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鄰居回來了,來看玉蘭花園如何“硬核”、“溫情”防輸入?

2020年03月18日10:20  
 

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嚴防境外輸入的壓力變大。屬地社區管控是嚴防境外輸入的關鍵一環,也是最后一個閉環。玉蘭花園社區裡也住著一些“老外”,這些“老外”鄰居回來后,如何做到隔離不隔情、隔離不隔愛?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玉蘭花園社區如何做好“閉環式管理”的最后一關?

提前啟動、嚴格管理

織密小區安全網

社區防疫重點轉向嚴防境外輸入后,玉蘭花園居委會的工作“陣腳”並未被打亂,而是“篤定”地應對“第二場”考驗。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鄭軍英的手裡有一份名冊,清楚地記錄著社區內的外籍人員信息。原來早在2月底,居委會就提前“布局”,排摸、鎖定居住在社區內的外籍人員。目前,社區共有33戶外籍人員,分別來自日、韓、德、美等國家,其中有24戶外籍人員已返滬,9戶尚未返回,6戶居家隔離中。

針對早期從境外返青的外籍人員,居委會根據《社區疫情防控自治相關管理辦法》,通過上門溝通的方式取得充分理解后,對他們進行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

3月6日起,上海虹橋、浦東兩大國際機場對入境人員啟動100%流行病學調查,並依據來源地等篩查標准,以“紅黃綠”三色標簽區分入境人員。3月7日,居委會收到消息,小區有兩戶“黃標”人員已經返滬。鄭軍英第一時間通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物業的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待命。外籍人員到達小區后,先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體溫測量,居委會則對他們進行人員信息登記並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隨后,鄭軍英就連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物業工作人員“護送”外籍人員回家。鄭軍英說:“目前,防止境外疫情輸入已經轉為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點工作,玉蘭花園社區外籍人員較多,我們必須進行嚴格管理,嚴守小區門口到居民家門口的最后一百米。”

關愛服務

讓“他鄉”成為“家鄉”

為了服務保障好外籍人員,尤其是近期入境需要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員,居委會動腦筋、想辦法,為他們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每天為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員上門測量體溫,密切觀察他們的健康狀況。考慮到居家隔離后購物不便,居委會與物業公司開啟聯動模式,每天輪流為他們送菜、送快遞、代買生活用品,解決他們日常生活需求。

社區有多少戶外籍人員,分別來自哪個國家,是否在進行居家隔離觀察……對居委會副主任顧寒冰來說,這些情況他都了然於胸。3月初,有一位來自日本大阪的村上先生回到小區,顧寒冰第一時間上門,因為自己不懂日語,所以隻能通過翻譯軟件與村上溝通、談心,告訴他疫情很快就會控制住,生活上有什麼需要,盡管聯系居委會,並為他送菜、送口罩,讓他安心在家隔離。顧寒冰說:“我希望可以通過一些暖心服務,讓這些外籍人員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溝通障礙不用愁

大家一起來幫忙

外籍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有效地進行溝通交流,是一線抗疫人員面臨的新挑戰。有些外籍人員完全不會中文,居委會工作人員就在手機上下載語言翻譯App,向他們宣傳防疫知識要點,告訴他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避免產生交叉感染﹔有些外籍人員由家人充當翻譯,幫助工作人員進行防疫“輔導”﹔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的鄰居已達到“中文十級”,溝通順暢,工作人員就常和他們談心話家常,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趙愛英女士的丈夫是韓國人,疫情期間他們和其他鄰居一樣宅家抗疫。夫妻倆還經營著一家公司,近期正忙著為復工做准備,家裡還有孩子需要照顧。盡管這樣,當她看到街道外語志願者招募令后,還是選擇毫不猶豫地加入語言志願者的隊伍,忙裡偷閑幫助街道翻譯疫情相關的韓語版告知書、集中隔離承諾書等。她說:“我也算是一個韓語‘達人’了,現在是特殊時期,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建立在理解和互信基礎上的。如果街道、社區需要,我一定會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做好‘翻譯官’。”

(來源:綠色青浦)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