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市民中心,一城文化“寶盒”

2020年06月03日23:40  
 

南京江北新區市民中心項目是第13個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首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是南京市與江北新區2018年度重點建設項目,是展示江北形象、江北文化、江北發展最集中的標杆建筑。文化“寶盒”,由江北新區公建中心建設,中建二局華東公司承建。項目建設正秉持生態、人文、創新理念,奮力開啟綠色、智能筑造新時代!

作為一座充滿科技感的公共服務綜合體,項目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項目地上分為6層,由公共服務中心、市民中心、新區城市展陳區三部分組成,工程位於定山大街與濱江大道交接處的開放空間,是從江南進入新區中央社交區和中央商務區的“門面”,坐擁長江又可遠眺江南,景觀極佳。

建成后的市民中心將向世界展示江北新區的熱情好客、開放發展。反映南京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遺產。為新區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涉及的審批服務,為“兩城一中心”大規模產業集群出謀劃策,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事項提供便民服務,他將以開放的姿態,助力江北新區快速發展。

匠心筑夢,質領未來

江北新區市民中心項目由中國工程院孟建民院士擔當設計,方案借鑒南京瞻園,取意古典寶盒,以緩緩打開的意向營造具有東方意境的公共建筑,造型新穎,形態優美,是集外形和功能和諧統一的建筑力作。借鑒中國傳統園林,通過上下錯位的兩個直徑104米的圓形塔樓,創造出上圓遮蔽下的市民活動廣場,和下圓內部的中式園林庭院兩個一陰一陽的室外空間。下園中庭取意南京瞻園,亭台廊橋,細水流石。從空中看,仿佛是一隻被旋開的古典盒子,展示東方園林之美。

城市名片:

城市客廳 | 體現城市的待客之道,有吸引力的社交空間,是接待海內外賓客的理想場所

城市會堂 | 為新城注入老城的神韻,是南京市民聚會的重要場所

城市窗口 | 向世界展現城市的未來願景、城市品牌形象和發展成就

城市未來 | 通過展示內容和建筑景觀等展示南京的國家視野,以展示南京未來為核心

2020年,江北市民中心將正式運營,投入使用后,它將成為新區形象展示和對外交流的“會客廳”,未來願景、品牌形象和發展成就的“展示窗口”,為市民提供行政服務、集會活動、教育培訓等的“服務中心”,作為南京面向世界的窗口,成為南京、江蘇走向世界的最佳代言人。

四項“全國之首”,兩項“全國之最”

01.全國首例最大直徑鋼環梁吊裝

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南京江北新區市民中心圓形鋼結構總用鋼量1.4萬噸,吊裝總重5300噸,直徑100米,是國內首例最大直徑鋼環梁整體提升!

從高空俯瞰,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鋼結構屋面就像一枚“大銅錢”。受場地限制,中建二局不僅需要將這座“大銅錢”分兩段吊裝,兩個拼裝單元之間有6.6米的高差,還要將構件從地下負6.6米的深度緩緩吊起,提升到地面后與剩余的1/4單元拼接,相遇形成完美的“銅錢”。這一地面組裝再整體提升到高空的施工方式,比傳統的高空拼接鋼結構更安全便捷。

02.全國首例剛柔結合型整體提升

銅錢“外圓內方”造型裡的“內方”相當於“天井”,中央鏤空能讓陽光直射進來,形成開闊的室外空間,內部還有大量園林綠化,營造出古典園林的優美意境。

這個造型看似簡單實現起來可不容易,當中間留空后所有的構件安裝提升需要給“天井”讓位。銅錢“內方”用四榀鋼柱隔成四方四正的“天井”,穿插其中的8榀重型桁架織成的“蜘蛛網”,被“天井”分割成4個離散的區塊,中建二局要將圓弧形的大鋼圈與4個相互獨立的“區塊”同時提升到一定高度。這也是我國首例剛柔結合型整體提升工程,如此超大直徑、超大重量、剛柔結合型的結構提升在世界建筑史上也非常罕見。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中建二局在吊裝前進行了多次詳細的BIM模擬分析及推算,召開數十次專家論証會,還組織了包括“鋼圈下吊”模擬、應急演練、試吊等多次演練,實現吊裝所有環節的全部覆蓋。細致周密的准備和演練,最終使“吊裝”天衣無縫。

03.全國首例3D打印全裝配式綠色智慧建筑

江北新區市民中心游客服務中心位於市民中心主入口處,項目採用裝配式3D打印外牆+裝配式清水混凝土(GRC+GRE)內裝+虛擬與現實耦合工程管理系統的智能建造技術。實現了全國首例3D打印全裝配式綠色智慧建筑,並利用固廢處置再利用技術,推動江蘇省低碳、環保節能智慧建造技術的應用和發展!3D打印橫向構件交接處的豎向縫構成立面豎向線條,與主館的豎向百葉相呼應,簡潔純粹的“月光寶盒”的盒子立面與主館風格達到和諧統一。

04.全國首例360°圓形建筑泛光系統

本工程泛光照明系統是全國首例整體圓形建筑360°投光成像,棄用傳統燈具,採用多個獨立單元組成的定制燈具,達到燈具隱藏、防眩、統一、美觀。夜晚降臨,“梅、竹、山、水、城”等元素都在江北市民中心的大屏上一一展現。

