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雄回家,迎接凱旋

2020年04月21日10:02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4月21日電(董志雯)抱著孩子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手捧鮮花等著媽媽回家的小女孩兒、張望著等著戀人現身的小伙兒……當醫護人員乘坐的大巴緩緩駛入,激動的呼喚、緊緊的相擁,感動與歡樂溢滿整個醫院。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舉行四批援鄂醫療隊員172人回家歡迎儀式。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等領導出席歡迎儀式。仁濟醫院黨委書記夏強、院長李衛平率全院職工手持國旗和鮮花夾道歡迎援鄂勇士凱旋。會上,全體援鄂隊員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特別獎﹔《查醫生援鄂日記》也同時舉行了首發儀式。

當天下午,仁濟醫護人員和援鄂隊員的家屬紛紛手持鮮花、國旗、橫幅,自發聚集在科研樓下。那裡早早鋪好了鮮艷的紅毯,立起了巨大的歡迎牌,懸挂著巨幅歡迎海報和條幅。歡迎儀式在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們獻唱的戰疫公益歌曲《勇氣》中拉開序幕。這首由上海市第八批、仁濟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李佳作詞的歌曲,一經發布就被廣大醫護人員廣泛傳唱,已然成為仁濟援鄂醫療隊的戰歌。而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在MV中的傾情演繹,使得它廣為人知,更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奮勇戰疫,守護人民的生命與健康。

儀式上,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與護理部副主任奚慧琴共同向楊振斌、陳國強和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贈送由172名仁濟援鄂醫療隊員簽名的隊旗。它們將作為珍貴的歷史見証,被上海交通大學校史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史館和仁濟醫院院史館永久珍藏。此外,在此次戰疫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6個集體和17名個人,也在儀式上獲得了表彰。

楊振斌書記在致辭中高度贊揚了仁濟醫院全體援鄂醫療隊員的英勇和無私。他代表交大黨委向全體馳援武漢平安返回的仁濟勇士們表達了歡迎和感謝,向以援鄂醫療隊員家屬為代表的后方的同志們在背后默默支持表示敬意。他指出,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的敵人有兩種,一種看得見,一種看不見。而在與看不見的病魔的斗爭中,醫護人員就是最勇敢的戰士。仁濟醫院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過程中總共派出了172名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是交大醫學院附屬醫院中人數最多的一支隊伍,且其中大多都是年輕的“90后”。他們在危難中挺身而出,不顧個人的安危,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交大人的家國情懷,是交大“最可愛的人”。他還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向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全體隊員贈送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理事長徐慶華創作的書法作品,以此向白衣天使獻上來自全世界交大校友的敬意和感謝。

夏強和張繼東先后代表醫院和援鄂醫療隊致辭。他們均指出,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仁濟勇士胸懷家國,逆行出征,以精湛的醫術、科學的護理,同時間賽跑,和病毒較量,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大醫精神,兌現了“科學防治,仁術濟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出征誓言。共產黨員的凝聚力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防疫火線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遇到困難,都有黨員沖鋒在前﹔遇到危險,總有黨員挺身而出。醫療隊員們切實踐行了從醫的初心和醫者的誓言。如今,172名援鄂勇士圓滿完成了戰疫任務,全都回到了溫暖的仁濟大家庭,這是屬於當代仁濟人的驕傲和功勛,值得被歷史銘記。醫療隊員代表、風濕科主任醫師陳盛和家屬代表、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吳文三之子吳泓宇也先后分享了自己的援鄂感受和作為家屬的心路歷程。他們將自己選擇逆行戰疫的不計生死、義無反顧和作為醫護人員家屬的內心擔憂但依舊鼎力支持用朴實的話語表達得淋漓盡致,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淚目和共鳴。

儀式上,還舉行了國內首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的首發儀式。在通過一段視頻簡要回顧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及其所在的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日夜奮戰的68天的經歷以及查醫生創作這67篇援鄂日記的心路歷程后,楊振斌、陳國強、夏強、李衛平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李芳以及該書作者查瓊芳一起點亮了大屏幕,宣布該書正式首發。

最后,部分醫療隊員們分獲意外驚喜大獎,大家在歡聲笑語中與在場的所有嘉賓分享了象征“戰疫勝利”的蛋糕,並合影留念。

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段逆行戰疫的經歷是自己人生中非常珍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從醫道路上的一座裡程碑。在未來的工作中,大家一定會繼續傳承和弘揚“仁術濟世”院訓精神,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不負人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任,努力為推動醫學的發展和進步貢獻來自仁濟人的重要力量。

