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新時代的“人民城市”,看上海如何譜寫新篇章

 劉士安 李泓冰 姜泓冰

2020年06月24日08:1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6月23日,十一屆上海市委第九次全體會議現場。陳正寶攝

上海這座城市,到底好在哪裡?歸結到一點,是“人民至上”

很多朋友說,走在上海的路上,歡喜,安心,有安全感。

那麼,上海到底哪裡好?

春有白玉蘭,秋有桂花香?萬國商流,美食琳琅?法治環境好,契約精神強?亦或人均期望壽命最高,教衛文化資源豐富?

可以去聽聽幾天前結束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老外怎麼說。上海這個問計全球大腦的會,開了30多年了。有老外感嘆:這次疫情應對,充分展現了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綜合實力。有務實的跨國企業家直接放話,“將持續推進與中國、與上海的各領域合作,加大投資力度,拓展業務布局”。

 

6月19日舉行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上海市領導與來自亞太、歐洲、北美、南美15座城市的24位咨詢會議成員開展雲交流。 陳正寶攝

可以去問問上個月國務院新聞發布會推介的“上海經驗”。有媒體盤點,多學科合作的高超救治水平,依靠“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守好校門家門社區門和城市大門,6000位家庭醫生成為防疫網的綱與目,把流行病學調查做實做細……都是上海方案的“重大亮點”。而人稱抗疫“尖子生”的上海,卻在那個會上,在全國人民面前反思,自查自糾了一堆問題,“邊打邊學邊建邊干”,誓言要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的城市,實現這軍令狀的時限是:5年。

可以去看看上海媒體的報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媒體對今天(6月23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上海市委九次全會的預熱報道中,出現頻次最高的一句話。這話其來有自: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在楊浦濱江,對著周圍的市民群眾和上海市領導,囑咐了這句話。這句話,為正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成為上海決策者鉚牢的奮斗目標。

更可以去問匆匆走在街上的人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上海故事”。上海,催生著形形色色的人生傳奇。而答案,就在這些傳奇裡。

張文宏,浙南瑞安的小鎮青年,18歲來上海讀醫學。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一句“黨員必須先上,沒有商量”,讓他成為網紅醫生。他的專業精神與實話實說,成了上海人乃至全國網友的定心丸。他為申城硬核打CALL,“上海不欺負老實人”。其實,像他一樣風格的上海醫生和專家學者很多,無論逆行武漢還是守護上海,他們讓從甲肝、非典到新冠的猙獰病毒,都望而卻步。

朱雪芹,蘇北睢寧農家姑娘,17歲來上海打工,縫紉機前專心致志,業余也沒斷了自學。3年后,公司送她去日本進修。再后來,她成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從前仰視的社會精英們共商國是,為上海的近千萬流動人口,也為全國的農民工代言。

朱國萍,典型的上海裡弄大媽,在虹橋做街道干部一做30多年,天天和“雞毛蒜皮”打交道,是大上海毛細血管裡最活躍的人物之一。朱大媽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人稱“小巷總理”。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朱國萍在“代表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說:30年社區工作歷程,最大的感想就是:社區是個小社會,社區搞好了,小社會做好了,大社會就穩定了。世博會、進博會、抗疫防疫,不管什麼大事,有他們扛在基層社區,上海就穩了,就底氣十足。

上海到底好在哪裡?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深的感受。歸結到一點,是這座城市堅定踐行的“人民至上”。上海最神奇的地方,不在日長夜大、森林般的樓宇,而在這些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傳奇故事裡。來自紅色狂飆起點的陽光和來自太平洋的浩蕩天風,讓草根也能燦爛,讓平凡人生也能出彩。

 

讓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道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楊浦濱江公共岸線。 楊浦區委宣傳部 供圖

“五個人人”,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至上”,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屬性使然。

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看得很遠,抓得具體,也很有溫度。確實,“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12個字:食衣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新使命,是這份《意見》出台的最大動力。

這次奠定上海城市發展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的重要會議,深刻把握了人民城市的根本屬性。會議強調,在黨的領導下建設人民城市,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需要不斷去探索、去創造,不斷開拓人民城市建設的新境界,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的世界影響力。

