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名学生参与手球运动,体教结合让“小众”项目蓬勃发展
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手球(女子A、B组)比赛圆满收官,来自全市9个区的女子手球小运动员们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竞技状态为四年的辛苦备战奋力拼搏。经过激烈的角逐,杨浦区最终以23:14的比分战胜宝山区摘得B组冠军,女子手球A组冠军由宝山区获得,杨浦区获得亚军。
虽然知名度比不上足篮排,手球却在申城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10年前,上海市只有10多家中小学开设了手球课,而到了如今,手球走进了全市90多所中小学,有三万多名学生参与其中。每年,中小学之间大大小小的手球比赛达到300多场。体教结合推广之路,让手球多年来始终活跃在校园中。
这已是杨浦区手球队的运动员储亿帆第二次参加市运会了。四年前在水丰路小学分校读书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获得了小学组的亚军,这一次,已是控江初级中学学生的她终于在第二次的市运会之旅上圆了自己的冠军梦——市运会女子B组冠军!
小学两年级的时候,储亿帆被教练相中,开始接触手球这项运动。喜欢蹦蹦跳跳的储亿帆立马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可以有许多小伙伴一起打球,特别开心。”每周两到三次的集训,她都坚持了下来,从二年级到初二,整整七年时间,她的周末几乎都和手球相伴。将胸前的奖牌换了颜色,储亿帆很开心,但对这个少年而言,手球给予她的,还有更多,“练手球让我非常健康,同时培养了我的独立能力,最重要的是交到了许多好朋友,大家一起打比赛拿冠军的感觉真棒!”
刘珺珺来自于复旦实验中学,今年刚读预备班。练习手球三年之后,她获得了和高年级姐姐们并肩作战的机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市运会,她说,她特别喜欢比赛的氛围:“这次我主要是来感受氛围,学习姐姐们来的。我们在小组赛中积累经验,姐姐们打决赛拼硬仗,我们就为她们加油助威,太激动了。”
这也是杨浦女子手球队在初中组比赛的市运会五连冠。杨浦少体校手球高级教练陈列激动地说:“从2006年市运会到今天,我们没有让这个项目的金牌旁落。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把冠军保持下去,因为保冠比夺冠更难。”她说,今年的备战不同于以往,因为疫情的原因,更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支持,所以她特别感谢各方的共同努力,让杨浦的手球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手球项目在杨浦区有着30多年的历史。2007年11月,杨浦区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走出一大批优秀的手球运动员。其中就有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第三名的手球运动员何剑萍,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的手球运动员李传芬,以及第16届亚运会上获得冠军的女子手球运动员许沫。
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梯队完整,优势明显,离不开这些年来在区内学校的布局。目前,杨浦区的手球项目小学布局在平凉路三小、水丰路小学分校,初中和高中都布局在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杨浦区教育局携手共同开展体育项目的校园布局工作,手球项目就是体教结合的典范。“一条龙”输送的通道,使得手球后备人才源源不断,不断推陈出新。
夺得女子A组冠军的宝山队也是手球运动的强队。带队的宝山少体校手球教练赵时俊就来自于宝山,曾是上海男子手球队的专业运动员,退役之后到宝山少体校担任教练。执教四年,这已是他带队参加的第二次市运会。“四年时间过得飞快,上一届带队参加市运会的时候,我还在熟悉队伍的过程中。这支队伍是我一手从初中带到高中的,也是我执教生涯第一个市运会冠军。”赵时俊说,队伍里有不少高二高三的运动员,有的已经输送到专业队,有的即将迎来高考,“队员们很多都会报考有手球项目单招的大学,99%的运动员都会有比较不错的出路,这也是宝山手球能保持优势的原因之一。”
比赛现场,还有一位特别的“伯乐”前来观赛选材。他就是上海女子手球队主教练祝君。“杨浦两支队伍韧性足,作风顽强,很让人欣喜,”祝君说,今年的疫情给市运会备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系统训练也难保证。但从这次比赛来看,每支队伍的斗志和技战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比赛非常不容易。基层的队伍扎实了、一二三线贯通了,我们一线才会有材可选,手球这个项目才能持续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