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夏天夜色裡的老味道 這樣才叫“懂經”

2020年06月22日16:30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什麼是上海味道?怎麼夸上海女性?這樣才叫“懂經”

“所謂上海老味道,有味蕾的記憶,也有身體的記憶。”幾首童趣盎然的滬語童謠開場,作家馬尚龍的記憶穿梭回了50多前的上海夏天,“每到夏天,家家戶戶都要到弄堂乘風涼,大人聊天、小孩游戲,那是一種眾樂樂的味道。”今晚(6月21日),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華傳媒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廳”品牌活動首度走出書店,走進豫園,以“夜色裡的上海老味道”為主題,為文化消費休閑生活“種草”“帶貨”,增添滋味。

老城隍廟梨膏露、鬆鶴樓綠豆湯、綠波廊精致小點、南翔小籠饅頭……豫園擁有眾多上海老品牌,經典味道之所以迷人,離不開其文化底蘊。比如綠波廊的金腿小粽,小小粽體上纏繞著13道線,與“福”字筆畫相同,打開粽葉,就是打開福氣。如此解釋,品粽背后多了一份意味。又如豫園“網紅”梨膏露,不僅內涵十足,甄選金銀花、茯苓、甘草等七種草本,凝萃將近60%的梨汁,而且瓶身設計有巧思,倒置恰似麥克風,對應年輕人的娛樂生活,清潤喉嚨的效果呼之欲出。活動嘉賓之一、滬語唱作人王淵超禁不住連聲贊嘆,要為其“帶貨”。

綠豆湯是夏天消暑的最佳特飲之一,鬆鶴樓的綠豆湯遠近聞名,蘇式綠豆湯裡的紅綠絲蜜棗、百合、糖金桔、冬瓜糖、葡萄干,口感豐富,讓馬尚龍笑言:“從來沒吃過這麼豪華的綠豆湯。”

馬尚龍寫過《上海女人》《上海路數》等多部關於上海的書,今年將推出《上海分寸》,“夸上海女性,不用漂亮,而是講‘適意’。吃小籠包要篤悠悠,不僅是小心別燙痛嘴巴,更是一種淡定的態度。”得知南翔小籠推出湖北小龍蝦制作而成的小籠包,大家都說“一定要嘗嘗”。端午將至,來自童涵春堂的手工香囊承載著“辟邪防疫”的美好願望,外觀搭配織錦緞、盤扣、刺繡等元素,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扑面而來,呈上中草藥原材料,現場讀者紛紛動手制作。

當晚活動舉辦地“海上梨園”,原是俯瞰豫園的一方古戲台,地處豫園核心,舉頭可以看見陸家嘴金融城的現代風貌,俯首閱盡老城廂的市井繁華,是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展示地之一。近年來,豫園商城升級改造,古戲台煥發新魅力,在此舉辦過很多既有文化品位又體現新消費趨勢的活動,可以說是上海文化品牌和上海購物品牌交融的見証。“希望通過‘市民文化客廳’的鏡頭,讓上海味道的傳承發展進入更多市民的記憶。”豫園股份聯席總裁石琨說。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