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呼歸來
“瑞金醫療隊順利關艙!”3月30日下午,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胡偉國副院長一聲令下,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E3-4F病區貼上了“新冠,再也不見”的封條。
“上海市第六批援鄂(瑞金醫院)醫療隊136名隊員馳援武漢50天,整建制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個醫療單元,共收治90名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81人治愈出院,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治愈率90%,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1.1%,圓滿完成任務,今天順利關艙,明天下午返滬。謝謝諸位支持和關愛!”
這是這支2月9日出征的國家醫療隊捧出的最后一張救治成績單。負責報告的隊員,聲音格外響亮,滿盛著欣慰與自豪。
同樣欣慰的,還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他對記者說:“在武漢玩過命的白衣戰士,給我們后方同仁留下無數感動。他們向國人展示了不思安逸、不計名利、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大醫情懷。期待能以此為契機,化危為機,將應急處置、追求卓越等抗疫舉措,形成制度化成果,並感化醫學下一代,惠及人民健康。”
3月30日,瑞金醫療隊員告別轉運病人
3月31日下午,上海多批援鄂醫療隊總共700余人搭乘三架飛機一起返滬。其中,瑞金醫院就有醫務人員141人。
從忐忑不安踏上援鄂征程,經歷疫情醫治“至暗時刻”,他們收治的都是合並各種基礎疾病的復雜重患,每天面對新冠肺炎救治中最難啃的骨頭,靠的是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多學科默契協作機制、精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勠力同心,才能拼得拐點、迎來曙光。
瑞金醫院第四批醫療隊員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合影
這是瑞金醫療隊留下的部分工作記錄:51天裡,他們組織完成35例/次隊內多學科疑難討論,8次院內多學科死亡討論,醫務主管及隊員們參加院內多學科討論37次﹔醫療隊隊員血液科薛愷、卿愷,心內科張凝,重症醫學科劉嘉琳等還被多次應邀至多支“友鄰”醫療隊完成會診14次。麻醉科繆晟昊和譚永昶參加共完成氣管插管26例次,幾乎是整個院區插管小分隊工作的一半,成功率達100%。
緊張的救治過程中,瑞金的醫務人員還有不少小發明、新專利和科研成果。感染科項曉剛醫生用面粉洒在防護服上來模擬沾染的病毒,讓醫護人員穿脫訓練時有了直觀感受﹔林靖生、石大可醫生與后方科研團隊合作開發了“人工智能防護服穿脫助手”。醫療隊申請了“面部防壓傷保護組件”、“咽拭子取樣防護裝置”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為幫助病人緩解焦慮,他們還發明了“抗疫大學畢業証書”……
江河無恙,春花正放。今天,告別奮戰多日的江城,踏上勝利返回上海的歸途,此刻的他們,想的是什麼?
來,聽聽瑞金醫療隊員的心聲——
帶隊歸來的胡偉國副院長
胡偉國副院長 領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普外科主任醫師:
50天前的夜晚,瑞金醫院136名醫護隊員馳援武漢,街上空無一人,一片漆黑,萬籟寂靜,武漢這座城市睡著了!我們看不見高聳的黃鶴樓,聽不見湍急的長江水,看見的隻有垂危的重患,聽見的隻有急促的腳步。然而,隨著一批又一批重症病患從我們的病房出院回家,黃鶴樓旁的櫻花已經盛開,長江大橋下的船隻開始來來往往,我們的早餐也有了武漢的熱干面。是的,太陽已經冉冉升起,我們已經將沉睡的武漢輕輕喚醒!
畢宇芳 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感謝同舟共濟並肩抗疫的醫療隊全體兄弟姐妹﹔感恩無時不刻關心愛護我們的上海和瑞金大后方﹔感激身處險境仍提供無私支持的武漢同事。此疫一戰,對醫學使命的感悟更加深刻,對祖國、對家鄉、對瑞金的熱愛更加醇厚。廣博慈愛,追求卓越,我們用實際行動共同踐行!
劉嘉琳 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作為醫療組長,我感謝一起奮戰的每一位隊友,團隊的努力保証了重症新冠患者的高治愈率。難忘第一晚和我進艙的小伙伴們,年輕而無畏的臉龐,懷揣著赤子之心,奮勇前行。武漢是英雄的城市,與你們同行,我榮幸之至!
