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空間導覽地圖
人民網上海3月29日電 (記者 曹玲娟)春和景明,萬物復蘇。2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文化節應約首次雲中“開啟”。打開文化上海雲,“享藝不停-12小時大放送”“雲游雲購-文旅消費熱起來”“漫賞春天-場館景區現場玩”三大板塊,域精彩、雲賽場、雲劇場、雲展廳、雲講堂、大美育、長三角、雲市集八大頻道呈現眼前。市級賽事啟動、美育資源推送、文旅產品銷售、線下活動導引,千余精選影像資源,十二小時大聯播,同時與已經恢復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景區公園線下聯動互動,邀請市民朋友們一起“雲游藝海,漫賞春光”。
雲中漫步,文化節“畫風”突變
打開域精彩頻道“2020閔行藝起神抖抖”,就看到文趣妹妹和白相哥哥哼著歌、跳著舞走上屏幕,這對閔行文旅CP帶著市民來一場大料實足的“雲游”文旅閔行。“雲上舞集”征集廣大市民的“宅舞”,釋放體內的“宅家洪荒力”,熱愛舞蹈的市民們可以雲上學、雲上秀、雲上賽。閔行雲上美育課堂、閔行區圖書館的“雲薦書”、閔行區博物館的“雲講解”“滬小諺”雲課堂、閔行路書大賽活動,錦江樂園未來的“江南吃貨節”……這對動漫CP端出了閔行文旅的雲菜單供市民品賞。
宅家的這段時間,市民大眾似乎也在線上找到了參與文化活動的新方式,上海市民文化節積極順應這一趨勢,一手持續抓好疫情防控,一手關注文化惠民服務和市民文化需求的滿足,以文化上海雲為主平台,聯動喜馬拉雅、阿基米德、抖音、小紅書、東方網等平台開啟雲上文化惠民服務。當天市民文化節在抖音上發起“市民文化抖起來”的話題與文化上海雲相呼應,邀請市民齊參與。從線下活動到線上策劃,群文工作者不僅積極轉變工作方式,更是轉變思維,並非簡單地將線下活動搬到線上,而是用互聯網的思維服務廣大網民,因此帶來了如閔行區這般的“畫風”,“雲上文化服務日”裡彌漫著二次元的氣息。
前一陣子,靜安區文化館在抖音上養了一隻館寵“文靈逗”引來了大家的圍觀,如今他們更是設計了系列動畫,全方位完善了這隻動漫形象,並在“雲上文化服務日”當天再度推出,稱其為館精靈,還為它添了一位伙伴“眉毛餅”。“眉毛餅”是“文靈逗”的粉絲,是一隻以貓為原型的動漫形象,它時而沉迷於烘培課程無法自拔,時而在爵士音樂節的周末嗨爆了。當天靜安區推出了他們的戲劇谷、爵士音樂節、咖啡節、氣泡酒節等各類重點節日活動視頻,張軍和駱新老師的講座,“一號館員”張眾為你講述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的修繕故事。每一堂雲課堂前還會有“文靈逗”來招呼大家和它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詩和遠方皆生活,新業態新聯手
上海市民文化節舉辦七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主體加入,平台效應、融合效應不斷增強,各方合力打造出這一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平台。今年的市民文化節更加開放,進行了深度線上線下文旅融合,不斷催生出新的業態,打開大門后,發現更多精彩。
3月28日,中華藝術宮“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上海)巡展”,劉海粟美術館“游藝.開荒——劉海粟歐游九十周年紀念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建筑雙展”免費開放,去年底試運營的程十發美術館在活動當天開放全部展廳,展出“海上標程——程十發藝術大展”。小紅書博主還通過直播帶著網友逛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復興藝術中心和徐匯龍美術館……“雲上文化服務日”啟動當天,滬上美術館首次集中亮相市民文化節,依托“雲上美術館計劃”“3.28美術館服務日”等平台,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一道精彩紛呈的藝術大餐。
市民文化節還牽手美食節、海上文創、市非遺保護中心、上海書展,第一次打造了市民文化節的“雲市集”,“市集”上聚集了 “守白藝術.憶想天開”“金山生活”“安亭藥斑布”等二十多家非遺文創商鋪……從古琴音響、刺繡手包到大漆茶杯、剪紙台燈、琉璃擺件,在這些精心設計的非遺產品中,不僅能看到近年來上海非遺保護的成果,市民更能從中遇到自己喜歡的生活。