整圓形呈像、內外交融、呼吸靈動,從而達到整體之美。燈具投光成像採用5色燈珠全彩配置,無眩光、無光污染、無分色、光軸統一,凸顯了建筑形似月光寶盒的潔白與朦朧,夜形勝晝,動靜相宜。

智能控制燈光系統打破傳統筑立面燈光照明的局限,採用藝術燈光控制系統對LED燈光進行調光,表現出的效果更加細膩、層次更加豐富。

05.全國最大高度無支撐自動扶梯

市民中心兩台從一層直達四層的無支撐超長扶梯,是目前國內採用無中間支撐方式安裝的最高的公共重載型自動扶梯,提升高度達19.02米,桁架水平跨距達41.879米。

桁架採用雙層設計,能有效抗彎抗拒防搖擺,結構穩定,牢固可靠,安全性高。

06.全國最大外牆遮陽系統

項目採用國內單體最大的外牆遮陽系統,以上下圓梭形百葉系統構成一個音樂寶盒形式,完美的融合了建筑立面效果和遮陽系統,魚型的遮陽構造採用外側孔,內側微孔的形式既不影響室內觀感效果,又完美滿足遮陽要求。

綠色“寶盒”,環保標杆

01江水當能源,驅動大“空調”!

項目利用江水源熱泵技術,高效、低成本地解決了建筑集中供冷供熱。運用“逆卡諾”原理,壓縮空氣,升高溫度,再將熱量釋放到水中。

02海綿樣板,綠水融城!

項目充分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雨水回用系統、綜合管廊系統,促成生態水循環!

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突出滲、滯、蓄、淨、用、排的功能,使市民中心生態環境的建設又邁向了更先進的發展平台,整個項目室外建立雨水回收系統和太陽能補充能源等技術,同時項目所有管線綜合通過新區已建地下管廊進入項目。設置雨水收集池,對基坑降水、場內雨水、車輛沖洗等水資源經過三級沉澱池收集於雨水收集池,然后循環應用於車輛沖洗、洒水降塵、綠化灌溉等,重復利用,採用雨水收集系統回收加以利用。

03裝配領航,筑建“蝶變”!

項目地上主體的內、外牆板均採用預制式牆板、四至六層為鋼結構,建筑整體裝配率超65%!

整個項目遵循綠色和可循環發展理念,建筑裝配率超過65%,大大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提高了建筑效率,因地制宜創造性利用江水源熱泵技術,高地效、優質、低成本集供中供冷熱服務。

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工地開啟“屏霸”模式

“掃一掃”、“點一點”、“看一看”,走進南京江北新區“智慧工地”示范點,“屏幕”幾乎無處不在,並成為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從剛入場的環境監控屏,到監控室的無人機實時反饋的視頻,再到方寸之間的手機屏幕,這大屏小屏背后,正是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強強聯手”。

01 VR“新教育”,事故“終結者”!

以前“干巴巴”的施工安全說教,在市民中心工程現場,業已讓位於VR高科技體驗式教育,震撼、刺激、管用!

02 把脈水源,智慧循環!

項目施工現場,布局水回收系統,集聚雨水、基坑降水、施工用水,服務施工。

03 創新發力,裝配鋪路!

工程主干道及場地,全面採用裝配式混凝土預制道板、鋼板道路,綠色環保。

04 精准監測,鐵腕降塵!

未沖洗抓拍系統、揚塵實時在線監測控制系統“並駕齊驅”。

05 BIM 5D,精准管控!

市民中心工程管控,以BIM平台為核心,以集成各專業模型為載體,深度關聯各項實時信息,共享“大數據”,助力高效化、精細化項目管理。

“信息”鋼構,管控革命!信息化管控,鋼構件入庫、出庫、在庫信息,一目了然﹔一個構件,一張二維碼,亮明“身份”﹔數據實時更新、雙向查詢,PC端、移動端,相得益彰﹔高效提質鋼構施工!

陰陽相橫的“園林智慧”

錯落有致、陰陽相衡的園林智慧在市民中心得到了極佳體現。兩個直徑104米的圓形塔樓上下錯位,交錯區與下圓未交錯區形成一陰一陽、一高一低兩個室外空間,頗有移步換景的妙趣。

“2+1”模式,打造中式“傳統園林”

江北新區市民中心園林景觀,為給這座現代化建筑裝扮得更加親民、靚麗,園林工程師們引入了一個建設理念、採用了二個建設模式、精選了百株精品苗木,營造了九個特色景點。

一個理念就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兩個建設模式,一個是疏林草地模式,另一個是開闊大廣場模式。為把建筑環境裝扮得更加和諧美觀以展現江北新區歷史、人文、自然的風貌,體現“市民中心”親民、美好、奮進的時代精神,彰顯傳統園林在現代建筑中的延續和發展。在建筑中庭打造九景:瞻亭、留音橋、雲霞如意、妙水疊瀑、珍珠泉涌、曲水玉瀾、獅嶺雄姿、花韻迎賓和鬆濤景庭。表達景觀意境,營造自然氛圍,提升綠化品味!

據了解,項目以優異的品質和精湛的技術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和南京市優質結構工程獎,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Ⅱ類成果。共獲得科技技術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1項江蘇省工程建設省級工法1項,中建二局級科技獎1項,中建協建設工程BIM大賽三等獎1項,累計發表論文6項,專利3項。江北新區市民中心項目部以創新創效為目標,不斷提升建筑水平,打造精品高質量示范工程。(楊夢瑤)

(責編:鄔迪、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