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 助“核”扶老送快递 东哥东妹秒变志愿者

2022年04月05日09:51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二十九】

2022年4月4日,将让上海人刻骨铭心。核酸筛查在全市展开,规模空前。

大江东工作室的东哥东妹,纷纷下沉社区,忙日常采编之余,担纲社区志愿者,为战“疫”竭尽全力。

坐标:虹口区欧阳路街道

志愿者简单两句话,引导效果真好!

唐小丽

4月3日上午,上海新闻发布会告知,今天在全市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我所在的小区,目前尚无一例阳性,无疑是妥妥的“决赛圈”选手。

浦西封控前,我已向小区党组织报到,担当志愿者,任务是每天协助邻居运送快递、收集垃圾,以及核酸检测时,负责核对名单。

3日晚八点三刻,群里收到居委小沈老师通知,告知大家第二天一早六点钟开检。但夜里接近十一点,小沈再发:情况有变,医生可能先去隔壁小区,做完再来。

孰料,第二天一早五点多,小沈老师接到通知,医生会准时来小区。她立刻在志愿者群里问:“谁可以到门卫处集合?”“我可以!”“马上到!”“五分钟后到!”……很快,志愿者队伍集合完毕。

一大早,就有居民在群里发出倡议。

居民纷纷呼应,好暖!

一层层叫完楼里的住户,核对完人员名单,我也排到核酸采样的队伍里。志愿者在引导大家有序排队:“我们左右两侧小区都有阳性了,大家一定要排好队,间隔两米,遵守秩序,保护好我们这片‘净土’。”

简简单单两句话,引导效果还真好!

居民的“小区自豪感”油然而生,认真排队,认真采样,认真对“大白”说谢谢。

坐标:普陀区真如镇街道

连环呼叫邻居起床的老徐

马作鹏

媒体人老徐。受访者供图

朋友老徐四十出头,是一位上海媒体人。

4月1日浦西地区即将实施封控,他赶忙报名参加小区——颐和华城志愿者。几天来,他和楼组长一起准备防疫物资,排摸楼内居民情况,在微信群收集信息。

4日早晨5点15分,为了准备好这轮全市核酸大检测,手机闹铃一响,他就从被窝爬起来,冲到楼下穿好防护服准备开工。

“5点半就位,一切准备妥当,就在微信群通知大家下楼。我们楼道做核酸较早,提前一天在群里通知了,但担心有人没起来。”老徐道。

核酸检测进度很快,老徐焦急地在楼下按门铃,开始“连环呼叫”。

他说:“叫邻居起床,以往不可能!但这种时候没办法,有些邻居不习惯早起,真要多喊几次……”

因为小区有过“阳”的邻居,有人下楼觉得心惊胆战。老徐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具体情况,等待居民下楼。

小区核酸检测很快结束,细心消杀完毕,老徐回到家中,默默在阳台上抽了一支烟。孩子好奇:“爸爸你当志愿者都做啥啊?危险么?”老徐摇了摇头。

“我不会因为一些未经科学考证的‘传说’,像什么新冠肺炎后遗症之类,就放弃对孩子言传身教。”老徐说。

坐标:宝山区罗店镇

她,脚踩“风火轮”

马作鹏

听说宝山区有位老师踩着“风火轮”当志愿者,立马联系了她。

王欢老师脚踩“风火轮”,为小区邻居运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王欢,宝山区美罗家园第一小学的党员教师。4月1日浦西封控,她主动亮出党员身份,报名参加小区志愿者,化身“小蓝”和志愿者邻居一起组织现场核酸检测、上门进行抗原试剂检测,还抽空运送快递物资。“小区里有老人和小孩,不会使用抗原检测盒,我们就上门帮他们做。居委会进行过相关培训,不难。”

4月3日,王欢和同事上门发放抗原试剂的一户邻居,检测结果异常。

“抗原检测结果是两道杠,这位邻居立马被封控。我之前上门过两次,不禁后怕。但转念一想,做好防护,坦然面对吧,很快镇定下来。”她说。

4月4日,全市核酸大检测。王欢的小区早上6点就“开张”。

“我先是负责维持秩序,轮到我家那幢楼时,就去喊邻居们下楼。”工作之余,王欢拿出家里的电动平衡车,踩着“风火轮”帮邻居运送快递和物资。

王欢的丈夫也是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近一个月没回家,但家人们依然很支持夫妻二人。父母对她说:“家里你放心!”

坐标:杨浦区延吉街道一小区

有人倒下去,更有人不断站上来

瞿佳人

“亲爱的队友,明早第二次核酸检测,请大家5:30到居委会集合!”

4月3日晚上,我所在的志愿者群发来信息。

“收到!”“收到!”“收到!”……

4日凌晨5:00,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我们都是社区志愿者。天还未亮,一片漆黑,居委会已灯火通明,志愿者们都提早到达,陆续穿戴好防护装备,分配具体工作岗位。

志愿者年龄跨度上到七十岁,下至二十岁。

上年纪的阿婆爷叔,负责维持队伍秩序,提醒大家保持2米距离。他们认识的居民多,可以起到舒缓安抚情绪的作用。

另一批是我在的小组,年轻,有力气,腿脚快,承包了体力活,还帮助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生成二维码,并核对所有居民名单,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我(中间坐者)在小区做志愿者。黄建英摄

“阿婆,侬二维码弄好了伐?”看到白发苍苍的阿婆,我上前询问。“什么码?我不懂……”我拿出自己的手机,询她的身份信息,阿婆听力不好,反应也慢,生成二维码花了点时间。

“有人晕倒了!”一声惊呼,我看到一位志愿者可能因疲劳过度倒下去,立即被旁边的志愿者搀扶走了。

志愿者一人一岗,他们离开后,谁来接手?我赶紧跟同组伙伴说明情况,上前接替。

临近中午,最后一位居民离开,小区核酸采样顺利完成。

“比上次采集速度快了好多!”

