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行!上海鄉村阿姨逐漸登上社區治理舞台

2021年03月09日14:41  來源:上觀
 
原標題:“她”也行!上海鄉村阿姨逐漸登上社區治理舞台

  阿姨總是穿一條藍色的土布圍裙。裡面可能是棗紅色棉襖,也可能是繡花的褂子。她的臉晒得黝黑,還頂著一頭花白的蓬發。奇怪的是,明明上了年紀,卻沒有幾條皺紋。

  因為生活在上海的農村,阿姨還是照老一輩人的說法,管進城叫“去上海”,說完又在心裡犯嘀咕,自己也是個上海人呀。

  阿姨可不是一個人,她是許多年過60歲的上海鄉村女性的縮影。

  這些年,上海鄉村振興工作影響著每一個農人。阿姨更是經歷深刻變化的一族——

  不斷植入到鄉村社區的各種為老服務和活動場地,讓她們也有機會跳廣場舞,學用智能手機,有人還因此成了“一代股神”。

  曾經孤芳自賞的家庭技能,有了展示的舞台。她們不再只是誰的媽、誰的媳婦,活出了一個“我”字來。

  阿姨甚至真正成了村庄的主人。許多村干部說:現在哪個村子抓住了阿姨這個人群,就是抓住一座村子治理發展的主要矛盾。

  阿姨的快樂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今阿姨們有的是新鮮玩法,唱歌、跳舞,寫字作畫,“DIY”新潮小擺件,其行動力也感染了大爺。

  秀珍的頭發稍有些稀疏,臉卻瘦削光滑。她說自己76歲了,可誰敢相信?秀珍樂了,笑出一口整整齊齊的大白牙。那就更沒人信了。她的家,是上海奉賢區金匯鎮金星村裡一棟很老很老的房子,面積卻足夠大。

  上海這些年在鄉村推廣家門口的睦鄰點建設,目的是讓老人有更多可就近活動的場所。秀珍自願把自家的客堂間分享出來,作為金星村睦鄰點,供老人們來這兒閑坐、聊天、打發時間。

  同村的雪芳退休3年了,今年剛過61歲,是一群阿姨裡的“小妹妹”。光聊天不解悶兒,她便自己組織了一支草台班子,玩民樂。

  樂隊七八個人,40年前都是村裡有名的“文青”。其中一位趙永賢大爺,二胡拉得最好。原先在自家宅基上拉,后來到老年活動室拉,現如今有了雪芳這個熱心積極的“經紀人”,便經常組團去周邊各村“巡回演出”,是有“粉絲”的角兒了。這不,前不久樂隊演到秀珍家門口,半個村的人都去圍觀了。

  阿姨中不乏樂迷,為了老姐妹“追星”,秀珍把自家院子洒掃干淨騰出來作為舞台,還支使老伴兒用陳年廢木料現打了20多把小椅子,擺入觀眾席。

  曾經“阿姨”是一個家庭的基石,一日三餐,洗晒洒掃,總不離自己家的小院。而今阿姨們有的是新鮮玩法,唱歌、跳舞,寫字作畫,“DIY”各種新潮的小擺件。

  阿姨的組織力和行動力,有時會感染大爺。幾十裡外的南橋鎮六墩村上,65歲的桂芳發起一個老年騎游隊。隻要天氣晴好,一隊男女老人就踩著自行車趕早出發了,常常騎到傍晚才回來。

  同村剛剛步入老齡生活的阿姨華連,也是個人物。

  身為本村睦鄰點的掌門,華連算是把手頭的人脈資源給盤透了——退休教師王大爺,受邀來給大家講時政課﹔潘阿婆擅長文藝,專門負責教合唱。華連家臨街的院子裡,常能看見一群阿姨,帶著幾個站在后排的大叔一起做早操。

  華連不光是個社交家,情商也出眾。村裡老阿姨的私房話,都願意同她分享,就差開一檔情感節目了。

  “今天我又和我老公不開心了……”聽完這位70歲老太的抱怨,華連平和地勸:“沒聽說老年男人現在也有更年期嗎?你老公可能也不是故意的。”老太很快眉頭舒展,反過來心疼起自家丈夫。

  如今各村總有那麼十幾位阿姨,每天都到睦鄰點“打卡”。前一天說起誰誰家兒子的故事,話到一半,該回家燒夜飯了。阿姨也不留戀,反正第二天一早,大家還是要見面的,比上班還准時。

  故事能續上,快樂也能延續上。阿姨的快樂,從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活出鄉下老太的時代先進性

  秀英微信裡加了兩百多好友,三十幾個群。隻要有消息,她都認真回復。其“學習強國”積分一直居前。

  阿姨瑞英輕易不會告訴外人她的商業秘籍。但在奉賢區南橋鎮華嚴村,誰人不知她是“商界女大佬”?

  她憑一己之力接下了給航空公司穿工作吊牌的業務,帶著村裡五六個阿姨一起干,每人賺了一筆數額不菲的零花錢。

  瑞英展示了一下工作流程:拿起一張工作吊牌,在機器上打一個圓孔,再穿進一根棉線,打結,完成一個賺兩分錢。

  阿姨們反正是要聚在一起聊天的。一面聊,一面做著生意。去年一年,每個阿姨都拿到錢了。

  瑞英自己賺了兩萬,她拿這錢炒股去了。每天起床干完家務,70歲的瑞英便麻利地爬上二樓,打開電腦裡的炒股軟件,投身到自己的資本江湖中去。

  如今上海許多鄉村都給老人開設智能設備的教學課程,瑞英會操作電腦,並不算稀罕事。奉賢區最靠近海岸線的海灣鎮海濱新一村,20多位老太太已經把微信和支付寶的功能學完了。下一節課,是學抖音的使用方法。

