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抢时间抢进度促发展 各处工地热火朝天,各个项目陆续签约开工
五个新城 抢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新赛道
■本报记者 茅冠隽 胡幸阳 李成东
滴水湖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从太平洋吹向上海的第一缕风、涌向上海的第一波浪最先抵达这里。临港干部的忙碌,记者有切身体会——在约定的采访时间来到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一位副处长办公室内,他刚挂掉一个企业家的电话、招呼记者坐下,就又接了个电话,一打就是近20分钟。“南汇新城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老总打来的,商量增资扩产的事。时间不等人啊!最近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持续发力。”
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放着两箱藤椒牛肉方便面,其中一箱敞开着,还剩五六盒。这是临港管委会自设立起就有的老传统:每个楼面总有几间办公室存有方便面、火腿肠。每到深夜,附近几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就会聚过来填饱肚子,然后继续加班。
这种忙碌,在五个新城的建设者中,并不少见。6月以来,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各处工地上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陆续签约、开工,各级干部用只争朝夕的劲头、统筹兼顾的能力、比学赶超的作风,力争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服务和天气一样“热”
夏日炎炎,“热”是上海人共同的体感。对五个新城的企业家、建设者、施工方们来说,他们最近正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热度”。
每天早上6点多,申亚飞就要出门去嘉定安亭上班——一来是为了错开早高峰、错开高温天,二来是忍不住要去单位附近的嘉定氢能港看看工地。“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新变化!看了心里踏实。”
申亚飞是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的总工程师。7月6日,导入五个新城的25个重大功能性事项发布,其中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导入嘉定新城,这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初期遇到的计量测试难题,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6月以来,申亚飞和计量测试中心的同事们一直处于“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审材料、报方案、开项目论证会、看工地,每一分钟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中心正在嘉定氢能港建一个近50亩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测试平台,工期因疫情推迟了一段时间,申亚飞放心不下,隔三岔五就在上班路上拐去工地查看。“我们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赶工期。这个测试平台是面向用氢的,我们目前还在谋划在临港的国际氢能谷布局一个面向制氢、储氢、输氢的项目,尽快布局计量测试中心的业务版图。”
项目建设、落户、开工“热”,五个新城你追我赶:6月30日,“长三角G60科创之眼”一期开工暨松江新城重大项目投资启动仪式举行,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36.5亿元;6月6日,南汇新城2022年第二季度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各处重点项目工地上逐渐恢复往日繁忙的景象;6月28日下午,以“激越疁城”为主题的投资嘉定十大系列活动启动;本月,“潮涌浦江·智创青浦”重大项目开工系列活动举行,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10亿元;在奉贤,区生物医药大会已在金海湖畔举行,6个项目集中“云签约”落户,奉贤拿出1万亩土地、100亿元贴息资金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服务。
项目“热”的背后是服务“热”。在奉贤新城,区就业促进中心负责人在落实补贴扶持工作中发现,困难行业企业补贴名单以及重点就业人群名单的数据有缺失,“这会影响补贴发放,必须尽快解决!”区政务服务办了解情况后,通过企业名称以及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法人库、商业数据进行匹配,补全相关信息字段数据;针对重点就业人群,也通过综合分析匹配补全了信息字段数据。“这工作拖不得,也许哪家企业就等着这笔钱解燃眉之急呢!”
“企业着急的事,我们更着急”
项目“热”、服务“热”的背后,是各级干部“急企业所急”的工作状态。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广大干部“干”字当头,迎难而上、知重负重、比学赶超,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抓落实,千方百计抢时间、抢进度。
“不能等着企业找我们,我们更应该主动找企业。”谈及红豆数创园项目,青浦区赵巷镇党委书记徐珏对记者感慨。下转 5版(上接第1版)上海红豆数创园项目总投资33亿元,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位于长三角数字干线区域,聚焦产业数字化,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为了加快规划调整、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徐珏带队两次赴无锡,和红豆集团负责人洽谈项目转型落地,还多次带工作人员到项目现场开协调会,反复沟通项目细节。
“最困难的是项目土地性质的转换。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多次就城市开发边界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规划进行现场勘查研讨,最终形成最优方案,并获得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支持。”徐珏告诉记者,6月以来,赵巷镇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快马加鞭、抢抓节点,最终让红豆数创园项目在7月6日正式开工。“今后我们也将以最大的诚意,为项目竣工提供优质服务。”
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另一个节点——华为项目,最近也有喜人变化。6月上旬,历经10个月施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F组团)首座研发办公楼实现封顶。青浦区领导告诉记者,为克服工期紧、标准高以及疫情影响等难题,项目采用“跳仓法”施工,仅用82天就完成了项目约10万平方米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工期相较于传统做法缩短一倍。“这是鼓舞人心、重振信心的事。未来,长三角数字干线既要梳理整合沿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又要有效建立与上海张江科学城、长三角城市群的紧密联系,产业规模直指万亿级。”
“企业着急的事,我们更着急”。在松江,这已成为不少干部的工作信条。松江经开区是松江新城产城融合的主阵地,高温天里,松江经开区的“金牌店小二”围绕项目开工,频繁跑工地、进厂房、看现场。
此前,2幅带产业项目挂牌的工业用地以“云上签约”形式挂牌出让。松江经开区中青年骨干夏超群、张磊连夜制作出让合同文本,火速送达受让人手中,打消了企业对签订出让合同的疑虑担忧,保障疫情期间规划土地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转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员工、原材料、物流等产业链、供应链流通环节,是企业运转的关键。为帮企业打通“流通关”,松江经开区与区职能部门携手,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为企业提供运输渠道、协调运输车辆。“我们‘店小二’就是要为企业跑腿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夏超群说。
“抢”的背后是力争上游争创一流的追求
服务热、工作忙的背后,归根到底是各级干部只争朝夕、挑灯夜战、争抢时间的心态。能“争”会“抢”,葆有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劲头和力争上游、争创一流的追求,是五个新城各级干部的真实写照。
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的申亚飞,每天要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他的书桌上,一叠叠材料堆成小山。最近,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正筹划建设,项目已进入最后验收阶段,他要准备不少验收材料。“另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那边,我也要对接梳理企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提供技术支撑。”
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办公楼的窗口向外望,南汇新城的重要民生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烈日下,汗水很快浸透了港城集团副总经理何小涛的衬衫。他告诉记者,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管公司和各参建方从工人到干部共268名一线人员开启“两班倒”抢工模式。目前,项目现场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地上钢结构施工和地下室二次结构施工。
在南汇新城另一端,临港奉贤公司招商团队的工作状态也如出一辙,总经理助理丁爱英介绍,6月以来,景昱医疗、博际生物、谱洛美施等生物医药企业加盟了“生命蓝湾”产业园区。
“抢”的不只有时间,还有新赛道。
7月初,奉贤新城一场重大产业项目开工仪式上,总投资66亿元的10个项目开工,涉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有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线下沟通、递交材料受疫情影响,但园区公司工作人员频繁打电话、发消息来询问有没有困难,或“手把手”指导线上办理手续。短短28天内,项目就完成了从签订土地合同到实现“五证齐发”等工作,提前破土动工。“我们将加速推动实现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示范落地。”奉贤区领导表示。
2022年已然过半,五大新城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各级党员干部以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尽全力拿出新行动、干出新业绩。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