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节前探市场,申城“菜篮子”拎得稳
退去,秋风送爽。国庆黄金周恰逢秋收季节,早熟新米、大闸蟹、东海小海鲜、地产鲜菜……上海市民的餐桌随着时令节气焕然一新。享受美食的同时,餐桌上的菜价是否平稳?假期前一周,大江东工作室实地探访农贸市场——
节前忙碌,市场鲜果鲜菜价格微涨
“莲藕,一斤从4元涨到5元;一条7两重的鲫鱼从8元涨到12元……”最近,家住上海潍坊街道的陶阿姨,每次买完菜都有点“痛感”。以前30多元就可以买到一家4口一天的菜,现在往往要多掏10元左右。
上农批1号门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上农批),是上海最大的综合型批发市场,六大区域上千家商户汇聚于此,市民平时常逛的超市、菜市场,许多都从这里拿货。
1号门前的告示显示,“场内暂无零售交易”。期间不断有周边居民步行或骑电瓶车来门口“打探”,但都被保安劝返了。
6月1日以后,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存在疫情高发风险的农贸市场往往要晚于其他场所开放。记者从上农批商户处了解到,进入7月,他们重返市场做生意,各项防疫措施都很严格,市场商户需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入场拿货的商户则需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同时谢绝散客进入。
大江东工作室记者经过验码、测温等手续后进入上农批时,已经过了市场交易热门时间,但场内依旧喧闹忙碌,三轮电瓶车、四轮货车在路上穿梭,摊位前的货品琳琅满目、品相优质,摊主身后,成箱的备货摞得老高。大家都打算在国庆假期里好好做生意。
记者与商户攀谈后发现,难怪今年水果蔬菜价格普涨,原来这里的进价就已经上调——
以水果为例。一箱脆枣,去年卖80元一箱,今年要卖到90至95元不等;苹果,去年140元一箱,今年要卖到150元。按箱算的话,大多数水果都要贵10至15元。要是按斤来算,基本每斤要贵上几块钱不等。社区店铺要承担房租、人员、水电等各项成本,一斤水果,传递到消费终端,溢价将更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CPI),也印证了市民日常开支的感受——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6.0%,鲜果价格上涨16.3%,猪肉价格上涨22.4%。
加大备货,做好产销衔接稳价保供
“8月以来,北方地区雨水频繁,日晒较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都造成了影响,地头收购价上扬。”在江桥市场,副总经理王文明说,“在货源偏紧的情况下,我们有些客商反映,一些主产区存在叫车难和疫情管控等问题,物流流通不稳定,也带动了价格小幅上涨。”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8月初,“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开始进入上升通道,直到9月初达到峰值。
据了解,直到8月底之前,上海的龙上、七宝、新安、江杨等批发市场还未恢复正式营业。这些菜场对于平抑一个区域的菜价,具有稳定器的作用。
以新安市场为例,场内有超过500家商户,周边有十几个小区,辐射10万多居民。有附近居民反映,土豆在新安市场2元一斤,而在社区超市约3元一斤。
国家统计局还未公布9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数据,但一些单项数据已经回暖。例如,9月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开始回落。上海蔬菜集团监测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周,蔬菜混合均价持续回落。进入9月,上海大部分市场恢复正常营业,商品交易流通再提速。
临近假期,上海蔬菜集团主动对接179家蔬菜外延(主供应)基地,了解生产状况、价格趋势、上市计划,提前做好产销衔接,确保“产区有菜、路上有菜、市场有菜”。
翻阅上农批商户余姐家的记账簿,7月重启营业以来,每日营业额从最初的几千元逐级爬坡,最终在中秋节假期前一天达到两个月以来的小高潮,“虽然还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可以明显感受到生意在回暖。”余姐预计,国庆假期前两天和假期的最后一天将会是出货高峰期,她已按照这两个时间点,增加供货量。
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通过算法,助力市民假期拎稳“菜篮子”。叮咚买菜预测,国庆黄金周首尾两日及节后首日预计迎来订单高峰,较平日涨幅约30%。对此,叮咚买菜加大订单高峰日蔬菜、肉禽蛋奶等的备货量,其中部分蔬菜、肉类商品的供给将增加至平日的1.5倍左右;预制菜、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等节假日热销品备货增加至平日的2倍。运力方面,叮咚买菜也提前储备好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等异常情况做好预案。
假期尝鲜,东海开渔了新米也上市
“秋风起,蟹脚痒”,除了大闸蟹,许多上海家庭入秋后还会来一碗“新米饭”。新米含水量大,口感软糯又有嚼劲。常温条件下,大米的最佳赏味期在脱壳后的45天左右,此时的米饭和陈米的口感有着很大的差别。
今年新米上市季,浦东、金山、崇明、闵行、宝山等区的大米重点种植户种植的“松早香1号”“沪早香软1号”品种,以及“上师大602”“八月香”品系等都已上市。
记者从上海市农村委获悉,早熟稻是上海水稻产业的一大特色,全生育期短、大米上市早,在种植上注重低碳绿色,大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更加生态安全。据悉,今年上海早熟稻种植面积3.2万亩,国庆节前夕可供地产优质国庆新大米约6500吨,现已上市,基本能满足市民假日尝鲜需求。
将目光从稻田转向东海。近期,东海已全面开渔,一年中海鲜最为肥美的季节到了。许多上海人都曾在市场购买用碎冰保鲜的刚从东海打捞上来的小海鲜,因为量少,所以格外难得。
随着冷链供应的不断完善,现在,东海的渔民清晨7点出海捕捞,下午3点起网报量给码头,傍晚5点,渔船靠港卸货,分拣工人们装箱、装冰、打包,装入冷藏车,次日清晨7点便抵达上海各门店。
东海捕捞渔船在码头卸货。盒马供图
小带鱼、小鲳鱼、小八爪鱼、东海目鱼、东海马鲛鱼……早上,在生鲜电商平台盒马鲜生的线下店里,新上岸的海鲜种类繁多,许多上了年纪的顾客拉着购物车悉心选购。到了中午,他们餐桌上便可以多一份来自东海的鲜美。
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上海市民坐在家里动动手指,或者下楼逛逛菜场,就可以获得平价、新鲜的优质农产品。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季觉苏摄)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