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一周年 国内国际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
人民网上海3月2日电 (董志雯)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向内陆南北两向延伸拓展,构建“一核两带”的布局。
今天,上海市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介绍,一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聚焦“五型经济”发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税收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9.1%。
总部型经济加快集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全市新增数11.4%,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400家。
与此同时,商务区创新型经济持续增强,新增法人企业同比增长45%,重点产业新增企业数占比超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加速科技创新联动、科技要素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开放型经济联通共享方面,商务区国内国际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等贸易载体加快建设。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累计吸引35家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入驻,联系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初步形成全球化贸易投资服务网络。
在流量型经济方面,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客流量同比增长17.4%,虹桥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3%,展览面积468万平方米,接待超470万人次。第四届进博会安全、成功、富有成效。成功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分论坛,海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共建共享,发出虹桥声音、贡献虹桥智慧。
在服务型经济能级方面,商务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注册企业数分别比全市平均占比高54.4%和17.7%。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建立“虹桥国际服务商联盟”,启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
为了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上海聚焦顶层设计,还发布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质的国际化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商务区围绕国家《总体方案》明确国家事权的29项政策,出台一批实施细则、推广一批应用案例,已落地实施26项,落地率近90%。
其中,进博会期间实施的19项创新政策实现了常态化。商务区成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区域之一。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成开通,网络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在提升开放枢纽核心功能,区域发展彰显新动能方面,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商务辐射效应逐渐显现。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做大。进博会“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集聚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万多种商品,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一批功能平台集聚发展。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成效显著,获得“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虹桥园”授牌,引进人力资源类企业近60家。已有24家律师事务所、1家公证机构入驻“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
商务区大会展品牌形象也日益凸显。商务区加快构建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国际品牌重要展会与配套企业,建设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会展相关企业164家,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商务区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升级。商务区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取得新进展,沪苏湖铁路、嘉闵线等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综合交通枢纽西交通平台改造、机场联络线,以及轨交2号线、13号线、17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联动服务长三角方面,商务区发挥其优势,推动长三角高端服务功能共享共用,畅通长三角特色政务服务,开展空间规划协同研究,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
在长三角产业联动方面,商务区与“两带”政府加强工作对接,建立政府间战略合作、区域沟通联动机制。相关四区与“两带”市区县围绕航空服务、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生命健康、商务商贸、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各方联动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精准化”“专业化”把握产业发展导向,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在促进长三角企业互动方面,商务区以长三角城市虹桥“会客厅”为载体,为长三角企业人才招引、科研孵化、市场推广等提供渠道。“虹桥国际服务商联盟”为长三角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服务。虹桥企业服务中心面向长三角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受理、外国人工作许可受理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