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东方七日谈|破堵点,上海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田泓
2022年02月22日18:49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2月19日,总投资28亿元的宁德时代项目在上海临港开工建设。该项目致力于研究低能耗长续航动力电池系架构及控制系统集成开发和应用,将系统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快充等行业关键痛点。

此前数天,总投资37亿元的华勤技术“汽车电子临港研发总部”和“智能制造基地”也落户临港新片区,将为客户提供“网联化”和“智能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文汇报》2月20日二版

在上汽集团、特斯拉等企业的引领下,临港已然成为电动智能汽车新赛场。宁德时代、华勤技术等企业的相继入驻,无疑对打造新汽车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凸显了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等,扩大有效投资。

上海对此早有计划——着力增强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产设备、零部件、材料、设计软件等补链强链固链计划;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攻关和产业化。与此同时,各区也相继推出补链固链计划。

新年里,美的、华为、上海家化等知名企业在上海青浦多了一个新身份:“链主”。青浦区正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力争用5年左右,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链主”企业,进一步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首批8条产业链已发布,以“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产业领域为重点,每条产业链均明确“链主”企业和“链群”企业,并明确一名区政府领导作为“链长”,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链办”,“链长”要牵头负责推动产业链发展。

当好“链长”,说到底就是要瞄准核心环节,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供给堵点,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这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对现有政策和体制实现创新突破。

还是临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近日通过审议,将于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临港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其核心内容彰显了新片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从投资自由、贸易和运输自由、资金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便利和人才保障、数据流动、前沿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高质量高效率建设。

“临港条例”完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氢能等前沿产业发展的基础法制保障,推动自主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允许区内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积极探索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相关准入条件等,进一步推动临港新片区经济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当好“链长”,不能只谋自身发展,还要强化核心功能、扩大服务辐射,做好分工合作。

长三角是上海发展的纵深腹地,上海是长三角出海远航的龙头,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即将迎来周年。29项政策支持措施已经落地26项,一批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一批实体平台,能级持续提升,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显现;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圈等一批依托毗邻区、聚焦产业链的合作平台,加快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效应,正在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虹桥从上海的西大门,变身长三角的会客厅。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今年首次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上海签下53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54.4亿美元。上海持续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外资“喜欢上海的理由”。这是对上海“链主”地位的肯定,亦是期望。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