唯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作為“南南合作”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典型案例。

“隨著油價上漲,燃油鍋爐的運行成本越來越高,且燃油鍋爐本身燃油排放也與政府所倡導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不相適應。因此,從2009年開始,我們在虹橋開發區推行商務樓宇 ‘油改氣’項目。”閔虹集團負責人表示,共直接參與了4個項目,從節能效果看,共完成總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的節能改造,每年共計可節約能源費支出200多萬元,減少碳排放共計1300多噸。”

閔虹集團積極推動各園區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創新鏈的“三鏈融合”,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共同建設生態園區。其自身也致力於生態環境建設,讓生產與生活環境更為和諧。

2000年前后,閔開發和虹開發各斥資7000余萬元和1億多元,在兩個開發區分別興建了一座集觀光、科普、休閑、生態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公園,總面積達53萬平方米。這兩座公園的建設既開創了企業修建大型綠地的先例,改善了開發區的生態環境,為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開發區提供了良好條件,還多次為市區大型文化活動及社區公益活動提供了場地,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健身和休閑活動場所,體現了國家級開發區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的理念。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奕 見習記者 張煜 發表於2016年8月24日)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