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在职党员融社区 共绘治理同心圆

2023年02月28日08:31 |
小字号

2015年5月,东明路街道“在职党员理事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理事9人。7年来,理事会先后成立7个“在职党员工作室”,全力推动的“在职党员融社区”项目在2017年被评为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特别是近2年来,以推进参与式治理、街区治理等为抓手,理事会在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明也成为了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热土和耕耘收获的温馨家园。

一、建强组织体系,探索常态化工作机制

(一)优化健全体系机制。优化形成“1+38+X”组织架构体系,街道层面成立1个理事会,下设38个居民区分会,并组建形成45支近600人的“在职党员先锋突击队”。同时,完善形成学习交流、双向服务等7项日常工作制度,形成1套“平急转换”工作方案,做到平时服务、战时冲锋。

(二)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人才资源库。在组建豆豆教育成长工作室、医心医意健康工作室等7个特色工作室的基础上,将在职党员按照职业、特长等进行专业化分类,形成1800余人的在职党员人才资源库。二是加强管理服务。组建在职党员微信工作群,各居民区理事会分会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不断推动在职党员实现“实体”报到。三是开展赋能培训。邀请相关人员对在职党员开展专业培训。比如,以视频学习和小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党员先锋突击队开展装备穿戴、环境消杀等系列培训,至今共开展6期。

(三)培育形成“馨巢”主题系列品牌。其中:“馨声”注重价值引领,引导在职党员通过“红色领读人”、“明声有约”等项目主动发声;“馨动”注重实践行动,组织在职党员在重难点工作中担当作为;“馨情”注重情感交融,搭建艺术彩绘、沪语童谣学堂等双向服务平台;“馨路”注重成果展示,记录在职党员工作风采。

二、创设平台载体,助力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一)创新实践参与式治理。参与式社区规划是街道探索参与式治理的实践路径,街道成功孵化了“‘聚明心’社区规划与营造支持中心”社会组织,负责人由理事会成员朱月月担任,培育覆盖全年龄段的社区规划师937人,建成93座社区(mini)花园。理事会还积极参与“花开东明·缤纷社区”花园节活动策划组织等工作,指导多个理事会分会开展“萌力市集”“一吨计划”等花园节分会场主题活动。街道参与式社区治理项目成功入选“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展示项目”,相关实践案例入选2021版《上海手册》。

(二)深化探索街区治理。探索形成“1+4+X”党建引领街区治理网络,成立街区党支部,由在职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街区治理工作站站长,整合街区商户党员、居民区在职党员、两新联合党支部党员等力量,推进“萌力街区”共生计划,着力实现“无疫、美丽、宜业、法治”的建设目标。期间,东明街区治理经验受到了市委、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相关经验在新区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上作了交流。

(三)群策群力居民区治理。结合“网格工程”、“楼组党建”工作,各居民区分会积极协助各居民区党组织,共建立了139个居民区微网格党支部,将在职党员编入微网格党支部任兼职网格员或担任第二楼组长,发挥在职党员在楼组议事会、“三会”中的积极作用,参与并编制《东明路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手册》。发动在职党员参与“居民区治理创新实验室”的26个治理项目,比如,三林苑在职党员理事会分会推动4名在职党员加入新换届的业委会,其中在职党员冯凯作为业委会主任,牵头配合居民区党组织开展架空层综合整治提升项目,该项目入选了2022上海市“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首轮16个社区行动项目。此外,各理事会分会聚焦“一老一小”,探索在相关党群服务阵地开设“邻里学堂”、“邻里医站”等,推动在职党员精准报到、参与社区服务。

三、加强资源统筹,激发组织内生动力

一方面,挖掘在职党员及其所属单位资源,如理事会会长王昌国是上海实验学校教师,多年来投身社区,促成学校党委和街道党工委签约共建,组建36名党员教师工作小组,开设“爱心暑托班”,累计服务逾600人。另一方面,积极链接街道现有资源,如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资源,桃子妈妈阅读中心、四叶草堂等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等,为理事会开展各类活动和搭建平台载体不断赋能。此外,理事会打通内宣外宣“双通道”,及时宣传报道在职党员典型项目、特色活动和人物事迹等。目前,相关案例已被新华社、宣传通讯、上海智慧党建网等各大媒体、网站录用宣传报道。

接下来,在职党员理事会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使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不断提升“在职党员理事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来源:东明路街道、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党委)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