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让绿色成为最温暖的底色 十年间上海生态环境发生了这些大变化

2022年10月10日11:45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0月10日报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公园绿地成为许多“足不出沪”市民的出游首选地,开启节假日模式的景观照明点亮了申城的美丽夜色。

十年间,上海绿化市容行业围绕“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目标愿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着力打造“公园里的城市”,生态空间“量质齐升”,市容景观“增品提质”,绿色逐步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十年间,森林覆盖率增至19.42%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获悉,十年间,上海的新造林约3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19.42%,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建设的17廊(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初见成效,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千亩、甚至万亩大型森林,已展现在市郊大地上,成为上海林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2012年启动开放式休闲林地建设试点以来,8个千亩开放休闲林地相继建成,小微开放休闲林地、城市公园多点开花,将原本“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改造成了“可穿行的城市绿洲”,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生态空间,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绿色生态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

十年间,公园数量翻3.5倍

上海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1平方米。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绿地面积17.1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8平方米,公园532座是2011年(153座)的3.5倍,其中城市公园399座、口袋公园103座、乡村公园29座、主题公园1座。

一大批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具备城市公园条件的公园绿地不断纳入城市公园名录的同时,上海也不断加大城市公园延长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比例达到城市公园总数的90%以上,60%左右座公园更是实现了全年全天延长开放。桂林公园、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上海植物园、曲水园先后实现免费开放,收费公园减少至12座。

从2016年开始,上海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按照“小、多、匀”的布局特色积极推进。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新建、提升改造310块口袋公园,总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

十年来,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外环生态专项基本建成形成近5000公顷规模的环城绿带;黄浦江45公里岸线贯通工程全面完成。全市7座郊野公园建成并开园运营,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建成对外开放。“十三五”以来,上海绿道一直保持着每年200公里的生长速度。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建成黄浦江滨江绿道、苏州河绿道和外环绿道等共计1306公里。

从2011年始,上海开始林荫道建设,目前全市创建命名林荫道317条,形成15个林荫片区。在2011年底时,上海有行道树92.5万株;到2021年底,已有行道树约145多万株。

十年间,再现“沙鸥翔集、鱼翔浅底”景象

近十年来,上海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落实改革措施,强化制度供给,实施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取得多项成效。

市绿化市容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介绍,上海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和保护恢复,建成2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将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等约13万公顷纳入上海生态保护红线,新划设4个野生动物禁猎区,成功完成近4万亩大型湿地“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再现沙鸥翔集、鱼翔浅底的景象。

目前,上海已纳入13块共计121309.6公顷市级重要湿地,覆盖湿地面积263864公顷。通过整合优化,初步形成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积达114805.79公顷,尽力维持生态系统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全市建成由5个国家级、51个市级监测站组成的监测体系,监测面积达1020.94平方公里。通过鸟类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重要疫源物种卫星跟踪,掌握上海的野生动物疫病发生的时空规律。在疫情期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

十年间,魔都夜景成为城市名片

上海流光溢彩、温馨雅致的夜景,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名片”。据市绿化市容局景观管理处介绍,十年间,上海景观照明规划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为打造上海夜景品牌、实现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黄浦江核心段完成了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45公里岸线、近1000栋建筑、25个码头、4座跨江大桥景观照明的新建、改建,实现了黄浦江核心段景观照明整体效果全面提升,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光影秀品牌。

苏州河两岸围绕“堤岸、滨水步道、滨水绿化、建筑、桥梁”五大体系,结合宾馆饭店、商务楼宇、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以及住宅小区特点,完成了42公里岸线、28座桥梁、300余幢楼宇的景观照明建设及提升改造,为市民游客创造夜间休闲好去处。

今年,小陆家嘴地区部分楼宇及岸线、东方明珠电视塔、苏州河华政段楼宇、延安路高架长宁段楼宇等完成景观照明提升改造,也贡献了一批新的网红打卡点。

目前,景观管理“一网统管”平台初具雏形,形成了“1+3+N”的整体架构(一个总屏:景观设施综合监管平台,三个子系统:景观照明、户外广告、户外招牌监管子系统,若干个应用场景),计划归集全市景观照明基本信息,实现核心区域景观照明数字化监管。

十年间,市容环境由“盆景”变“风景”

十年来,上海的市容环境越来越成为城市软实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据市绿化市容局市容管理处统计,全市无序设摊总量从2014年的3万多个,减少到2021年的7千多个;全市跨门营业数从2014年的12671个,减少到目前的4700个;占道经营性亭棚成功拆除3700余个,基本消除占道经营性亭棚;机动车清洗场站已实现备案率达到90%以上,节水洗车点229个,占道洗车现象明显减少;全市已完成座椅优化提升1.3万余处,力争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

截至2021年底,“美丽街区”总数累计达452个,总面积约338平方公里,覆盖率约27.3%,虹口最美河畔会客厅、黄浦“苏河之门”、静安总商会绿地、长宁“一带十点”、普陀岸线公园、嘉定南四块码头景观节点等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地标。

十年间,全面落实精细化道路保洁

近年来,上海以“无垃圾、无污迹、无积尘、无积水、见本色”的标准,全面落实精细化保洁作业。据市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处介绍,上海对3.5万道路保洁从业人员开展岗位规范、作业技能、文明服务等日常和专项业务培训,并构建人工与机械双向融合的作业体系,并加大机械化清扫、冲洗以及新能源作业车辆的推广使用力度。目前,上海环卫保洁道路的机扫率已经达到96%。

在垃圾收运方面,十年来,装修垃圾逐步从“临时堆放”向专用箱、预约交付等多元模式转变,既增加投放选择,又解决老旧小区投放难问题,更提升了环境质量。近期,上海出台了装修垃圾规范性文件,推广“固定厢房、专用回收箱、临时交付点”等收运新模式,推行清运单位和价格“双公开”。经过多年探索,2021年开始全面试点,2022年全市覆盖率将超过50%。

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由300余家运输企业、80座中转分拣站、400余处消纳卸点、12座资源化处理厂组成的建筑垃圾收运处体系,全面落实密闭运输,保障交通安全,非法倾倒处置现象大幅减少。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