“是呀是呀,我们有经验了,居民们也都好配合!赞!”

坐标:浦东新区张江镇

被“破格录取”的志愿者杨奶奶

沐一帆

浦东新区汤臣豪园二期,有一位志愿者奶奶。

今年70岁的杨慧芳老人,智能手机用的还算精通。一天她在微信群里看到居委正募招18——60岁之间的志愿者,虽然年龄不符,但共产党员杨慧芳,依然主动报了名。

居委会拗不过杨奶奶,在综合考虑她的健康状况后“破格录取”。

上岗前,丈夫为杨慧芳拍下了这张照片。受访者供图

她发挥专长,指导其他老年人在手机上填写个人信息和申请核检二维码,有些“同龄人”实在不会操作,她就亲自代劳。

经过几轮核酸检测,邻居们互相认识了,杨奶奶发现小区住着一些盲人居民,他们只能相互搭着肩膀来做核酸检测。

杨奶奶赶紧上前引路,照顾他们走“绿色通道”。排队时更是顺手帮他们打开手机申请好了二维码。

杨奶奶说:“盲人邻居很善良,每次帮他们操作,他们都道谢谢。今天,所有志愿者和‘大白’‘小蓝’都收获了无数声‘谢谢’”。她夸奖小区的年轻志愿者,“很会照顾我们年长者,站的时间长了,就叫我们去旁边坐一会儿。”

阳光下,樱花瓣随春风飘落,很美。

坐标: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

杨阿姨的退休生活,一点也没褪色

马作鹏

媒体人常说的“四力”,有一种是“脚力”。虹口区有位退休的媒体人,这脚力可一点都没放慢。

杨立退休后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意外成了楼组长,又顺理成章成为海怡花园社区志愿者。“平时也就发个通知啥的,不累,好玩。”杨立打趣。

杨立化身“大白”,组织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

上海此轮疫情防控,杨立似乎回到了从前,在一线体会着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她说:“4月1日,浦西封控。相关工作要通知到户。我家一梯两户16层,好在有电梯,跑起来方便。3月30日晚饭前,我拉着儿子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把住户拉进楼组微信群,方便大家第一时间知晓信息。”

楼里常住人口100人左右,有八旬老人、有独居者、还有几个月的“小毛头”,中风病人和肿瘤病人,都要重点关注。

“封控前,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提醒买菜配药,就怕发生意外。怕啥来啥,8楼老李突发肠梗阻,电话打给我。按照预案,楼组长报居委、居委报街道,通过绿色通道,老李顺利住进区里指定医院,一点没耽误。”杨立说。

她自豪地表示,“我长期从事新闻采编,脚力不错,也有一些组织能力,发挥了作用。”她与楼里8名志愿者自发组织,帮居民拿快递,每天晚上8点之前清运生活垃圾,组织居民排队做核酸……

坐标:杨浦区控江街道

热心“小美女”,一线战“疫”忙

马丽

“居民朋友们,一户一根线,每户与每户前后保持2米距离,打开二维码,屏幕调到最亮。”随着社区民警高喊,我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

我平时就很外向、热情,一听说小区要招募志愿者,我第一时间报名。

4月4日一早,我还没完全从睡意中解脱,就化身“大白”站上志愿者岗位。

我(前排中间)和小区志愿者合影。王威 摄

早上6点整,核酸检测开始。凌晨,社区人员还在线上开会部署,为了尽量减少居民接触,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后,在小区3组核酸检测的三条出口通道,给居民每人分发连花清瘟,让工作更有效。

我负责40号楼居民的核酸检测协调和登记,帮助不会登记核酸检测二维码的居民。

大运盛城小区近一千六百户,四千多居民,为了避免聚集,小区按照楼栋顺序一栋接着一栋下楼,志愿者提前十分钟叫门牌号。

“40号楼可以下了。”志愿者负责人费柳琴一声令下,我就在40号楼的群里呼叫起来,18户人家10分钟内陆续下楼,快速完成核酸检测。

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行动不便,又搞不定二维码,很急。我看老人家手机没有网络信号,就打开自己手机的个人热点,先帮他连网,再登陆健康云小程序登记信息,不一会儿就搞定了。老人瞬间松了口气。

近四个小时,小区完成了4000多人的核酸检测。

以前,大部分邻居我都不相识,这几天的志愿者工作,让我收获了和睦的邻里关系。

坐标:浦东新区曹路镇银丰苑

“我”和“我们”都在路上发光发热

葛俊俊

早上8点,来自江苏泰州的医护团队赶到我们小区,志愿者已经忙活起来。他们沙哑地喊楼,反复要求大家保持2米间距……

经历了前后5次核酸检测,志愿者和医护的配合愈加熟练、默契。协助医生扫码、拿采样管、扯标签……一步步井井有条。

“其他小区都羡慕我们有这支志愿者团队。”14天小区封控,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顾佳珍在志愿者中,感受到磅礴的青春力量。“他们为核酸检测保驾护航,还是保障居民生活的投递员。他们组建了爱心群,囤了一些物资帮助有困难的老人。”

自豪的是,我也是其中一员,职责是整理物资货架。

我正在整理货架。银丰苑居委供图

我所在的银丰苑,是大型动拆迁小区,共有门栋164个,1942户居民。当一份份物资经我手拎进来,我切身感受到防疫人员的辛苦,短短数米距离反复往返,4月初的天气里热出一身汗。

上海虽按下暂停键,但“我”和“我们”都在路上,出一份力,发一束光。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