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像當年“非典”病毒那樣消失?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近日表示,尚無証據表明,新冠病毒會在夏季自行消失,各國需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對於這個公眾關注的問題,上海專家怎麼看?記者昨天採訪了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和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宇。
多數冠狀病毒不會熱死
張文宏和王新宇表示,目前,難以預測新冠病毒是否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消失,因為它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原體。迄今為止,有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其中4種(229E、NL63、OC43和HKU1)會引起普通感冒等較輕症狀,另外3種引起的症狀較重,它們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病毒、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這7種冠狀病毒中,SARS病毒在2002年秋季至2003年春季大范圍流行后,到2003年夏季基本消失,而其它6種病毒一直在人世間存在。
除了冠狀病毒,引發呼吸道疾病的流感病毒也可以跨季節流行傳播。張文宏以2009年在美國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為例,它的流行持續一年多時間,跨越2009年夏季,直到2010年8月,病例數量才大幅下降。
由此可見,我們希望新冠病毒在今年夏季消失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沒有科學依據支持這種願望。
夏季發病率降低原因有三
“當然,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到了夏天,發病率往往會下降。”王新宇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氣溫升高后,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時間可能會縮短,其傳染性也隨之降低。以往針對SARS病毒的研究表明,溫度和濕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
二是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在室內會多開窗,長時間處於通風環境中,新鮮空氣會大幅稀釋空氣中可能存在的病毒顆粒,使病毒不會像冬季那樣,在密閉環境中大肆傳播。而且到了夏季,人們的戶外活動時間會大幅增加,人與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相對減少。“所以預防新冠病毒病的一個重要辦法,是把所有的窗子都打開,拼命通風。”張文宏說。
第三個原因,是時間上的巧合。張文宏說,呼吸道傳染病的大規模暴發流行通常起於冬季,經過幾個月流行和防控,流行高峰過后恰巧是到夏季,那時會觀察到病例數量大幅下降。
公眾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經過這番分析,張文宏和王新宇表示,新冠病毒未必會在夏季自行消失,其發病率則可能下降。
基於此,他們呼吁公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打噴嚏時要用手臂遮擋,以防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外出回來、飯前便后要用清水和肥皂及時洗手,以減少病毒通過接觸傳播的機率。上海等大城市的居民更應注意個人衛生,因為大城市的交通設施、商場超市往往人流量較大,人群集聚度高的密閉空間較多,更加容易引發疾病傳播。
政府方面,他們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新冠肺炎、流感等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做到關口前移、及時預警。同時,根據中央精神,各級政府需不斷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更好應對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