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探寻上海经济新竞争力系列专访

童继生:加快供应链韧性建设,为人才转型赋能

董志雯
2022年07月15日11:2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疫情影响之下,各方主体如何打造经济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探寻上海经济新竞争力”系列专访,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一起来谈谈如何提振经济信心、助力上海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进入6月,上海着力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落地落实。疫情影响之下,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打造新的竞争力?为此,人民网上海频道专访了东方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

东方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

视频制作:顾海民

上海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软硬件”仍完好存在

2017年,具有150年历史的上海纺织集团和具有近70年外贸历史的原东方国际集团联合重组,形成了新的东方国际集团。凭借“强强联手、强优互补”的新优势,一家拥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时尚产业、健康产业和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以科技实业、产业地产、金融投资为支撑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整装起航,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

“两个多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童继生开门见山,他坦言也正是疫情给了他一次灵魂深处的思考。

首先给他带来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使用新工具、新手段进行日常工作?

“疫情之前,我并不太会线上办公。数字化转型对我的冲击很大。”作为一个长期从基层干起来的企业家,童继生坦言,疫情给他带来了一次思维的转变,“能不能快速调整传统发展思想、发展观念、发展方法对传统国企管理者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童继生说,不敢相信,两个多月时间,他在线上开了各种各样的专题工作研究会29次。“大概每两天就开一个会,每次差不多都是两个小时,比传统线下开会的频率还高!这只是专题研究会,还不算集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在线的中心组学习和支部生活会等。加在一起,几乎每天都在线上工作。疫情过后,我们在努力改变因为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带来的制约。”

疫情来袭,如何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采购物资,如何克服支付、运输和装载难题?作为一家外贸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困难实际存在,但这个时候,我们表现出了上海企业的顽强韧性。”童继生表示,让人感动的是,所有人都在齐心协力、千方百计保证外贸供应链不断、保证原有的合同工期不受影响。从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保供,到“中欧班列·上海号”逆势突围,再到党员职工主动下沉一线帮助社区共克时艰……面对疫情,东方国际展现出特殊时刻的国企担当。

疫情影响之下,上海会因此消沉吗?企业的再生增长点在哪里?“这次疫情对上海有冲击,但是没有根本的冲击,上海不仅不会沉沦,反而会变得更美更好。”

童继生认为,一是疫情冲击的只是一些表面,根基没有动摇;二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硬件和软件完好存在;三是上海的核心人才和社会软实力都还完全存在。“你会惊奇地发现,上海可以顷刻间静默,又可以一下子沸腾。我认为,这就是上海之魅力,是上海的内涵。”

应对挑战,加快供应链韧性建设

童继生认为,严格说,挑战并不是单一性由疫情造成,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疫情阶段性阻挡了人们本已习惯的传统应对挑战的步伐。

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归纳起来带来两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社会及企业经济的传统发展观能否快速调整;二是能否把国内统一大市场、内外双循环和供应链韧性三者有机组织好、驾驭好。

“面对挑战、把挑战转变为机遇是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所以,我们并不怕挑战,而是要研究如何应对挑战。”童继生。

从机遇的角度来说,童继生认为,上海时尚产业的新势力、新潜力,正引领中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疫情冲击下传统纺织制造业。刚性的生产模式被柔性所替代,库存的销售模式被快捷的销售模式所替代,高能耗的产品被绿色、环保、循环的产品替代;二是时尚产业从线下转为线上,由线上向数字化转型;三是需要加快供应链韧性建设,用内外双循环能力来开发国内统一大市场、大资源。

发掘“折叠”市场空间,面向未来转型升级

6月19日,首季数字上海时装周收官。短短三天的首季数字上海时装周焦点密集,共呈现了近40场数字发布,以及30多档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抖音平台上海时装周话题播放量达10.7亿,微博话题较上次增加10.4亿。

童继生表示,首季数字发布虽为特殊形势下的特殊模式,但上海时装周已做好充分准备面向线上线下打通的新未来。随着上海城市焕新重启,在完善升级线下体验的同时,上海时装周将继续思考数字模式的时代化创新,共建高效多元的数字时尚时代。

“为应对疫情,我们把纯外贸业务转型成新型综合贸易业务。除了做出口以外,还做进口,除了做进口以外,我们还做转口,除了转口以外,我们还做离岸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还把内外贸进行结合,这样就变成七种贸易形态。”童继生说,当看到这些“折叠”的市场空间,东方国际从一个只会做单一外贸出口的地方企业开始变成新型综合贸易的跨国公司。

机会与市场,是吸引人才的最大理由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疫情影响之下,我们不会裁员,倒逼机制下,集团采取了人才转型赋能战略,不会采取下岗分流的措施。”童继生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全力支撑。

此轮疫情对上海人才市场的影响是存在的,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我们发现做传统外贸没有优势的年轻人,却在在线办公中发挥了优势,90后、00后正是数字化的高手。”童继生举例,所以,集团成立数字化公司,对象是集团里从事传统外贸业务,且有志于从事数字化工作的青年人才。一是探索将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二是将传统的外贸数据进行整理、挖掘。

“通过数字化赋能,集团内部消化了200-300人的就业岗位。”童继生表示,该举措得到了很多青年人才的支持,不仅找到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也为企业找到未来的增长点。

大力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体现在人才政策的方方面面。童继生介绍,集团二级公司还将招录边远农村大学生100名左右,在上海培训后,回到老家创业、拓展本地市场。同时,将当地的商品运出来,集团将提供进口贸易人才作供应链服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疫情之下,上海会出现人才流失吗?“一部分的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我相信这个数量不会很大。”童继生认为,上海整个经济运行的硬件和软件都在,机会和市场还在,还是会吸引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才来上海。

“我相信在上海创业的成功概率会比较高。”童继生判断,未来,上海的人才会有两个方向:候鸟型人才和常驻型人才。考虑到创业和就业成本,候鸟式人才创业会选择在传统市中区,流动性大一些。常驻型人才创业会偏向选择在五个新城和临港新片区。

此外,童继生强调,上海时尚魔都的魅力,在经过疫情整改后,会更精致、更时尚、更丰富。

疫情之后,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童继生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留住已在上海事业有成,职业稳定的人;二是用市场魅力吸引有志于在上海创新创业的人;三是用成功的磁场吸引心在上海、身在四方、行走全球的人,用一系列创新服务来收获市场青睐,上海会吸引全国各地和全球的人才。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