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昂扬前行中,不忘朴素的力量——刘健接受“2021对话区委书记”节目专访
在金山支线铁路道口,区委书记刘健与百姓亲切交流 通讯员 裴元欢 摄
金山是如画般多彩的。渔村老街,古朴亲切;花开海上,唯美动人;城市沙滩,惬意浪漫;万亩粮田,生机盎然;产业园区,智慧高端。
然而这一次,录制《2021对话区委书记》时,金山区委书记刘健却没有带大家去这些“招牌”之地,而是选择了一条小路、 一个食堂。
为了谁
2015年6月,时任市经信委副主任的刘健告别工作了七年的岗位,履新金山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职。此前,长期从事信息化推进和综合性规划工作的他,几乎一直是与最先进的技术、最顶尖的企业打交道,回忆起当初忽然被派往远郊工作时,刘健坦率地说:“是有那么一点水土不服。”
当时在金山,大多数村里的人还玩不来智能手机,基层对于信息化的设施设备更是接纳度不高。到一线调研时,刘健常常会感到“语言体系有些对不上”。不过,随着不断地坚持在田间地头走访,刘健慢慢找到了一根可以有效链接沟通的“天线”。
“原来从事信息化工作时,我们一直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导向,做有价值的、有效益的信息化。后来我发现,这个准则在基层开展工作中同样适用,想让百姓满意、企业认可,只要时刻记得以需求为先导,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好,因为这是最朴素的力量。”
六年间,这份确信从未改变。
今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寻常日子,刘健到石化街道调研加装电梯、环境整治工作时,偶遇了一条小路。这是一条横穿金山支线普速铁路线,因为“走的人多了”而形成的小路,道路坑坑洼洼,地上到处是杂乱的碎石,周边没有路灯和任何警示标志。
“当时我感到这样一条依然有火车通行的路,实在不安全,但也意识到,一条被人们自然踩出来的小路,其背后一定有着居民最实在的需求。”刘健回忆说。
一番调研下来,原来这条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铁路,在2010年从客运线变成货运线后,每天往返的班次就锐减到一至两次,经过时间也很固定。而在该铁路沿线分布着五个居民区,住着三万多人,每天北面的人到南边买菜,南边的人到北面散步,或是到对面上班、上学,只能绕行半个小时去走唯一的一个正规道口。
“实在太不便当,后来我们就在小区正对着的这里走出一条路,出门一穿就过去了,五分钟不用,不过下雨天,路就不大好走,泥泞,积水也很多。”一位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居民告诉刘健。
一边是周边三万居民出行便利的诉求,一边是非正规通行道口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天刘健就牵头督促石化街道成立专班,对接铁路、区交通委等部门,将这条“野生”小路收编为有着规范管理的正式道口。
在“对话区委书记”节目访谈前的调研中,刘健特意选了一个下雨天,第三次带队前往,因为他想看看这条小路是否经得住考验。
从前的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通道两侧围墙上也画上了鲜花和大海……可在刘健看来,这些还不够,“警示牌要标记得更清楚一些”“推车、坐轮椅的人跨过铁轨还要把车抬起来,看看能不能和铁路部门沟通把它做平”……
一条小路,三次到访。刘健说,希望给各个街镇、部门树立一个导向,做任何事都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哪怕事情再小。“十四五规划也好,区第六次党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也好,金山未来的美好蓝图我们已经画好了,接下来就是靠实打实地做。做的过程中,不能总盯着‘高大上’做,老百姓眼前的事不管,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为了谁’的问题,所有的蓝图与发展,都应该是为了人民。”
依靠谁
“有荤有素,只花费了十几块。”这是刘健第三次到“上海味缘食堂”吃午餐了,之所以如此眷顾这里,是因为在他看来,这里可以找到区域发展要“依靠谁”的最佳答案。
这是一家坐落于金山工业区的食堂,原本它只是其中一家企业——上海皓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内部食堂,当初建这家食堂,是基于留住公司人才的考虑。
占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的金山工业区,现有在地企业近400家,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周边餐饮配套有限,又因为园区面积广阔,统一建食堂也不现实,所以吃饭问题,一直是让各家企业头疼的事。“要想留下员工,先要拴住员工的胃。之前公司都是帮职工订盒饭,口味一直差强人意,大家吐槽不断,所以我们就决定多投入一些,给员工好好建一个食堂。”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回忆说。
这个食堂不建则已,建了以后“优秀”得让人有些意外。皮座椅、大沙发,还有通过托盘感应系统自动计价的黑科技,每天的菜单更是写满红烧肉、基围虾、清蒸鱼……食堂开张后,员工们幸福感爆棚。
口罩防得了病毒,挡不住饭香。每天一到饭点,诱人的香气从这家企业飘出,不断弥漫,让周边企业的员工们羡慕至极,可羡慕也没用,外卖盒饭还得继续叫。
不过幸运的是,食堂运营不久后,皓月电气发现自己的供餐能力远远超出员工所需,是“只求自家饱”还是“有饭大家吃”?在和园区管理者沟通后,皓月电气决定选择后者,将食堂开放出来,共享给周边企业员工,让大家分享这份“热腾腾”。
这个好头一开,示范效应迅速扩大,一家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企业也开放了自己的食堂,园区企业之间就这样在“饭香”中拉近了距离。从前是各管各家门,各赚各家钱,可现在大家开始走动起来,你家分享食堂,我家就开放出咖啡休闲区,他家则共享出健身房、图书馆……大家学会了共赢。
“非常小的餐厅,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实际上是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任何发展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一头热,它一定是由广大企业、百姓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大合唱’的局面。我们提倡金山未来的发展,要构建一个人人尽责、人人履职,人人参与的治理共同体,这才是稳健前行的坚实力量。”刘健说。
我是谁
“企业回馈社会,不是一种理所当然,我们应该去思考,自己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要想让区域发展有更多的‘依靠’,就必须弄明白‘我是谁’,找准自己的方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刘健如是说。
在刘健看来,除了常说的“店小二”式的为企服务,还要打造良好的区域综合环境,才能让金山犹如一块磁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人。
“金山要撕掉三个旧标签”。
污染化工、传统农业、落后远郊,长期以来,外界对金山的印象始终留有这样的烙印。近年来,金山在“撕标签”上一直不遗余力。以整治化工污染为例,2015年至今,金山投入超过300亿,开展两轮环境综合整治,关停企业286家。
“偷排偷放的行为一旦被发现,立即严惩,如果不及时整改,无论税收多少,都要淘汰出局。”刘健说。严规之下,企业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深化治理,金山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良好的环境又吸引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扎根,使得区域产值和税收不降反升。过去五年,先后关停了占比达53%的企业的金山第二工业区,“腾笼换鸟”后实现高质量发展,产值增长90%,税收增加1.75倍。
在撕旧标签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我是谁”尤为重要。
“要撕掉的是前面的定语,而不是要将根本也一同撕掉。”刘健说,“把挑战转变为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化工,如果能级提升了,发展成绿色化工、高端化工,它就是好产业;农业,在米袋子、菜篮子这些基本功能之上,打造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那未来的乡村农业就会焕然一新;远郊,换一个视角,如果站在长三角看金山,这个区位反而成了一个中心。”
刘健坚信,在被重新定位之后,“化工、农业、远郊”,完全可以成为金山的三张金字招牌。
金山,在喧嚣中不忘宁静的力量;在奔跑中不忘稳健的力量;在昂扬前行中不忘朴素的力量。
(原载于12月8日“话匣子” 作者 汤丽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