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
今天(1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纲要》和《规划》)相关情况,公布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明确“两步走”的总体目标
此次发布的《纲要》和《规划》,提出了上海未来十五年和“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2+10”目标体系。
“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2025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1400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
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7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0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
不断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自2004年起,上海连续编制了两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到2020年底,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21件,实现了“十三五”预期目标。
近年来,上海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介绍,在制度创新方面,于2020年出台上海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1年出台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批先行先试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
在机制创新方面,2021年,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高院先后出台两个实施意见,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
自去年11月民事纠纷诉调对接试点以来,已累计受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173件。近期,将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此外,将会同市高级法院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机制建设,在相关制度完善和调解员专业化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时,着力提升诉调对接的办事便利化程度,深化知识产权纠纷在线异地调解等模式创新,进一步压缩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周期,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推动“沉睡专利”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目标。芮文彪局长介绍,市知识产权局以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为抓手,实施了一批知识产权运营项目,推动“沉睡专利”向中小企业实施转移转化。
同时,在浦东新区、徐汇区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平台建设,发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功能,2021年完成知识产权248宗交易额超24.3亿元。
另外,还面向企业、高校、园区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创建,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引导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指导,聚焦重点区域、园区建立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8家、商标品牌指导站77家。
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形成以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为“底座”、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为”天线”、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为“区块”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同时,将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及质物处置机制,研究多元化风险补偿办法,让知识产权金融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晓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