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疫情下与死神赛跑:“我们是绝不关门的急诊科!”

2022年04月30日13:1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4月30日电 自3月份上海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各大医院急诊科一直处在抗疫的最前线,同时急诊滞留病人数量始终处于高位。急诊医务人员承担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也置身于被感染的高危环境。

长海医院急诊科与发热门诊统一管理,自从3月7日在发热门诊发现第一例本轮疫情的阳性患者后,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辅诊人员、保安后勤保障人员,在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同时,牢牢守住急诊的抗疫前线。

急诊守门人:2个月筛查出100多位阳性患者

急诊是医院的守门人之一,急诊的守门人则是急诊筛查。

3月初,疫情初期,在对发热门诊第一例阳性患者进行流调后发现其曾进入长海医院急诊科,急诊抢救室胡敏护士长意识到前筛的重要性。随后迅速针对本次疫情的特殊情况,制定前筛规则,并根据动态调整。近2个月来,在急诊入口筛查出一百多位阳性患者。

忙碌的前筛工作

社区管控期间来急诊就诊的病人,身体不适、心里焦急,在入口处仔细流调、测量体温,有的高风险人群测抗原或采核酸,个别病人或家属不理解,甚至言辞激烈,前筛护士们一直默默承受,耐心指导和流调。

前筛不仅要筛出疑似阳性的高风险人群,还要能够准确识别出急危重症患者。为此,加大前筛力量,将部分预检护士前移,确保能够及时将急危重症患者识别出来,并及时处置。

预检护士施宣羽平时身体不是很好,但因为分诊经验丰富,护士长询问她是否可以上急诊前筛,“没有问题,一切服从安排!”施宣羽斩钉截铁回复。

急救奔跑人:生命的急救永远放第一位!

急诊科作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疫情下,专科病房被动停摆或收治数量受限,但急诊不能停。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长海医院急诊科共接诊3万余人次,1.9万人病情为1级或2级急危重症患者,共抢救危重患者200余例,为50余例血透患者提供血透场所。

期间,一位家属自驾送来一名猝死患者,医院大门直接放行冲到急诊门口。急诊前筛施宣羽迅速赶到车内查看病人,并在车内进行心肺复苏。另外一名前筛护士康硕迅速推来急救床,过渡抢救护士曹中维随后赶来参与抢救,急救床上按压冲向抢救室。

范肖肖医生趴在地上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抢救室的床位永远都是满的,再来患者怎么办?4月25日,一名急性脑出血病人突然呼吸不好,此时抢救室又没有空床,抢救医生范肖肖接到电话后,拎起插管箱,赶到病人身边,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跪下为患者完成气管插管的急救。

“气泡式”轮班:最小医疗单元高强度上班

上海这波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密切相关,其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隐匿性强。疫情按几何级数的增长幅度在增加,医护人员感染或成为密接者的风险非常高。

一旦感染,只能停止工作,成为“密接”也要隔离14天,所以急诊医护人员“减员”概率极高。针对这种情况,急诊人员上班模式必须调整。

在院领导总体防控方针指导下,科室骨干多次讨论,提出“气泡式”轮班模式,即以最小医疗单元高强度上班,一周一轮换,上班的一周内住在医院的值班室或隔离点。

抢救室在张文军副主任的领导下,三名医生一组,分两组轮换值班;急诊病房、ICU和临时留观区域,在徐海洲和江磊两位主任助理的领导下,四名高年资主治医生一组,分两组轮换值班。这种模式,即使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或密接,也不会导致“全军覆没”,确保急诊工作能够持续进行。

外科协理医生李曦洲在急诊手术中

4月26日中午,一位无锡援沪医疗队员被紧急送进了急诊二观的过渡病房。此前,他因为怀疑急性阑尾炎,在方舱医院内已经边工作边输液治疗了两天,腹痛症状却毫无缓解。经过急腹症绿色通道,他很快完成了术前检查、住院和术前准备等流程,阑尾切除手术也非常顺利。

