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团购套餐每份加价30元,“团长”却称并未加价,一批违法经营者曝光

在重拳打击下,仍有违法分子企图“借疫生财”,通过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价外加价、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守安全,稳价格”专项行动,5月26日再曝光一批违法经营者。
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保持监管力度,确保疫情期间民生物资、防疫用品的价格平稳和质量安全,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重从快打击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坚决遏制违法势头,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猪肉套餐每份加价30元,“团长”称未加价
部分社区团购“团长”、网络平台骑手利用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实施价格欺诈。
经青浦区市场监管局调查,青浦区某小区业主顾某找到该小区组织社区团购的“团长”胡某某,由顾某从某保供超市员工尤某处购入猪肉套餐100份,每份100元,胡某某则在团购微信群中声称团购的猪肉是保供套餐,每份猪肉套餐按照进货价130元销售,“并未加价”。
至案发,上述猪肉套餐已全部销售,两人均分了3000元的利润。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相关规定,构成价格欺诈。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经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调查,某网络平台骑手曹某某在跑腿代购业务中,以商家无法提供小票为由拒绝向消费者提供小票,并伪造微信转账截屏向消费者加价收取商品费用,违法所得共计482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相关规定,构成价格欺诈。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拟责令当事人退款,若在规定时限内未能退还的予以没收,并罚款2410元。
一些违法经营者还故意在商品价格上“打闷包”。
位于浦东新区的传民蔬菜店从事蔬菜、肉类、豆腐、鸡蛋等商品的销售,对外均未标明价格,仅在消费者询问时以口头报价的方式对外销售。
经查,当事人前期已收到《关于稳定基本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价格的提醒告诫函》,明知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明码标价的规定。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不明码标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当场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蔬菜、猪肉、大米等成哄抬价格“重灾区”
低价购入,高价卖出,进销差价率远超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这是近期许多违法经营者主要的价格违法行为。
5月17日,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4月起,截至5月17日,戚妈妈食品店通过电话接单、自行外送等方式,对外高价销售米苋等蔬菜及生猪肉产品。其中,米苋进销差价率为157.14%,大排、小排平均进销差价率为133.33%,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商品的进销差价率。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及《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依规将该案移送公安部门处理。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孟某以“农夫山泉半淞站”为招牌对外销售矿泉水及饮料,5月14日,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检查农夫山泉半淞站时发现,当事人在外卖平台“农夫山泉店”上销售东北香米(净含量1.5千克)。该产品进货价为每袋12.5元,以每袋28元销售,进销差价率为124%,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商品的进销差价率。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及《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拟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限期退还违法所得2487.5元,若在规定时限内未能退还的予以没收,并罚款9950元。
闵行区某文具店经营者阜某在店内销售蔬菜的同时,以社区团购形式对附近居民销售蔬菜。其中,韭菜、芹菜分别以5.5元/斤、7.5元/斤购进,均以15元/斤的团购价对外销售,进销差价率分别为172.7%、100%,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蔬菜的进销差价率。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及《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拟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限期退还违法所得290.57元,若在规定时限内未能退还的予以没收,并罚款1452.85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