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研发经费连续4年超4% 顶尖论文产量占全国30%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2021年,上海全社会R&D经费投入170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为4.1%左右;大科学设施聚集效应凸显,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装置、转化医学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试运行;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三大顶尖学术期刊(CNS)上发表论文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21上海科技进步报告》近日火热出炉,一组组耀眼的成绩勾勒出2021年上海科技创新的矫健步伐。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是体现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研发经费投入不像基建、产能等固定资产投入,不会立即产生效益。研发经费支出发挥作用,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甚至“不计回报”的过程。继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首次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4.16%之后,到2021年,连续四年超4%。据测算,这个数字已与纽约、东京、苏黎世等全球重要科创城市的研发强度不相上下。连续多年持续不断的强投入,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去年,上海牵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929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472项。作为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装置、转化医学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试运行。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包括硬X射线预研项目、量子信息技术、硅光子、超限制造等。张江科学城标杆地位加速提升,科学城面积由95平方千米扩大至220平方千米,首轮73个“五个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用,第二轮82个项目超过半数已完工,第三轮102个项目全面启动,71个已开工。
在推动科学前沿布局方面,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人类表型组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稳步推进;牵头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10余项重大项目;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脑机接口、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等专项完成立项。基础研究领域,2021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CNS)上发表论文107篇,占全国总数的29.8%。
科技战“疫”中,上海去年共有8款检测试剂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二,检测试剂累计发货超3亿人份,出口58个国家。微技术工研院生产的额温枪核心部件——红外传感器芯片产量居全球第一,两款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药物获国家应急项目支持,已进入临床试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