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勇立“潮头”,黄浦最上海
“黄浦是一扇展现亮丽城市风采的窗口,也是一扇标志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名片。”10月底,在黄浦区外商投资大会上,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用“五个度”总结了黄浦的投资环境,即:城市战略有高度、产业投资有热度、投资空间有广度、营商环境有温度、宜商宜业有态度。
能让外资企业高度认同,并吸引全球企业和品牌入驻并扎根的国际化黄浦,依靠的关键词正是“开放”二字,也直接体现了黄浦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数据显示,2021年,黄浦区生产总值(GDP)超2900亿元,单位面积GDP达141.4亿元/平方公里,位居中心城区首位。11月5日,又一重磅喜讯传来:上海黄浦区淮海新天地当选为新一批国家级进口示范区,为上海中心城区唯一。
十年来,黄浦区始终以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石,赋予“心脏、窗口和名片”更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而奋进。
经济发展,最韧性
2012年,上海市对黄浦区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标杆区”的战略要求;2015年,黄浦区“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基本框架。2021年,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认为“黄浦区已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基本框架”。
可以说,在过去十年中,在与国际、国内一流大都市中心城区对标的基础上,黄浦区提高了站位,找准了自身定位,精准发力。2021年,黄浦区GDP为2902亿元,相比2012年的1368.42亿元,十年来,涨幅超过了112%。
以近三年数据为例,黄浦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韧性十足:2019年,GDP为2577.9亿元,位居全市第三位;2020年,GDP为2617亿元,位居全市第二;2021年,GDP为2902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二,中心区首位。即使面对严峻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黄浦区依然做好投资促进、消费促进和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外滩。黄浦区供图
在黄浦,“外滩金融”是“金字招牌”。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曾明确指出,黄浦近50%的GDP由金融产业创造。外滩金融集聚带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黄浦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带”。
“活力宜商”说的正是黄浦。10年来,黄浦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金融集聚辐射功能愈加凸显。上海14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中,有6家在黄浦,要素市场交易量约占全市的75%;持牌金融机构664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近1200家,境内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和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等金融开放标志性项目落户黄浦。
“作为企业,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落户黄浦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我们也因此更有信心,加快发展,早日实现上交所科创板的ipo目标。”爱士惟科技总裁张勇说。今年6月16日,在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黄浦有总投资超420亿元的7个重大项目签约,其中就包括爱士惟科技上海总部项目。
外滩中央内庭。黄浦区供图
在黄浦,被誉为“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越发“逆生长”:沿街主要商业体过去几年间几乎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调整,靠近西藏路的西“金三角”相继更新,更为潮流化与时尚化,靠近河南路的街面一路东拓,延伸到外滩,与街区形态一起变化的是更潮的商业业态……
过去十年,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的黄浦,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发展韧性更为强劲。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占据总税收的约80%;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蓬勃发展,区内现有总税收亿元楼近70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3家。
首店经济、节庆经济、夜间经济活力十足,近年来共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入店、旗舰店近300家,“五五购物节”等商旅文活动反响热烈,“外滩枫径”“思南夜派对”等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脱颖而出。
城市文化,最亮眼
黄浦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红色文化,是黄浦最亮眼的名片。
中共一大纪念馆外景。人民网 王文娟摄
近年来,黄浦区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服务保障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和开馆运行,高质量完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等红色纪念地的修缮布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都助力黄浦不断加强“核心引领”作用。
此外,黄浦区商旅文资源丰富,坐拥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新天地、田子坊、8号桥、外滩源、世博滨江、思南公馆、老码头十二张城市名片。
2017年,黄浦区首创“城市微旅行”,至今已形成徒步游黄浦、骑行游黄浦、地铁游黄浦、观光巴士游黄浦、主题游黄浦等城市微旅行产品体系。2019年9月,黄浦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上海唯一获评的中心城区。同样,黄浦也是“演艺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区。
2018年,围绕建设“亚洲演艺之都”核心示范区目标,“演艺大世界”正式定名。通过多年来持续努力,剧场、空间持续拓展,名家、名团、名剧纷至沓来,首演、首秀、首映频繁上演。
“望浦江,浪涛涌,波光粼粼,星月交辉格外美……”沪剧《陈毅在上海》巡演版10月26日至30日在沪连演五场,用独属上海的声音讲述独属于上海的故事。
10月31日晚,经过了全方位的内容升级及功能改造后,上海大世界全新品牌活动——“大世界·戏剧派”闪亮登场。未来,在大世界将有超过20个剧场空间、全年全天候同时进行各类演出,数百演艺新秀和过百万的年观演人次在此汇聚。
“大世界·戏剧派”闪亮登场。黄浦区供图
如今,“演艺大世界”已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从“文旅大区”迈向“文旅强区”,黄浦瞄准的正是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这一发展准绳。截至目前,演艺大世界区域内共有专业剧场25个,经授牌“演艺新空间”44个,是2018年时的三倍有余。
与此同时,演艺大世界正不断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各类展演空间嵌入超大城市街头巷尾,19个演艺大世界服务中心站点也深入景区、商区、社区周边。
如“思南赏艺会”“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持续举办,让大家在城市的街区邂逅戏剧之美;商圈喜剧新地标——新天地广场更是不容错过,五楼的笑果文化“大本营”——笑果工厂,每年举办上百场推口秀演出,不仅有超强阵容的脱口秀表演,还带来了即兴社交课程、比赛型线下演出、喜剧街区、即兴工坊等多种体验样式。
百姓生活,最舒心
黄浦区是老城区,高楼大厦背后有大量居民住在简屋陋室中,这曾是黄浦最凸显的二元结构矛盾。
十年来,黄浦完成居民旧改征收近10万户,彻底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城区面貌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7月黄浦全面完成了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我们一直坚信最大的民生促就最大的发展。”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曾表示,这样一种宏阔的发展观,意味着要懂得算好大账,算好长远账,算好民心账,更直接体现为民生保障的成色更足。
其中,最出彩的是宝兴里旧改过程中总结出群众工作“十法”,以新时代旧改征收的生动实践,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放大民生获得感,诠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依托宝兴里旧改还创造了本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和搬离完成速度的新纪录。
黄浦首个“两旧”改造项目启动。黄浦区供图
不过,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是千家万户的共同期盼,远没有终点。10月10日,黄浦首个“两旧”改造(零星二级旧里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蓬莱路北侧地块征收范围公告公布,老城厢的居民们心心念念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当天,公告在征收基地和所属居委张贴公布后,居民们蜂拥赶过来,“我们总算熬到头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现场一位阿姨激动地拉着居委干部的手说:“今朝是个好日子,我们终于盼到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黄浦始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中的黄浦处处见“人”、处处惠“人”。2022年8月,上海首批1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名单正式发布,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成功入围。
十年来,黄浦坚持聚焦多元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需求,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让更多的黄浦老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作为上海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一江一河”的城区。黄浦区还坚持“还江于民”,以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为目标,精心推进“一江一河”黄浦段滨水空间建设,8.3公里的黄浦江滨江岸线黄浦段于2017年底贯通开放,3公里的苏州河南岸滨河黄浦段自2021年5月贯通后持续推进品质提升工程,成为展示城区形象、承载城市记忆、容纳公共活力的城市新地标。
十年来,黄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诠释着“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新理念,让更多百姓享受有内涵、有颜值、有温度的幸福美好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