正因此,上海市委出台的《意見》,強調共創更美好的城市、共享更幸福的生活,提出了人民城市建設“五個人人”的努力方向:

——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城市。

——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

——打造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

——打造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的城市。

——打造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

在解讀這“五個人人”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就是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體現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實踐和切實感受中,就是要把人民的主體地位、發展要求、作用發揮貫穿於城市工作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他強調,對發展水平的提升,需要我們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敢於在國際競爭中與強的比、向高處攀。而對根本屬性的把握,則需要我們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貫穿始終,把我們最為寶貴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競爭優勢。推進城市各項工作,都要著眼於“五個人人”,聚焦“五個人人”,不斷實現“五個人人”,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

“人人”,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力度,就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溫度。上海要不斷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讓工作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更幸福,讓全體市民都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個目標,值得鉚牢。

滿紙閃爍的“人民城市”,讓新時代的上海底氣更充沛、底色更溫暖。

 

近些年精心營造的上海城市空間,申城多了很多網紅打卡地 資料照片

共建共治共享,彰顯城市主體強大力量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規劃、一流建設、一流治理。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從一片阡陌農田變為一座璀璨的現代化新城,浦東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也是實踐人民城市理念的一個樣本。

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在人民城市建設發展上又踏上新征程。

6月21日,北外灘開發建設全球宣介會在虹口區舉行。這塊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寶地”,開發建設的目標是打造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此前,李強在虹口調研時指出,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規劃建設全過程,努力把北外灘打造成新發展理念的集中實踐區。他強調,城市開發建設要展現開放特質,突出宜居品質,踐行共享理念。在全會上,他又提出,要把人本價值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取向,作為改進城市服務和管理的重要標尺,作為檢驗城市各項工作成效的根本標准。

如果沒有黨的領導,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難以想象高樓林立的浦東陸家嘴能在短短30年間創造為世人驚嘆的奇跡。同樣,可以想象,未來的北外灘,將與浦東陸家嘴隔江相望、交相輝映﹔未來的上海,人們將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如果說,城市規劃體現的是決策者的智慧,那麼,城市建設和治理,依靠的是全體市民的共同力量。

其實,城市共建共治與共享,在上海已深入人心。

也許是產業工人誕生地自帶的當家作主氣派,上海的百姓不但很懂生活,也很有參政議政意識。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去看了虹橋街道的一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這裡的百姓不簡單,有“通天”之能。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這裡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居民的立法建議可以直達全國人大常委會。像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等30部法律,在這個街道征集歸納了近500條意見建議,其中25條被採納為煌煌法律條文。

在全國率先實行的生活垃圾分類,上海的基層治理能力再一次發動,居民的自覺意識和志願者精神再一次發力,天下豈有難事?

今年的疫情防控,上海很醒目的一點,是從未自我封堵、“關閉城門”,而是處變不驚、敢扛重任,疫情始終處於可控狀態。再難再險,上海和上海人也始終用“繡花”般的精細化管理,維護著安全、淡定與體面。

 

華山醫院感染科專家張文宏,是新冠疫情防控上海經驗的“形象代言人” 姜泓冰攝

處變不驚、敢扛重任的背后,是2400多萬上海市民凝聚成的強大力量。

在6月17日召開的上海市社區工作會議上,1萬多名區、街鎮干部與社區工作者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共同參會。市領導在講話中動情地說:“社區的同志非常辛苦、很不容易,工作做得很細。正是因為大家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人民群眾的安心安全,才有了千萬家庭的和諧安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市民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主體”,“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他還要求上海的干部群眾,“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強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總書記對上海的諄諄囑托站高望遠,上海近年來對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創新一直在路上。許多政務服務堵點、社會治理痛點、環境治理難點,正在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創新等層面,通過從一網通辦到一網統管的“兩張網”建設,通過全市干部隊伍進企入戶的大調研、大走訪,逐一得到化解。城市變得更聰明了,也更親民了。

把“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作為使命,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正用“人民城市”這把鑰匙來智慧解鎖,創造新時代的新奇跡。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