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 | “吴根越角”这三年,一体化试验田的果实甜吗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2022年11月17日16: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1月15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沪苏浙有关职能部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有关负责人齐聚上海,向全社会公布示范区挂牌以来的“成绩单”。

自2019年11月揭牌,这片跨越沪苏浙两省一市的示范区,以“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闻名,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吸引了广泛关注。三年,这块试验田到底栽出了哪些“果实”,有何启发性意义,且听大江东工作室梳理。

“全域生态秀美图景,变得更加鲜活”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国家使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示范区建设单列为第十章。目标清晰: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示范区内各类水体遍布,一派江南风光。巨云鹏摄

青浦、吴江、嘉善是典型“吴根越角”、江南水乡,长久以来,省际接壤的“三不管”地带,特别是治理难度颇大的水环境等,往往“各扫门前雪”。

比如沪、苏界湖元荡。尽管水域相连,曾经“各管各”,直接结果是经济效益都向前争,环境治理都向后躲。水里是渔民布下的围网,恨不能“竭泽而渔”;岸边是居民堆放的建筑垃圾,随意处置。元荡水质常年停留在劣五类。

再如,黄浦江上游的太浦河,自太湖向上海一路流淌,流经青吴嘉。曾经,上游的关注在“用”,排污、泄洪;下游的关注在“保”,要岸清水绿、水质优先。在河湖密布的沪苏浙交界处,这样的矛盾几乎见诸每一个跨省域水体。

示范区挂牌,变化一个接一个的来。元荡生态修复、岸线整治;太浦河共保联治、联合河长共担使命;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将青嘉吴70个水体列入同一个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上海市发改委主任、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细数,在生态环保领域,三年来,三地联保共治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深入实施,示范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质断面比例等指标持续改善。示范区“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作为主要水体的上游所在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钱江直言,江苏扎实推进“三统一”56项任务清单落地,落实《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排口排查整治、印染企业和电镀企业整治等,流经太浦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三年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16个,元荡将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水质进一步提升”,华源说,工程不仅实现了重点跨界水体的生态修复和岸线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项目建设办法。今年在生态环保领域,示范区制定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针对省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难题,建立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实现水源地协同保护治理。

“全球仅有的9种水栖萤火虫在嘉善就发现了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从原来的6种增加到11种,全域生态秀美图景,变得更加鲜活。”嘉善县县长张锡锋,为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而欣喜。

各自“长板”在一体化中汇聚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的对外开放水平、江苏的实体经济发展、浙江的民营企业壮大,都成为地方名片。新时代,两省一市又有新的使命,成为各自“长板”,汇聚在示范区,带来创新实践。各地干部谈发展,谈的都是“我们”。

11月12日,示范区建设三周年现场在嘉善举行。盛建生摄

上海“五个新城”之一青浦区,是进博会主会场所在地。三年来,青浦依托示范区产业目录,聚焦“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累计落地高质量项目113个、总投资1405亿元。青浦提出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布了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以北斗西虹桥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等重大产业和科创载体,打造上海西翼的数字高地。

在青浦的规划中,示范区要成为“数字三体”,探索建立各类产业集群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整合共享,“青浦将携手吴江、嘉善,紧扣‘创新核’,协同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带”,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落地在吴江,我们和青浦、嘉善一样,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也拥有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吴江区区长王国荣说,江苏省和苏州市为了更好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行了“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的部署,并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深度融合,形成有2家世界500强,4家中国500强,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集群。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在示范区,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支持盛虹集团联合东华大学成立企业,承担长三角乃至全国纺织先进材料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引导一批国家重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机构)向示范区集聚,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信通院云大所等平台机构已在吴江落地。”

嘉善县姚庄镇,有个沉香共同富裕聚落项目,围绕沉香荡、丁栅老集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粮仓美学、共享办公、文艺创作等综合体,重构城乡生活方式,促进城乡融合。这里是嘉善县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介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4万元,列全国县域第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9,城乡统筹水平列全国第四。”

“在充分借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建忠说,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基于青浦、吴江、嘉善现有基础,扬优势、补短板、筑平台、强示范,聚焦两区一县,解决共同富裕的一些关键问题,共同编制、共同实施。

凝聚合力,把示范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11月15日,示范区在沪举行建设成果发布会。资料图片

三年来,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下,示范区成果层出不穷。

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带来显著的一体化效应:

规划管理领域,统一的“1+1+N”规划体系加快构建,“一张蓝图管全域”为示范区生产力高质量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要素流动领域,涉税事项“跨省通办”,办理“全程网上办”业务5.4万余笔;两区一县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4580万元,实现跨省域通用通兑;知识产权跨省域联合保护,示范区2021年专利授权量达3.6万余件,比2019年翻了一番。

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区公交车跨省线路增至8条,累计发送13.62万班次、乘客202.1万人次;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惠及示范区246万名参保人员;示范区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可享受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

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示范区先后两批共38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重点地区复制推广,制度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08个重点项目建设,为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着力推进互联互通重点项目20个,沪苏湖铁路、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等加快实施,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年底前开工,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以智慧大脑建设为发力点,打造示范区数字底座,推进跨域公共数据互联共享。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多层次跨域链接,着力推进产业创新重点项目35个。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构建产业平台跨域协作新通道,三年引进产业创新项目金额168亿元。圆通国际金融和科技总部、恒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兰钧新能源、云顶新耀等项目加快实施。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重点项目19个。嘉善加快建设沉香村共同富裕聚落,激发乡村活力,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新样板。吴江“曲水善湾”项目与浙江企业合作,引入产业运营资源,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今年投入使用。

三年来,一体化为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11家,较上年增长31.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示范区的夜间灯光指数,2021年比2016年增长了39%,我们比以前更繁荣了”,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三年来,纸上的蓝图变成地上的功能,期待中的愿景变成了百姓的体验,也意味着要继续凝聚各方合力,把示范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