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從逆行到順行,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雙勝利

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完成了出征前自己向全體仁濟人立下的“軍令狀”——帶著164名援雷神山醫院的仁濟勇士平安回家,一個不少。

作為臨時黨總支書記,張繼東表示共產黨員的凝聚力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防疫火線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遇到困難,都有黨員沖鋒在前﹔遇到危險,總有黨員挺身而出。醫療隊員們切實踐行了從醫的初心和醫者的誓言。他還表示,很高興看到“90后”青年醫務人員經受住了這次疫情的考驗,在危難中勇敢逆行,在戰斗中收獲成長。未來的祖國醫學事業將由他們來挑大梁,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傳承百年仁濟的優良傳統,守護好人民的生命與健康。

張繼東代表隊員衷心感謝后方的上海、交大、交醫和仁濟大家庭的無私幫助,感謝所有隊員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他還指出,希望全體醫療隊全體隊員在醫院復工復產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取得疫情防控和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雙勝利。

雷神山醫療隊護理領隊、仁濟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奚慧琴:這裡就是患者的生命線

奚慧琴是仁濟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具有18年護理工作經驗的她也是此次仁濟援雷神山醫療隊的護理領隊。2020年庚子年元宵節剛過,奚慧琴臨危受命,作為護理領隊隨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馳援,投身這場艱難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接到集結隊伍命令后6小時,她火速敲定出征名單。到達雷神山后96小時,她帶領隊員們將一個“家徒四壁”的毛坯板房改造成了功能齊全的重症監護室,並收治了第一個病患。“雷厲風行”是所有隊員提到她時都會用上的一個形容詞,這讓第一次見到她的人都會感到驚訝,因為她總是說話溫柔和藹,讓人如沐春風。

雷神山ICU開始收治患者后的每一天,對於奚慧琴這位“護理大管家”來說都是考驗。重症患者的護理工作非常嚴謹細致,並且對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非常高。馳援雷神山的護理隊伍中,“90后”年輕護士的比例大約佔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護士此前都沒有ICU的工作經歷。奚慧琴深刻意識到護士的崗位勝任力在這裡就是患者的生命線。於是,她利用休息時間依托網絡開展戰地慕課,有效提升護士的重症護理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她每次進隔離艙時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還會親自帶教護士開展各項重症護理操作,各個擊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重點和難點。她還將仁濟重症護理的管理制度帶到雷神山,嚴格把控護理質量和關鍵流程。

在奚慧琴的指導和協助下,俯臥通氣、ECMO(體外膜肺氧合)、CRRT(人工腎臟替代)等多項攻堅技術在ICU內迅速得到開展,挽救了重症患者的生命。在她身先士卒的攻堅下,隔離病區的風險識別得到了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醫護人員的不適離艙率有了顯著降低﹔感控安全團隊中更是由護士主導,確保了每一名進艙醫護人員的安全。就這樣,一支有戰斗力的新冠肺炎危重護理團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在雷神山醫院的監護室裡得到了鍛煉,收獲了成長。在她的嚴格要求和細心指導下,來自上海6家醫院的117名護士在雷神山醫院ICU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通力合作,眾志成城戰病魔,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雷神山醫療隊員、戰疫歌曲主要創作者李佳:給你《勇氣》,《等你》歸來

李佳醫生是仁濟醫院家喻戶曉的“才女”,同時也以自己作詞的《勇氣》和《等你》溫暖了這個冬天,感動了無數人。

在創作《勇氣》的時候,李佳還沒有出征武漢,但身邊的師長、同事、朋友已經陸續背上行囊,勇敢逆行。她為他們的安危和冷暖日夜擔憂,也為他們“明知危險卻依然無畏向前”的勇氣所感動。在報名參加醫療隊,等待集結的時候,她把思念和祝願凝聚成這一首《勇氣》,送給自己已經奔赴戰疫前線的戰友。后來,她自己也應征馳援武漢。為了幫助她完成心願,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教授傾情演繹了這首歌曲的MV,讓這首歌曲廣為人知,從而變成了廣大援鄂白衣戰士的“戰歌”。