88個優秀城市公共空間被編制成一張行旅地圖,並同時為市民設計了出了詩意徜徉之旅、市井風情之旅、野趣親子之旅、悠游假期之旅、親水漫步之旅、書香博覽之旅、尋根探佚之旅8條打卡線路。3月28日當晚,策展人還在線導賞展覽,帶領市民雲游最美空間。2020年,共享.美好——“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將進入第三個年頭。線下,大賽的案例精粹展當天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展廳開幕,它是2018、2019兩屆的“美好生活”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獲獎案例的集中呈現。今年的賽事將更關注公共力量、設計力量和長三角力量。
名院名團名師雲集,藝享不停歇
今年的市民文化節是“市民美育計劃”推進的第二年,啟動日當天,在雲講堂、雲劇場等頻道中,上海市各級各類文化場館、專業文藝院團、專業協會、各類主體佔屏,名師雲集,還有線下公開課直播,這是“拜師學藝”的最好機會了。
近年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已深植廣大市民之中,市民學戲的熱情逐年升溫,由上海戲曲中心牽頭,上海市京、昆、滬、越、淮、滑稽戲等不同劇種劇團齊齊登場,《“雲”上雅韻 “昆曲Follow Me”明星課堂》《飛行課堂——初識京胡》《淮音雅“雲”——藝術課堂》《滬語小課堂》《紅樓團越劇流派清唱會》等系列雲課程豐富多彩,市民可在家中跟著名師學戲,欣賞名家名段,體會梨園各戲種姹紫嫣紅的人文魅力。同時,市民文化節的品牌項目“賞戲團”也從線下走到線上,導師們在疫情結束之前線上講戲,結束后再奔赴各校園。啟動日當天,黎安、藍天、高博文、錢程等名師系列雲課堂向全體市民開放。
上海交響樂團、輕音樂團、上海芭蕾舞團、話劇藝術中心、木偶劇團、上海民族樂團、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上海音樂廳、上海文化廣場、上海歌劇院、市文聯,以及一些社會主體都拿出自己看家的公教演出或講座、藝教課程,如大家所熟知的《首席教你學樂器》《你我之間,隻隔著一台“手風琴”》《音愛集結》《芭蕾公益公開課》等。市民文化節拉近了高雅藝術與普通市民之間的距離。
健康理念,融入生活
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場疫情給大家上了一堂全民健康衛生課,經歷過疫情的市民對於自身的健康更加關注。當天啟動的市民文化節著力倡導培育科學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首推出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第一個全民賽事:參賽者可採取邊學邊答的趣味模式進行答題通關,用趣味方式科普健康常識,提升市民健康素養。
“千保健,萬保康,樂觀方才是關鍵。”專家介紹,除了通過鍛煉身體、健康飲食等方面增強免疫力外,身心愉悅與愛的感受也能增強免疫力。市民廣場舞創作展演大賽,不僅鼓勵原創,更提倡廣大市民在舞蹈中鍛煉身體、愉悅身心、享受藝術之美。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則以“一家人,一台戲”為主題,引導中外市民不出家門,通過家人之間的相互合作開展互動,使家庭親情產生深沉的交流,讓心與心貼的更近。大家可以在一個個平常的日子裡,拿起自己的手機做一次短視頻記錄,來表達家庭給我們的愛與力量。
當天,市民文化節系列市級賽事健康達人在線闖關、中外家庭戲劇大賽、“藝起”前行主題短視頻、“儂好!小康”創意設計大賽、“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市民游記大賽同時啟動發布,而未來的市民知識系列大賽、廣場舞創作展示大賽、校園中華戲曲大賽、“上海老建筑”短視頻大賽、市民藝術大展和市民小康嘉年華也向市民發出了預告,市民可樂享全年的市民文化活動。
據介紹,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將“我的小康我幸福”為主題,堅持“市民節日市民辦”,立足市民大眾疫情防控期間和疫后的文化需求,創新活動樣式,提升活動品質,倡導健康生活。主辦方表示,“雲上文化服務日”之后,這些資源將繼續保留在“雲上市民文化節”中,市民可繼續觀賞、學習、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