張劍 燒傷科副主任醫師:
我們沒有辜負使命,實現了“召必來,戰必勝”的諾言。難忘連續奮戰的50個日日夜夜,醫療隊無人退縮,無人抱怨,傾盡全力救治每一個重症病人。這段並肩戰斗的戰友情意讓我刻骨銘心。病人康復出院是對我們醫務人員最大的欣慰和鼓舞,最自豪就是病人為我們豎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全國人民,上海人民和武漢人民給予了我們太多的厚愛,眾志成城,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心懷感恩!能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無比自豪!
陳巍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得知即日返滬,些許興奮些許留戀,50個晝夜是我戰斗過的日子,武漢光谷是我奮斗過的戰場,它們都已經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中。這場戰疫,是醫務人員不懈的努力,更是全國人民非凡的團結,才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我相信,所有醫療隊員和我一樣,在興奮之余,還會審時度勢,為保障人民的健康繼續前進!
楊之濤 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醫療隊隊員們與武漢光谷院區的同道們團結一心,克服困難,高效精准地完成了抗疫工作。武漢正在全面重啟的同時,我們正在返回平時的崗位。祝福武漢,祝福中國,也祝福世界各國,早日取得抗疫的全面勝利!
張凝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元宵節緊急集合時的緊張似乎已忘卻,今天我們要勝利凱旋了。隔著起霧的護目鏡,每每看到病人痊愈出院時的笑臉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每天班車的路上,看著原本空蕩的馬路一點點繁忙起來,我知道,美麗的荊楚大地漸漸蘇醒了!不幸的的磨難最先吹到你,燦爛的陽光也將最先照耀著你!
李菲卡 老年病科主治醫師:
伴隨著感謝聲來到武漢、奮戰近2個月的我,此刻,心中最想說的卻也是感謝。感謝同伴們給我沖破恐懼的勇氣、、體驗戰勝自己時的豁達﹔感謝伙伴們護我周全的盡心﹔也要感謝后方及時高效的支持、感謝武漢人民的英勇﹔最后,我要感謝病患們,感謝你們的理解、笑容,你們的肯定是對我最好的鼓勵。共飲一江水、滬鄂兩地親!春風暖、櫻花開,祝福祖國、感恩所有!
近鄉情怯,她們說:想家啊!
王正廷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回想我們瑞金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戰疫的50余天裡:臨床上加強文獻學習、操作演練,提升自我防護和臨床診療﹔實踐中開動腦筋發明創造,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上充滿關愛無私奉獻,將后方支援物資捐贈病患,重燃他們生活的信心。每一個瑞金人,秉承“廣博慈愛、追求卓越”的院訓,陪伴武漢人民迎來櫻花盛開的春天。感恩有幸成為瑞金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和兄弟姐妹們,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付出過,奮斗過。
王曉寧 護理領隊手術室護士長:
在武漢,我們逾越了寒冬,迎來了櫻花爛漫的歸期,短短兩個月卻是此生難忘的崢嶸歲月。在這裡,我們與肆虐的病毒抗爭,與善良的武漢人民共同奮戰,眼見著武漢從初來時的沉睡到漸漸浮現出生機,每一天都值得我們銘記。終於不辱使命,帶著100名護士,我們可以一個也不少地回家了!感謝每一位並肩戰斗的隊友,每一位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你!惟願歲月靜好,你我余生無恙!
徐雯莉 護士: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永選記得疫情最嚴重時我們庄嚴宣誓,趕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前線的那一幕。到達援助武漢病區不到24小時,來不及休整的我們就開始收治重症新冠危重症患者,48小時不眠不休、義無反顧的投入了這場激烈且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我們以實際行動書寫了白衣戰士的職責與擔當。來時寒風凜冽,現如今春風拂面,我們可以放心而歸!