  76歲的秀英是其中佼佼者。“學用智能手機我可不是為我自己哦,主要是孫女19歲了,我怕跟她說話有代溝。”雖然隻上過5節課,但說出來的話,不是老法師絕不敢這麼“囂張”:“我這手機4年前買的,4G現在不行了,都出5G了……家裡沒有WIFI,兒子給我辦了20個‘G’的流量,每月都能用完。”

  秀英微信裡加了兩百多好友,三十幾個群。隻要有消息,她都會認真回復,要是逢年過節,還會仔細斟酌一下話術,短則編個上下聯,長則一篇小作文。

  秀英的頭像,是自己43歲時的樣子。穿一件白襯衫,斜靠在沙發上,旁邊還有一盆常青的綠植。她說自己的微信名叫“快樂老人”,“照片就不能再用老人的樣子了。”發朋友圈,秀英也有偶像包袱:“選好看的風景、美食,轉發文章要體現文化水平。你看我發的,都是政策解讀……”“學習強國”是秀英最喜歡的學習軟件,學習積分已達20000多。

  上海鄉村近年來還建設了不少集“辦事、養老、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家門口活動中心,給老人的晚年社區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奉賢管它們叫“生活驛站”,也有的叫“市民中心”。

  海灣鎮市民中心有個保留節目,教老人做面點。白案師傅是本地阿姨振芳。

  隻見振芳師傅一個馬步向前,蓄勢如弓,發力如箭,拍案而起時,面團已經揉得圓潤發光。周圍一群人緊跟著練把式,手中面團不一會兒就有了各自的形狀。許多阿姨在振芳這兒學了一身蒸包子的手藝,回到家便忙不迭給老伴加餐。而寡居近30年的振芳,也終於不再孤芳自賞,曾經作為飯店面點師積累的技能,又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現在振芳忙著呢。“鎮裡隻要有面點教學活動,都是我去。今年春節前,就有七八趟吧。”

  村民小組長裡阿姨佔到近一半

  鄰裡糾紛的化解、自治活動的開展,阿姨不光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甚至常常比男性做得更好。

  “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關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女性角色。”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流輝告訴記者,隨著鄉村治理進入新階段,登上舞台的治理者不再有鮮明的性別標簽,關鍵在於能否為村民提供所需的服務。

  與大多數地區的鄉土社會一樣,曾經的上海鄉村,是以“男性主導治理”為基底的——傳統農村家庭仰仗土地生活,家庭分工決定了身體強壯的男性更多參與社會治理。

  不止一位村干部回憶,10年前,在絕大多數農村,村民小組長都是由男性擔任。

  隨著土地承包制度的轉變,上海農民實質上擺脫了作為農民的職業身份,在社會保障和其他收入的支持下,過上了閑適的田園生活。

  再加上當下鄉村治理中面臨的諸多議題,不再是土地生產的組織動員,而是鄰裡糾紛的化解、自治活動的開展,阿姨不光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甚至常常比男性做得更好。六墩村33個村民小組,5年前還全都是男性小組長,現在有了5位阿姨。

  華嚴村黨總支委員徐凱告訴記者,這些年本村村民票選出來的22個村民小組長裡,阿姨佔到近一半。

  瑞英便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位。

  一戶人家宅基地趕上拆遷,地上房屋卻在20年前賣給了別人,拆遷后錢怎麼分?當事兩家不信拆遷辦,不信律師,卻偏要瑞英幫忙拿個主意。

  瑞英身材健碩,站在人群中眼神犀利,聽罷敘述一把拉住房東的手:你當年一萬塊錢就買下了人家的房,現在能分一二百萬,已經是天上掉餡餅了,知足才有福氣。

  扭頭又沖著宅基地的主家:拆遷款你拿大頭,已經是佔到便宜了,人不能心太貪,老也老了,再多就用不光、吃不光了。

  瑞英出手,如有神助,矛盾當天就平息了,村干部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阿姨通常能文能武。上門勸說拆違,比男村民小組長更磨得開臉面,‘磨功了得’。外來人員信息登記,又比男村民小組長顯得慈眉善目,是我們工作中的好幫手。”徐凱說。

  金星村書記王少華更是甫一上任,就見識了阿姨們的“厲害”。

  秀珍家院子背后,就是金星村裡去年修建的口袋公園。村集體收入有限,口袋公園綠化、設施的維護,王少華拜托給了秀珍。不敢說一呼百應,但隻要是公園裡的雜草長高了,涼亭積灰了,秀珍一個電話就能叫來五六個同村的老太太。一上午,撿垃圾、除草、洒掃涼亭,動作十分麻利。

  “我們沒工資哦。”秀珍這話可不是抱怨,相反,還有幾份自豪。老閨蜜們願意無償來捧自己的場,這是多有面子的事。

  當然,參與村裡的自治工作,阿姨倒也不是為了賣誰的面子,歸根結底是為了自己痛快。“隻要一說打掃公園是為了夏天沒有蚊虫,大家用得舒心﹔整理宅前屋后是為了住得更干淨,出租屋能有個好價錢,阿姨們都是樂意且積極的。”王少華說。

  又一年春,萬樹花開。秀珍把一排小椅子從堂屋裡挪到了院子,大家聊著天,晒著太陽,快意人生。瑞英的股票又漲了,拋還是不拋,可傷了腦筋。為了迎接今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海灣鎮搞了活動,振芳再次出山,這次教做上海特色小籠包。下了智能手機課的秀英,忙不迭給自己的老姐妹發祝福微信:女字加子是好,祝你好事成雙。女字加口是如,祝你事事如意……而華連呢?又開始經營她的“情感專欄”了,下面要解決的是顧家阿姨和兒媳婦不和諸事。

  時光易老,人不老。阿姨的“春天”來了。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