而談到《等你》的創作時,李佳說:“已經記不得是第幾天了,隻記得在這段日子裡,我和仁濟、市一、市七、市五、市六、楊中心的戰友們,和武漢人民一起面對過的艱難時刻。這段悲壯的歲月,浸透了汗水和淚水,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愛,彰顯了我們的情懷、勇氣和才華。所以,在告別的感謝信裡,我們說:漢水通衢接長江,辭君不覺有離傷。因為,我們已經愛上了武漢,愛上了堅強的武漢人民。我們聽到故鄉的召喚——《等你》歸來。從此,上海與武漢,天涯共此時。”

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裡年齡最大的專家傅小芳:我們做到了隊伍零感染

傅小芳是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裡年齡最大的專家,明年就要退休了。她是醫療隊中專職的院感防控人員,“隊伍零感染”,是他們存在的意義。她的心願再普通不過,隻有六個字:平安來,平安回。今天,她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她說:“出征武漢40多天,如今勝利回滬,心裡既充滿欣喜和憧憬,但又有點不舍,大家一起共同奮戰早已是‘自家人’了,每個隊員身上都體現了愛、善良、無私、勇敢、堅毅的品質,都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此次抗疫經歷對我來說是永生難忘的,也是非常寶貴的人生財富,我們醫療隊員在24小時內奔赴武漢一線,不顧個人安危,積極救治患者,體現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這次抗疫也把感控推到了幕前,凸顯了感控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感控組此次出征的重要任務是確保每位醫療隊員安全,非常感謝全體隊員的信任和支持!非常感謝總領隊張繼東副院長對感控組工作支持!使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

4月16日,在隔離點進行的全體隊員核酸檢測報告出來了,164名隊員全部陰性。得知這個消息,最高興的莫過於“傅媽媽”:“這是對所有院感人來說最好的回報。”

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日記女神”查瓊芳:以后有機會,我會帶著女兒一起回到武漢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啟程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仁濟醫院查瓊芳醫生隨隊前往。在緊張繁忙的援助工作之余,她每天發回一段日記,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記錄大疫之下的舉國之戰。

查瓊芳當初決定寫下這些日記的初衷,是為了讓后方的親朋好友放心。最初,查醫生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匯報,也是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同時是對擔心自己安危的家人、同事、朋友的統一回應。這些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后,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

查瓊芳在日記裡記錄了身邊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人和事:她看到了每一個醫護人員的無私無畏,永不放棄,和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她看到了被病魔折磨的病人,在醫護和病友的關愛和鼓勵下,用堅強的毅力與病毒斗爭,直到能邁開腳步,笑著走向陽光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志願者們無私奉獻,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把周到的服務送到需要幫助的人身邊﹔她看到了來自黨和政府、社會各界源源不斷的關懷和支持……於是,這本書逐漸從一些個人日記,升華成了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記錄大疫之下的舉國之戰,從一個側面記錄下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抗疫歷史。

除了是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女神”,查瓊芳還有很多身份。她是一位醫生、一位母親、一位共產黨員、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在3月31日返滬當日,查醫生記錄下了返鄉路途中的點滴與感動,也為68天的支援歷程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800公裡的距離,承載了滬漢兩地人民濃烈、真摯的感情。從此武漢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因為我們曾經‘拼過命’。我們和金銀潭醫院生死與共,我們一起扛過來了!”

“以后有機會,我會帶著女兒一起回到武漢,帶她去看東湖和櫻花,帶她去看我戰斗過的地方。”查瓊芳說。

ECMO團隊隊員王維俊:給危重症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3月7日,仁濟醫院ECMO團隊出征武漢,他們的逆行,給危重症患者的治療爭取了時間窗口,為他們帶來了生的希望。團隊到達后的第五天, ECMO搶救第一位病人,經過170小時的精心治療,這名病人順利脫機。為了幫助病人渡過難關,王維俊在崗位上連續堅持了36個小時,團隊的其他醫護人員同樣日夜守護。ICU病區關艙時該患者轉科。

王維俊說:“這段時間是做醫生以來最純粹的一段時間,過去的一個月無心念家,今天要回家了,想家的心情尤為迫切。魔都的喧囂,是最可愛的煙火氣﹔生活的瑣碎,是幸福的平凡﹔工作的辛勞,是最值得的付出。春天如期而至,雷神山醫院的病區接二連三的撤空,更多的人可以回家了。特殊的經歷,讓我真正感悟到了家國情懷。有家真好!戰友們,至親們,我們一起回家。”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