陳琳 護士:
回憶當初的抉擇,正如胡院長所言“沒有生而勇敢,只是選擇無畏”,136位瑞金的隊員,日夜兼程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熱血熔初心,點亮武漢城。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愛的閉環,瑞金人、同濟人、武漢人,我們同舟共濟,抗戰疫情。正是這樣的情誼,即使留守最后,我們瑞金人也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新冠戰役勝利在望,我們帶來瑞金春色,喚醒武漢寒冬,祝福武漢,很高興遇見你。
林靖生 大學科規劃處副處長:
我的胸前有一抹鮮亮的紅
英雄的前輩告訴我,他們曾經用熱情和鮮血將它擦亮
但有時我有些迷茫
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裡,金錢和權力才至高無上
我不免低頭凝望
想看清那紅色是否已經變得暗淡無光
哦,不……哦,不。
當我們的人民遭受磨難
當我們的國家面臨存亡
就會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挺身而出、他們不懼擔當
在中國,在武漢,在疫情戰場
他們用果敢,用堅定,証明它依舊鮮亮
他們用廣博慈愛的無私,彰顯出它的光芒萬丈。
(你就是黑暗中一抹鮮亮的紅——致敬瑞金援鄂醫療隊黨員們)
石大可 院感科:
武漢光谷院區的抗疫之戰即將落幕,隊員零感染的佳績是對我和院感團隊最大的肯定,感謝領隊和隊員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希望自己能夠忘記當下被稱為英雄的時刻,不驕不躁,回到平凡的生活中去﹔牢記這段和隊友奮斗的歲月,不忘初心,為祖國的醫療事業不懈努力。
袁宸楨 攝影:
回憶援漢50天,我雪中而來,春萌而歸。人生不過一百春秋,為國為民,慷慨逆行,又得幾回?50天轉眼一瞬,我身雖輕裝歸滬,但心卻有千萬斤,那是滬漢一江情,那是963萬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
在金銀潭醫院工作的瑞金醫院第一批、第二批醫療隊員合影
上海市第一批醫療隊隊員、瑞金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陳德昌:
從第一天接手金銀潭醫院北三重症病房開始,看到一個個年輕的生命離我們而去,感覺生命與死亡之間的距離並不那麼遙遠。科學雖然有力量,但面對大災大疫,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我們無力對抗弱小到連肉眼都無法分辨的病毒。當第一次氣管播管患者的飛沫噴濺到自己面屏的時候,感覺死神離自己這麼近,但我並沒有停止手上的操作,毅然完成任務。面對需要醫務人員幫助的重症病人,其實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拋到腦后。因為有這麼一支具有忘我精神、甘於奉獻、不怕犧牲、敢於拼搏的專業隊員,我們具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具有勇往直前、取得最后勝利的底氣。現在我們即將離開奮斗兩個多月的戰場,醫療隊的戰友也即將分赴各自的崗位,但戰斗中結下的友情將永遠銘記在各自的心坎。
這次的經驗也將為學科建設留下的寶貴的財富。重症醫學人才是國家的戰略資源,重症學科要做強做大,平戰結合,真正實現做到平時做的實,戰時拉的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奮斗終身。
上海市第一批醫療隊隊員、瑞金醫院呼吸與重症科護士沈虹:
69天,也許是太過充實了,真的覺得不可思議!要和這裡說告別了,要和這支隊伍說再見了,其實是有些不舍,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病情好轉的患者說這是他們的新生,祝福他們,歷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能夠一個不少的回家,是經歷風雨過后見到了彩虹。新冠疫情沒有結束,我們還不能鬆懈,我們只是暫別武漢這個戰場,上海面臨的輸入病例壓力、國際每日的新增病例數……回家,繼續戰斗!
上海市第一批醫療隊隊員、瑞金北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葉夏莉:
回想起這段戰斗的日子更多的是感動與感恩,感謝我們背后的這群人:負責一日三餐的廚師、負責24h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負責管理醫用物資的后勤老師、負責處理醫療垃圾的工勤師傅等,是他們一直在后方默默保護支援我們。戴著口罩,包裹嚴實,我們互相不知道誰是誰,但知道都是為了誰。在全國防控得到顯著成效之時,作為中國人,這一刻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我想這就是中國!
上海市第一批醫療隊隊員、瑞金北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葉倩茹:
疫情面前,我們學會珍惜,懂得感恩。春節本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今年更多的卻是分離,一批批逆行者為武漢而戰。感恩醫務工作者的同時,還有更多人在默默地為這座城市奉獻……感恩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我們才是被寵愛的那一個。
正如陳爾真院長說的,隔離結束,讓我們再次站到抗疫一線,繼續戰斗,直到這場抗疫戰的全面勝利!
上海市第二批隊員、瑞金康復醫院科護士長兼護理部主任助理陳俊彥:
作為本次上海市護理醫療隊的副領隊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我奮戰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線,第一天上的就是夜班,每當下班脫下面屏,護目鏡,隔離衣,口罩等層層防護用品后,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身上已經濕透,而當撕下臉上的保護貼后,發現依舊有深深的印痕。工作之余,我還利用嫻熟的康復專業技能為患者進行有效呼吸訓練,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將無怨無悔的逆行,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的神聖使命!(本文圖片均由瑞金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