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有“爱”无“碍”,让特殊群体共享美好生活

上海杨浦区残联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建无障碍创新示范区

2023年03月02日14:3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城市有爱,生活无碍”是残障人士对美好城市的向往,无障碍环境建设直接决定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决定着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服务水平。上海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始终关注着全人群的社会参与。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作为“一江一河”核心功能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上海2035”总体规划、创造更高水平无障碍环境的重点举措。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打造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一) 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全人群友好

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全面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区建设从规划初期就积极动员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市住建委和市残联的支持,成立市推进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将示范区纳入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区建设,组建市级专班协调推进,为全力打造建设开放、创新和包容的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力量。

坚持规划先行,践行系统性治理。首先进行整体规划,明确阶段性任务,其次是制定《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邀请无障碍环境研究专家学者参与建设规划,通过民意征集、相关部门意见征询,不断完善改进,充分发挥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 开展设施改造,满足差异化需求

在滨江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除满足残疾人士共性需求外,还需体现差异化需求,实现各类人群通行无障碍、信息无障碍。

基础设施改造,服务肢残人群。杨浦区残联听取区肢体残疾人协会的现状调研,对现有滨江段无障碍设施设置未达标的卫生间及坡道等进行无障碍达标改造,并在各类台阶首尾处增加明显的安全标记,便利肢残人群的滨江出行。

可视化改造,服务听障人群。可视化指示牌是听障人群不可或缺的无障碍沟通信息,现有滨江段可视化指示牌不多,听障人群较难寻求帮助。区残联积极听取杨浦区聋人协会建议,将提供适合听障人群的手语沟通环境,注重沟通无障碍支持服务。

语音化导览,服务视障人群。视障人群在没有视觉辅助情况下,无法辨别周围建筑物的名称位置。杨浦区盲人协会调研时发现滨江段还存在无障碍设施不连贯的问题。未来滨江无障碍建设将考虑全路段设置语音播报,尽可能使现有投入使用的所有建筑及服务点全覆盖。

(三) 打造空间建设,整合多元化服务

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既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又考虑内在人文的维度,通过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空间建设,在具体的管理流程中,整合多元化服务。

提供综合服务,优化滨江人文环境。中心将为特殊人群提供残疾车停放、轮椅拐杖租借、电子展示、手语翻译服务、志愿者预约服务等综合功能,优化滨江人文环境。

依托服务站点,融入服务宣传功能。注重发挥中心及其他服务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杨浦滨江沿线各党群服务站点,通过“1+X”模式,把各项服务功能融入其中。

运用多媒体手段,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开设“无障碍体验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奇、特”展示,让全人群体验到无障碍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

(四) 优化信息赋能,提供大数据支撑

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推进滨江无障碍信息化建设,助力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迈入数字服务新时代。

提供智能导览服务。依托随申办开发小程序导览系统,在建设区域内增设语音导览发射器,与原有语音导览装置进行对接,为残障人群提供导览服务,对无障碍设施设备库存、借还情况、实时轨迹进行管理。

部署户外服务系统。以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部署户外服务大屏,上联区政务外网,下联雨水花园驿站、人人屋驿站,为特殊人群提供求助、咨询服务。

绘制对接数字地图。以第三方地图为基础,通过数据对接等方式,叠加个性化场景应用,实时展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备及人员信息。

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建设者们在这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市民营造公共开放空间,“人民城市”的样本逐渐有了模样。如今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下的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正积极关注着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要,确保人民群众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