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海关有人“封闭”28天,面对入境旅客,他们最会察言观色
1月28日,离别日。胡文君和李晨阳等一批浦东机场海关关员,与家人告别,开始连续工作14天,再接受7天隔离,到2月18日才能回家,进行7天居家隔离。由此,他们妥妥错过除夕、元宵,乃至孩子寒假结束的开学日。
这是一群奉献颇多却甚少被公众所知的群体。去年6月17日,根据部署,浦东机场海关高风险卫检岗位,开始实施“14+7+7”封闭管理。迄今,“进封闭”关员达17批共796人次,其中参加2次以上者占比30%,最高者已完成5轮封闭。
凭借专业素养迅速判别处置
1月28日晨,李晨阳告别丈夫,加入登临检疫封闭组,人称“飞鹰队”。在丈夫眼中,自2019年9月结婚以来的三个春节,新娘都在抗疫。
李晨阳所在飞鹰队,当天下午负责的首个航班来自首尔。此前,后道负责旅检的胡文君已掌握机上乘客信息,通知李晨阳务必重点关注某座一申报新冠既往史且自述有症状旅客。飞鹰队登机完成检疫程序后,迅速找到那位旅客,并请他第一个下机,直接转运送医,以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其他旅客风险。一股兴奋,短暂压制住了与家人分别的惆怅,李晨阳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封闭组称为“开门阳”。
外防输入的关键在口岸,口岸重中之重是机场。去年6月起,上海对浦东机场区域内直接接触国际旅客、入港货物的保障人员,实施“14+7+7”封闭式管理,以严丝合缝的闭环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所谓“14+7+7”,是指这些一线人员先进行14天在岗工作,期间由专车在工作地与集中居住点之间提供接送保障;随后7天离岗,在专门的隔离酒店进行健康观察;再接下来7天,进行居家隔离。
李晨阳,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现为浦东机场海关值机处科员。凭借专业医学背景,她在2020年3月立下大功——某航班中,她筛查出5名在伊朗留学的中国学生,当时学生们测温均正常,但当她接过旅客健康申明卡时,听到其中一人一声“谢谢”中含极易被忽略的鼻音。她随即对这名学生开展流调,安排他优先下机,并提醒旅检同事务必进一步重点排查。两日后,该学生被证实为阳性病例。
抗疫以来,李晨阳已登机检疫上千架客货机,对流程相当熟稔。但1月28日下午一个法国航班,情况有些复杂。
登机后,她先查看航班总申报单和乘务长报告单有无异常,并向乘务长询问证实,随后进行中英文广播,告知旅客关员正进行登临检疫。随后的客舱巡查颇考验功力。在客舱通道内,她要依次观察两边旅客,看见有人戴有呼吸阀的口罩,须用备用医用口罩及时为旅客更换。与此同时,她会留意旅客是否对申报有疑问,同时察言观色,在230余名旅客中迅速找出需重点排查者。
旅客啥情况都有。有些在健康申报中误将“阳性”看成“阴性”而作勾选,需要询问排除;有些是有当下重点疫情国家旅居史,多不可放过;还有些自述有类似症状,但需区别对待。如部分旅客称呼吸不畅,实源自哮喘病史,还有人自述肌肉酸痛,因刚打过疫苗。面对这些干扰项,李晨阳要根据旅客核酸检测证明、体温及自己的专业素养果断判别处置。最终在该航班中,她找出十余名旅客,通报给后续旅检再做重点排查。
输入病例描述中透露海关之功
浦东机场海关旅检处科长胡文君便是后道环节,她所在的旅检封闭组,被称“红四团”。
胡文君上午9时半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已完成了4个进境航班700余旅客的排查,其中凌晨5时两个航班,6时多又有两个。她和其他封闭关员一样,4时半起床,5时不到便从集中居住点坐专车前往工作地,换上防护服上岗,等待航班落地。一般来说,每晚做到10时可下班,但有时遇复杂航班,也会有凌晨两三时才收工的情况。“早起床的同事做到中午,就会由稍晚起床的同事顶上,封闭组排班调剂分工已经很默契。”
这个冬天以来,海外新增病例迅速增长,这也体现在了入境上海的航班中,“昨天一个欧洲航班,仅自主申报有既往史的旅客就多达11人。”
但面对输入压力,浦东机场海关不慌,因为关员们早已告别了疫情发生之初的人海战术。胡文君告诉记者,浦东机场口岸已被科技赋能,旅客下机后在旅检大厅首先会遇到多功能分流机,分流机可一机搞定扫码采集健康申明信息、自动测温、人脸信息采集等任务,对有症状、高风险或健康申明信息有误人员亮红或黄灯,对无异常旅客亮绿灯,从而实现不同风险等级人员的提前精准分流。
“自动分流机前,旅客无需摘口罩,哪怕是高级别的N95,也只要把额头充分敞开,体温就能被精准识别,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
而对于亮红或黄灯的疑似风险旅客,胡文君会进一步开展流调和医学排查。事实上,在上海每天发布的有无新增境外输入病例的描述中,由海关筛选出的高风险、后被确诊旅客,和在统一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后被确诊的旅客,描述不同。前者往往表述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后者则表述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微妙差别中,体现出海关提前筛选、减少污染扩大的专业贡献。
争相进“封闭”换来城市平安
胡文君在旅检处还负责排班。谈及同事们争相在过年时进“封闭”,她瞬间破防。
她说,有些同事,平时负责孩子接送,难得春节孩子放假不用接送,赶紧“进封闭”;有些人,另一半也在口岸工作,同样执行“14+7+7”。太太刚出“封闭”,老公立马“进去”,照顾家里病重老人的任务无缝衔接;还有些,因本就是上海人,平时见家人相对容易,所以想把团圆的机会让给返乡过年或把父母接到上海来的外地同事们;更有超级替补,谁报名“进封闭”后突遇状况,作为单身关员,二话不说顶上……
胡文君自己,两个儿子,大儿子13岁,在1月28日一早与母亲道别时,委屈道:“妈妈,你回来时我都开学了……”
胡文君坦言,各年龄层次,各有各的困难。“进封闭”,对年轻人意味着耽误谈恋爱和读书深造;刚结婚生娃的,孩子照顾不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可能错过孩子中高考。“抗疫至今,几乎所有同事都哭过,但大家都无比自觉,因为很清楚,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
事实上,还有一种苦,是明明在除夕前下了国门一线,却依旧无法与亲人团聚。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处长郭裕彬于1月28日结束了连续14天在岗,进入到下一个“7”,即在隔离酒店进行7天隔离。这一隔,隔开了与亲友的年夜饭,隔出了无限孤寂。
但他们的默默付出,换来了国门、城门安全,换来这座城市中多数人能安心过年。
2021年全年,上海海关在一线检出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总数位于全国海关首位。抗疫迄今,上海未发生一起因境外输入病例而引起的社区传播,身处国门一线的海关关员自身也做到了零感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