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建議食用野生動物入刑,復旦專家:現階段恐不可行

2020年05月25日08:35  來源:上觀新聞
 

摘要:鑒別盤中的野生動物需要一定專業知識,而終端消費者缺乏這種判斷能力。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來自全國的多位代表均帶去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修法的相關提案。

其中有兩個提案涉及到讓野生動物食用者承擔法律責任,引發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提交了一份關於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議案,建議對食用野生動物和寵物者處以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則說,要想根除購買野生動物交易和食用等行為,絕非通過一般的行政處罰手段可以解決,可比照“醉駕入刑”,因此他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呼吁將非法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入刑。

5月2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綠螺講堂開啟今年首場“新問題沙龍”,主題為“疫情之下的野生動物保護觀察”。本次活動邀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主任謝幼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上海市崇明區新村鄉黨委書記張秩通以及《知識分子》科學新媒體主筆葉水送,幾位專家分別從醫學、生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科學傳播媒體等多個角度為公眾帶來一場與傳統講座不同的“思辨式”科普活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長期從事獸類保護生物學研究,他介紹,2015年中科院等單位在《自然》雜志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的自然保護工作已經做出了巨大成就,但生物多樣性的整體維持仍然不足,自然保護地的覆蓋面積不夠。從工作實踐來看,大熊貓、金絲猴等少數物種有恢復,但更多物種的保護狀況並不理想。在這種大背景下,禁食野生動物很有必要,但是如何補償養殖戶也需要仔細考慮。

關於食用野生動物是否應該入刑,王放認為目前民眾食用野生動物的情況非常復雜。比如有些餐廳提供野雞,但這個“野雞”既可能是野生的環頸雉,也可能是人工養殖的環頸雉。還可能是從美洲引進的人工養殖七彩山雞,這種禽類包含在農業部的禽畜資源名單裡,甚至商家可能用家雞冒充野雞。所以單單一個“野雞”背后就有各種不同的情況,野兔、野豬等亦然。

相比陸生野生動物,水生野生動物的界定難上加難。譬如游客去農家樂游玩,吃一盤當地特產油炸小黃魚,盤子裡有可能會包括國家一、二類保護野生魚類,不僅普通民眾,甚至商家也難以辨別。更難的是大量野生海產該如何界定,比如市面上所有帶魚,和許多海生蝦蟹類,以及大家熟悉的三文魚等等都大量來自野生捕撈,不宜一刀切,讓所有人都不能食用這些常見品類。

“現在規定不能吃野生動物,只是一個大框架,具體填充細節的工作量十分浩大。”王放解釋道,鑒別盤中的野生動物需要一定專業知識,而終端消費者缺乏這種判斷能力。如果現階段就將食用野生動物者入刑,執行起來難度太高,因此相對而言市場管理更加重要。

此次舉辦的“綠螺講堂”是上海自然博物館面向普通觀眾的科普公益性講座,自2015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57期,內容涵古生物、生物基因工程、土壤學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地質古生物、食品與健康等多個領域。其中,“新問題沙龍”子系列活動,以“學術思辨、科學啟迪”為主要目的,以“主題演講+跨界對話”為主要的形式,旨在啟發公眾建立科學思維方式、傳遞科學精神。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