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檢察院發布涉交通類刑事案件檢察工作白皮書

2020年05月28日12:45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5月28日電(王文娟)今年兩會的工作報告中,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發布了20年刑事犯罪案件辦案數據。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的危險駕駛案首次超過盜竊,位居第一。上海作為汽車保有量位居全國前列的超大城市,如何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助力城市平安出行引發關注。

27日下午,靜安區檢察院及時、全面梳理了該院2018-2019年辦理的涉交通類刑事案件,總結了此類案件的常見類型、特點及趨勢,介紹了該院在此過程中探索的一系列工作機制和舉措,並聚焦常見的三類涉交通類案件的典型案例,發布了靜安區檢察院《涉交通類刑事案件檢察工作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18年、2019年,靜安區檢察院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涉交通類刑事案件382件382人,主要涵蓋危險駕駛、交通肇事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種犯罪。其中危險駕駛案兩年共受理345件,佔受理總數的九成,犯罪嫌疑人以白領為主,男性佔九成多,年齡集中分布在20-50歲,30-40歲人數最多,不少人系商務或私人應酬后冒險酒駕,部分人員有從重處罰情節。據統計,0時至3時是案件特別高發時段,這與駕駛員心存僥幸有很大關系,然而這一時間段道路能見度相對更低,司機在酒精和困意作用下帶來的危險性更大。在382件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發生率近三成。

從靜安區檢察院辦理的交通肇事案件來看,雖然兩年受理移送審查起訴案件共32件,且有大幅回落跡象,但在肇事車輛類型中,31%為大型貨車和重型作業車,12%為電動自行車,這兩類車的安全隱患值得關注。

從靜安區檢察院受理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數量上看,雖然總數遠低於上述兩類犯罪,但受理的案件類型化趨勢明顯。四成多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實施了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駕駛的行為,如拉拽方向盤、毆打司機等﹔還有四成多的案件是由非法營運車輛逃避執法檢查所致,如克隆出租車、不具備營運資質的網約車,在道路上為逃避檢查而違法駕駛、沖撞人群,引發重大交通事故的行為。

針對上述刑事案件特點,靜安區檢察院積極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建立重罪輕罪案件分流辦理機制,對於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的犯罪始終保持從嚴從重打擊不放鬆,在輕罪案件的辦理中則通過簡化訊問過程、優先適用速裁程序、集中出庭公訴等方式提高辦案效率,並在總結實踐經驗后制定了《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涉交通類輕罪案件快速辦理規定》,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和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同時,該院積極推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保障當事人的權利,依法慎捕、慎訴,有效提高訴訟效率、化解社會矛盾。

在確保辦案質效的同時,靜安區檢察院還延伸檢察職能,與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加強溝通,簽署了《關於加強涉交通類危害公共安全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備忘錄》,建立信息通報、業務交流等系列機制,通過共同開展調研和培訓活動,幫助與相關運輸行業規范人員培訓和管理,強化駕駛人員的守法教育和安全行車意識,推動相關單位堵漏建制,為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駕護航,有力防范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犯罪的發生。

(責編:王文娟、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