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提案九度修改,15人小組這樣“稿”定人工智能“牛鼻子”

2020年01月13日15:32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1份提案九度修改,15人小組這樣“稿”定人工智能“牛鼻子”

  “上海兩會”召開在即,今天上午,市政協提案委集中開展提案審閱工作。堆滿材料的方桌上,一份聚焦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15人聯名提案幾經傳閱,呼聲頗高。

  政協委員在會議室審閱提案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智能+”的概念已於去年首次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近年來,上海順應時代潮流,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優先戰略選擇,提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發展的“上海高地”,全力打造要素齊全、開放協同的良好生態。

  領軍企業缺乏、“硬科技”實力不足……眼前這份2000多字的提案筆墨不多,卻高度概括了上海當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又凝練地提出五大建議。其中,既有支持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具體政策的建議,也不乏立足產業環境、聚焦重點場景的方向性建議。

  聚焦重點鎖定“牛鼻子”

  10多天前,隨著2020年零點鐘聲剛敲響,這份“抓住人工智能產業爆發期 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提案正式提交到系統,成為今年上海市政協的首件提案。

  政協委員王俊(右二)

  作為這份聯名提案的執筆人,王俊向記者坦言,提案的撰寫過程並不容易。

  上海在全國人工智能產業中算得上一頭“大牛”。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3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上海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已超過1000家,相關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不過,放眼全球,“大牛”的位置並非高枕無憂。與國際頂級城市相比,上海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的數量可觀,卻在技術實力、產業發展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加快整合本地人工智能產業資源,成了15名政協委員共同關心的問題。

  從扶持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發展到加強安全防范,再到破除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集聚障礙……大家的看法一大堆,但真要落實到紙上,卻理不出頭緒。

  突破瓶頸的關鍵,是要先找到牽動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去年12月4日下午4點到晚上9點,一場頭腦風暴大會就此展開。“從產業發展角度而言,缺的還是人才,特別是三四十歲的‘潛力股’。這也牽涉到產業發展規劃、人才政策落實等。”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給出的專業意見,讓王俊記憶猶新,構成了她撰寫提案中的思考主線。

  開拓渠道廣納“金點子”

  背景部分冗長?改!

  分析問題不夠突出?改!

  標題沒有點睛?改!

  提案要擲地有聲,濃縮觀點、斟字酌句的工作必不可少。王俊告訴記者,1個多月的時間裡,這份提案共經歷了9次修改,直到第10個版本出來,大家才達成一致。

  聯名提案的10個版本

  除了聚在一起開會,微信、電話也是委員們交流想法的常用渠道。去年12月3日下午,李寧委員沒能參加現場討論,便在高鐵上刷著微信群裡的討論直播,發表看法。半個多月后的又一次集中討論,去新加坡出差的章桃旭委員恰好錯過,就在當天晚上10點,他專門致電王俊提出自己的想法,聊了整整1小時。沖刺討論后,王俊還收到廖瑛委員連發的3條微信,打開一看,字裡行間細致記錄著會議的發言概要。“群裡的話語讓我感覺很有溫度。”王俊說。

  12月21日,歷經九度修改的提案交到了醞釀系統。到了“最后關頭”,委員們仍放心不下,緊接著的10天,共計有48人次委員瀏覽了這份提案初稿,袁鷹等委員繼續提出修改想法,才在跨年之際鄭重提交了確認版本。

  一份提案代表了一份社會責任,對這些政協委員來說,這版提案既是一個完成,同時也是另一個開始。記者獲悉,下一步,委員們將以這件提案為基礎,將關注點延展到長三角一體化,磨礪出“2.0”版本,提交到全國兩會。(東方網記者薛寧薇、曹子琛1月13日報道)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