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这样的“头脑风暴会”真好
人民网上海10月20日电 (葛俊俊、实习生刘岍琳)目前,浦东新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1万,占上海市残疾人数近五分之一。如何在探索超大城市残疾人工作“上海模式”中,发挥浦东高水平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下午,一场以“共赴助残阵地参观视察,共商残疾人事业引领区建设”为主题的走访调研及座谈交流会举行。
调研云台路155号
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办公室主任刘立伟,复旦大学教授吕军、陈刚,人民网上海频道负责人金煜纯,浦东新区残联领导班子等一行先后赴云台路155号场地、14号望江驿、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唐镇残障人士综合服务中心、浦东新区残疾人党群服务中心等参观调研,并观看了翔港福利企业、泥城新建三阳基地、惠南区级基地的介绍视频。
调研14号望江驿
调研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调研唐镇残障人士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浦东新区残联探索创新更好服务残障人士的有效载体,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领域党建示范性阵地——浦东新区残疾人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的建成是浦东发展新阶段民生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浦东、上海、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形象缩影。
如何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化党建引领?座谈会上,浦东新区残联理事长祝宏标介绍了当前浦东新区残联建设的现实情况,点赞了“谱梦列车”项目的强操作性及可复制性。祝宏标表示,此次座谈会,邀请各位专家进一步为浦东新区残联明确定位,如信息化定位,党建定位等,推动残疾人引领区打造,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同时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上海模式”及“引领区模式”。
复旦大学教授吕军分享观点
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研究者,复旦大学教授吕军从2002年起关注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20年来,她发现助残机构在不断健全,人手不断增加,社会组织也在逐步加入。“我们需要清楚如何通过引领区建设,锤炼残联组织体系功能,让残疾人队伍感受到价值,尤其在社会转型发展中,对整个残疾人群体的生存质量和社会质量进行改善。”她认为,可以从生态系统的理论角度,把发现问题的机制和干预的技术结合起来,及时并针对性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吕军建议,通过引领区建设,打造自主创新的高地,做强创新引擎;加强改革的系统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规则和制度管理标准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座谈交流会
“通过多个助残点位的调研,我发现浦东残联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残疾人的收益也逐渐增多。”人民网上海频道负责人金煜纯分享了四点体会:第一,运用党建组织力把政府部门组织起来;第二,把体制和市场组织起来;第三,带动科技的力量;第四,发挥外省市力量,将苏州、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组合联动。
上海市残联办公室主任刘立伟做了交流发言,他从法律法规优势、先发优势、区位优势等角度分析认为,引领区发展应可触摸、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
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总结发言
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为指引,我们要乘势而上,研究可行方案,指导浦东新区打造残疾人工作示范引领区,成为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样板”。市残联将按照“能放尽放、能建尽建”原则,支持浦东新区深化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在推进项目发展、强化业务指导上发力。希望浦东新区残联增强主体责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通过打造党建引领下、全社会融合共建的有形阵地,呈现卓有成效的示范引领效应,让残疾人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