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美的青春,这些最美的母亲
陈皎,新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护士长,前几天收到了8岁儿子发来的信息:“老师布置了作业,要采访家里的职业人,妈妈,我想要采访你。”从3月底起,陈皎就一直没有见过儿子。作为护士长,她必须闭环在医院里,守着责任重大的两个阵地;作为母亲,她感怀于儿子的理解和认可。
从5月4日到5月8日,串起五四青年节与5月8日的母亲节,这两个节,象征着青春与慈爱,朝气与温柔。而在新华医院的这段日子里,青年人与母亲们扎根于医院,坚守着治病救人与疫情防控两道“关口”。新华医院应开尽开,救治不停,始终让值守着沪上东北片区群众健康的这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秩序如常。
母亲与护士,两种角色一样情怀
与母亲在家的角色一样,急诊抢救室的护士长就是这里的“管家”,既要协同医生参与救治,又要协调管理区域内的防控工作。面对着接诊量的激增,陈皎带领着护理团队反复调整急诊流程,抓细节,重落实,严格把控各项防控措施。“为了在第一时间救治急危重患者,我们建立了抢救室筛查区,将预检前移,建立了一道道防疫流程,层层过滤,将风险减少到最低。同时,在入口处清晰划分120通道和预检通道,在内部划分防护用品的穿脱区域,有效落实区域管理,规范防护。即便再忙,医护人员还必须反复培训防疫规范,包括防护服的穿脱、手卫生的执行、环境有效消杀等。
疫情以来,新华医院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承担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任务,接收的急诊救护车人次每日攀升,最高日救护车人次达65辆,在抢救室的留观患者最高人数达到79人。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陈皎像“救火队员”一样投身其中。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甚至连续无眠的状态……遇到危重患者,她总是冲在前面,把年轻的同事护在身后;面对情绪焦躁的家属,她总能专业细致耐心地安抚解释……
抢救室的护士三十多位,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二十多名。陈皎说:“这里有很多青年,也有很多年轻的妈妈,但他们却专业老辣,处变不惊,既要救命,又要安全,还要有爱。”
青年在服务,微光成炬共守“沪”
赵徐佑,是新华医院一名普通的团员青年,他的岗位是财务收费。疫情之后,有一个新的窗口格外忙碌——社区代配药专窗。
为了有序开展社区代配药工作,新华医院门急诊部新设定了社区代配药的专项流程,由志愿者先行电话预约,带着48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在预检处由专人分诊,随后进入财务专窗,诊室看诊,再至专窗收费,最后在药房专窗取药。
这是一项看起来不太特别的流程,但对专窗工作人员而言,眼前虽然只站着一个人,可他却代表着几十个人排着队在等待。“代配药专窗”的工作人员,必须细之又细,尤其是财务专窗,自费卡、医保卡、大病医保……不同的人对应的是不同的缴费通道,差错不得。“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带了65张卡!”赵徐佑说,“不过我们特别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封控在家里的人都等着药呢!”
志愿精神,对新华医务青年而言,是义不容辞的使命。4月的一天凌晨五点,在家休息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晓雯接到了街道居委书记的电话:“你是王晓雯吗?小区内由于有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即将处于封闭管理,你是否愿意做社区志愿者?”“我是党员,我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听从安排!”她所处的社区有一千四百多户居民,突如其来的封闭管理,让居民看病成为了一大难题。大家自发组建了一支“南园医护志愿者”队伍。一旦有居民出现身体不适,医护志愿者队员们都会主动上门提供医疗救助及代配药服务。王晓雯还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中,上门帮助高龄老人完成抗原自测及政府物资清点分发等工作。
守护妈妈们,我的宝贝排在后面……
王丽娟,是新华医院产二病区的护士长。疫情以来,产妇人数持续攀高且非常紧急,先兆临产、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等等。让王丽娟印象最深的是产二病区有一位孕21周+的试管婴儿妈妈,她怀的是双胞胎,但已经多次住院保胎,她的妈妈看着格外心疼,偷偷流泪,说:“我心疼女儿呀,她为了怀孕吃了多少苦头呀!”
“产科是迎来新生命的地方,妈妈们用生命孕育下一代,我看着她们母女,想到了我可爱的两个女儿,更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工作关系,王丽娟已经4年没有回过江西老家,没见到妈妈了!这个母亲节,她只能和妈妈云过节,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和妈妈团聚。“想女儿的时候,就跟她们视频,有时候视频开着,她们读书我工作,有时候一起跟着跳操,也是另一种乐趣。”王丽娟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舍小家,为大家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儿呼吸内科的医生李京阳是个年轻的妈妈,参与儿科急诊工作,从3月起就闭环在医院里。家中1岁的女儿托付给公婆,休班时通过视频通话看看她。开头几次,女儿听到李京阳的声音会对着手机喊“妈妈”、抱着手机亲亲,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喊妈妈都不来抱她,开始发脾气拒绝看镜头,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就挥手“拜拜”。但是听到婆婆说女儿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妈妈的枕头才肯睡,李京阳的心里是酸酸的。每一天,李京阳的工作都很满,上完急诊休息的时候,她还要在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上值班,回答患儿家长远程咨询。有一次,她在互联网医院上遇到了一位哮喘的老病人,小区封控无法按时随访,李京阳就把患儿的治疗用药与家属逐一交代,详细告知哮喘护理要点,最大程度地给予了便利。
新华医院的妈妈们、青年们就是这样待在医院里,她们想念孩子、家人们的心转化成了工作,去帮助更多市民们。他们说,希望市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配合防疫的各项工作,这样如常的上海就能快快回来了。(龚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