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推进“非诉社区”建设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上海金山区吕巷镇党委
2023年01月04日09:4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吕巷镇位于上海市远郊金山区中西部,总面积59.47平方公里,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全镇共有10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农村人口居多。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乡村矛盾纠纷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形成因素复杂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仅邻里纠纷就占半数以上。在此背景下,吕巷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源头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非诉社区”建设,成立全市首家镇级非诉讼服务中心、村居层面成立非诉讼服务站、村民宅基埭头成立非诉讼服务点和非诉驿站,走出了一条具有吕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 主要做法

(一)“法治化思维”推进“非诉社区”建设

吕巷镇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建设“非诉社区”全过程,立足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多元化解,紧扣纠纷解决主线,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方式方法,指导“非诉社区”实践。

挖掘和合文化。吕巷历史上曾称璜溪,是上海最早的人文重镇,蕴藏着丰厚的非诉文化底蕴。从小白龙文化、胥浦文化、璜溪文化、千年银杏文化、“三个百里”上海后花园文化中,汲取和丰富矛盾纠纷调处的和合理念,融入“非诉社区”建设,探索打造“非诉和合”品牌。

理清创建思路。提出“非诉挺前,和合吕巷”建设主题,确立“党建引领、源头减争、非诉挺前、和合共商”工作主线,营造“有事好商量、有事大家议、有事我帮你”的乡村治理良好氛围。

(二)“制度化机制”强化“非诉社区”保障

吕巷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搭好非诉主架构。将“非诉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非诉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吕巷镇深入推进“非诉社区”建设实施办法》,下设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专项工作组,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绘好非诉线路图。将“非诉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镇“十四五”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村居领导班子年度基本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项保障和考核机制,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着力绘就“非诉社区”工作线路图。

选好非诉调解员。健全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培养、引入、志愿相结合,组建一支由专职调解员、兼职调解员、法官、律师组成的“非诉”专兼职调解员队伍;与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合作,对调解员及村居干部进行培训,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网格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开设凌云非诉调解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一批优质的乡村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提炼非诉工作法。在“非诉社区”建设中探索,提出了和解、调解、化解非诉“三解”工作法,和事佬“三劝”(即第一时间劝开、分别单独劝说、时机成熟劝和)和解在前、老娘舅“出诊”调解在前、“公道伯”联动化解在前,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多元化联动”夯实“非诉社区”合力

矛盾纠纷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需要多方合力、联勤联动。吕巷镇在“非诉社区”实践中,积极探索条线联动、条块联动解决矛盾纠纷。

与区司法局合作,实施法律顾问村居全覆盖,做到“村村有顾问、事事依法行”,有效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与法院合作,开设镇流动审判站,村诉源治理工作室,法官定期到镇、社区开展法律宣传、以案释法,“剖析一个案例、教育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提升法治乡村建设;与教育局合作,在学校开设申诉室,与教育系统惩戒机制配套,确保矛盾纠纷发生后能够有效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实现“惩戒有机制、申诉有渠道”。如,镇域内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共拖欠171名员工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保金等共计827.94万元。镇非诉讼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通过整合律师、公安、工会、社保中心等力量,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多方联动齐发力,最终通过非诉讼方式妥善解决了这起欠薪事件,保障了当事员工合法权益。

■ 实践成效

通过“非诉社区”建设,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联动多方力量,将矛盾化解阵地前移、触角延伸,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推动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就地化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将非诉机制挺前,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多元主体积极行动、深入探索,形成了党组织、村居、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多场景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的路径:党建路径以暖民心为前提,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非诉挺前;预防路径以少发生为目标,通过群团等各单位开展源头预防,实现标本兼治;解决路径以能解决为原则,通过发挥多元调解力量,实现定分止争;文化路径则以谋长远为标准,通过学校、普法队伍等开展理念宣传教育,固本培元文化育人。通过党建、预防、解决、文化四条路径,全方位开展非诉讼纠纷解决,加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链接,增强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动,夯实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发挥多元治理的合力。吕巷镇在“非诉社区”建设中整合资源,成立镇非诉讼服务中心、村居非诉讼服务站、非诉讼服务点和非诉驿站等;与区法院联合,成立镇巡回审判工作站、村居诉源治理工作室;与区司法局联手,布局全镇公共法侓服务站点等,积极开展非诉讼服务,切实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社会成员间的信任水平,修复社会关系。自2021年3月吕巷镇巡回审判工作站、村居诉源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了十余起村民追索劳动报酬案,并通过诉调对接等方式,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赋予了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及成本。

坚持“人民至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非诉社区”建设过程中,吕巷镇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通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达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效果。同时,通过非诉服务,及时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主要成效体现在“三减”:主动通过工作减少矛盾发生量;矛盾发生后尽可能减少对抗性;控制范围减少矛盾的波及面,形成“非诉和合、幸福吕巷”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统计显示,2021年,吕巷镇通过非诉解决矛盾纠纷2108起,同比上升32%;诉讼案件立案492起,同比下降8%。一升一降的数字背后,体现了“非诉社区”建设的实际成效。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