4月份以来,急诊外科累计接诊3000多人次,留观300余人次。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支持下,安全实施各类急腹症手术24台,包括2例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3例消化道穿孔致腹膜炎、6例急性肠梗阻等重大手术。急诊外科病区护理团队在代理护士长吴争艳的带领下,克服病区不定时闭环管理、团队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外科急症患者术后全程三级防护,实施“专人护理、4小时”轮班制,真正做到了冲在服务急危重症的第一线,守住疫情防控的后防线。

严谨科学的急诊防范管理

长海医院急诊科一楼二楼都有留观区,病人爆满时留观患者就依次排在诊室门口的走廊上。这些留观患者病情均较重,个别患者还无法很好佩戴口罩,如何确保这类患者的环境安全,成了急诊科王美堂主任的心病。

在急诊科内部第一次出现阳性留观病人后,王美堂赶紧与感控科、医务处联系,讨论对策,提出了“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内部为新入患者开辟单独的过渡区域,48小时两次核酸即可从该过渡留观区域进入正常留观区。从而大大降低了急诊内部留观患者爆阳的例数。为等待核酸的重症患者设置独立的抢救缓冲病房,为等待核酸的急症患者设施普通缓冲病房,不因疫情防控而耽误抢救和诊疗。

抢救室医护在过渡抢救室抢救患者

从疫情初始,急诊就制定出每天三次环境消杀的规定,即便是留观区的患者,也要挪移到空旷的地方,诊室、走廊全部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空气以及物表的消毒。

严格执行每日三次环境消杀

疫情初始,急诊科曾因为出现阳性患者闭环过,闭环期间仅接诊急危重症患者。闭环后两百多名工作人员和四百多名患者及家属全部被封控在急诊大楼内,感控科指出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抢救室的护士长主动创新,各科室工作人员分区域分时段休息;向医院暂停堂吃的食堂借来隔断,放在餐桌上,采取分时段吃饭。同时为急诊大楼内所有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制定严格又灵活的洗澡时间分配表,还制作了洗澡翻牌,避免不同科室工作人员一同洗澡。

严格的疫情防控策略不仅使得急诊内部发生的疫情例数很少,更是在每次发现阳性病例后,急诊疫情都能很快得到遏制,没有再播散。

有爱有温度的“急诊天使团”

疫情无情人有情,长海医院急诊内工作人员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根据疫情防控政策,抢救室有几位患者家属无法陪护,抢救室的医护团队就承担起了“患者家属”的角色。

一名86岁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家属因疫情及工作原因,无法前来陪护,胡敏护士长得知后,安排专门护理人员照顾老人起居;一名60岁的间质性肺炎患者,唯一亲属身在新疆,无法来沪陪护,护工剻阿姨知晓后悉心照顾,每日擦身洗脸。因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得知患者希望吃到水果、牛奶、面条,在物资购买困难的情况下,刘月娥主治医生通过协调,为患者送来了牛奶和泡面;雷雪护师尚在哺乳期,也将自己补充维生素的水果送到患者面前。

刘月娥医生查完房后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需求

在疫情刚开始医院组建医疗队时,急诊观察室严立群护士长、输液室闫红丽组长迅速报名支援方舱;荚恒娅护士长报名参加了外采核酸队伍的工作;高年资护士王群在疫情初期就从浦东的家中赶到科室,两个月只回去了一趟,把爱人吃的药送到家门口就折回医院,爱人问她为啥不回家,她回答:“我们是高风险职业,万一回家传染上你们,不仅害了你们,也害了整个小区”;预检台两位年轻的护士张晓燕、戴红英孩子都尚小,但是在浦西封城前一晚各自拎着行李找到护士长要了行军床,一住就是一个月……

急诊工作人员白袍执甲,逆行而上,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不获全胜,不言成功。(华立波、冯瑾)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