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沪引热议
勇于开辟新领域,创新制胜新赛道
代表委员热议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补短板锻长板打造重点产业
■看大局、想全局,“小齿轮”必须挂上“大齿轮”才能产生更强大的前进动力
■构建动能强劲的区域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必须重视重点产业由“量”到“质”的发展过程,不断赋予“质”以新内涵
■本报记者 茅冠隽 洪俊杰
新年伊始,上海多地举行了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两会会场内,关于重点产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能级和韧性提升的讨论,同样热气腾腾。如何进一步补短板锻长板,打造重点产业?如何把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结合起来?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策源,瞄准细分赛道发力
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来说,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水平的关键。如何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必须看大局、想全局,围绕全市乃至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来思考和行动,‘小齿轮’必须挂上‘大齿轮’才能产生更强大的前进动力。”市人大代表、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告诉记者,宝山积极嵌入全市“3+6”产业版图,重点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当然,这些概念是宽泛的,需要聚焦细分赛道,比如围绕集成电路,深耕特种气体、高性能材料、先进封装;再如围绕生物医药,布局mRNA创新型疫苗、CAR-T干细胞、基因细胞治疗。我们在这些细分赛道做的事,都是着眼全市产业大局来补链、固链、强链。”
市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认为,要把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构建动能强劲的区域创新平台,在机制设计、主体培育、政策导向、资源配置上下功夫,让原始创新优势和广阔市场优势更紧密地结合,在做细产业颗粒度、提高细分赛道显示度等方面,构建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合,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撑。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上海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的政策,进一步提升贸易、金融及服务一体化开放力度,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上海三大核心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从供应链金融向产业链金融和跨域金融转变,创设产业链投融资产品,创新产业链金融的资产抵押办法。
由量到质,提升重点产业能级
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产业质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不少代表委员提到,必须重视重点产业由“量”到“质”的发展过程,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不断赋予“质”以新内涵。
上海已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力求形成新的核心支柱产业。市人大代表、上海雅本化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军认为,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实现从研发、临床试验到制造、销售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但要完成由“量”到“质”乃至由“质”到更高能级的“质”的过程,还有一些问题需注意。“比如,生物医药CXO(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海外业务占比过重,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承接更多海外订单,国内CXO企业建设了巨大的产能,如果海外订单遇挫,就会产能过剩。”
他建议,应进一步明确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的功能和定位,从而真正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增加行业发展稳定性,同时要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建立企业海外研发机构,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集聚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各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新药发现和临床前研究阶段,并逐步渗透到药物临床研究和审批上市阶段。民建上海市委关注到上海在人工智能药物发展中面临的高质量数据融通障碍、技术水平与实际需求融通障碍等问题,建议推动医药数据的标准化、规模化,完善医药研发标准化数据库,大力构建“产学研医”协同网络,加速专病人工智能医疗联合创新,引导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在氢能产业方面,《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已出台,提出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市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石油地质首席专家杨彩虹建议,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建设上海氢能技术实验室,加大对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储运等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工艺的基础研发力度,同时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规模,联动长三角周边城市围绕物流、港口、园区、机场等重点区域率先示范,提升商用车、工业用车、特种车辆的燃料电池汽车比例。
前瞻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布局
当前,上海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只有目光长远、瞄准未来,才能增强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核心环节的吸附力。
元宇宙是上海今年要大力发展的四大新赛道之一。民进上海市委认为,当下正是上海占据元宇宙发展主动权的最佳时机,建议结合市场机遇,尽快加速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升级,如扩展现实、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孪生、虚拟数字人、云原生、新型可穿戴设备等,提前布局6G网络、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为发展元宇宙产业夯实底座,同时推动传统影视、电竞、文创、文旅等产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建设。
在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下,越来越多产业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怎样才能做好’的生存题。”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告诉记者,嘉定正充分发挥产业资源禀赋,推动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筑牢高端制造业主阵地。比如,在汽车“新四化”方面,嘉定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出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重点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赛道,全力以赴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近期,《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已出台,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市人大代表、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青浦区要围绕这些发展方向,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我们要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一批创新策源产品。”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