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荟中欧2021”第七届中法投资论坛成功举办
聚焦“双碳”目标 探索未来发展新机遇
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法中交流委员会、法国中国工商会联合举办的“智荟中欧2021”第七届中法投资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中法新能源产业合作:开启新篇章,共享新机遇”。
本次论坛以绿色能源与电动汽车产业为切入点,围绕“双碳”目标,基于中法两国政策如何相互借鉴,两国产业界在绿色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以深入合作和协同发展等问题,探讨了中法新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多位来自两国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讨论。百度、今日头条、微博、中国证券报、爱奇艺、凤凰、鲸平台等多家媒体平台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报道。
中法两国产业界合作前景广阔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会长柯灵(Didier Kling)先生致欢迎辞,法国前总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致开幕辞。
汪泓院长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当前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复苏发展,在绿色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
她强调,中法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理应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为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中法两国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治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多个方面,拥有广泛的共识和可协作的产业布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和机遇。
未来中欧将继续担负起促进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命,借助于中欧欧洲论坛的高端平台,推动和加强中法工商界的持续对话。并积极围绕“绿色能源发展”与“碳中和”领域展开积极研讨,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法国企业坚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贡献力量,为全球的绿色发展贡献中欧智慧。
柯灵在欢迎致辞中表示,面对当前依旧复杂的国际局面和时代挑战,严峻的环境问题足以将世界各国凝聚在一起。本次论坛召开的目的,就是探讨企业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所做的事情,以及未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他指出,中国政府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项保护地球环境的至关重要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国应在创新、技术方面分享经验,加强沟通合作,为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竞争世界,促进合作才是上策
拉法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典范,疫情当前,学院仍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并在推动中欧合作交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碳中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拉法兰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动员大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电动汽车行业为切入点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他指出,全球节能减排、治理环境,交通出行当居首位。既要确保出行正常有序,同时也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他强调,中国和法国正在为智能汽车、数字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开多方面的交流,为创新合作做出各自的贡献。最后他呼吁,在当前充满竞争的世界中,促进合作才是上策。
“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全人类命运,蕴藏新机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芮萌,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处商务投资参赞、中国区商务投资处主任范迪博(Thibaut Fabre),远景动力全球执行副总裁韩灼博士,圣戈班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Ludovic Weber 四位嘉宾立足各自专业领域,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展开讨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基金会理事、国际化顾问徐波博士主持讨论环节。
圆桌讨论
芮萌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关系全人类命运。他从四个方面就身处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做了详细阐述。
首先,从中国自身发展来讲,“双碳”承诺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芮萌指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经济体,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其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今天“碳中和”已经成为新的外交语言和政治语言,气候变化关系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和未来,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主动参与“碳中和”并作出承诺,是中国强化和国际社会战略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三,从中国自身发展战略角度考虑,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为匮乏,原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但中国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较为丰富,因此推动能源结构从石化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化,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第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很好的调控手段。让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依靠清洁能源发展起来,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版图从东部向西部的转移和平衡。最后他指出,中国预计到2030年达到“碳达峰”,未来9年时间将投入27万亿,从碳市场和碳金融产品角度来看机遇巨大。他强调,“碳中和”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从本质上来讲它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关乎需求、生产、技术、制度,乃至文化系统的变革。所以它不仅仅会改变生产,也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碳中和”能够从根本上重塑整个生产要素,特别是通过碳交易来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技术升级需要资本,资本又推助了金融市场发展,资本的流入又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碳中和”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也关系到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Ludovic Weber就企业如何将“碳中和”作为一项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加快推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发表观点。他指出,圣戈班集团作为法国知名建筑企业,必须要有比做生意更高的追求。圣戈班每年投入1亿欧元专门用于低碳产品的研发,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30%的碳排放。他谈到,除了研发投入,企业内部还设立了鼓励低碳减排的奖金,动员整个企业参与到降低碳排放这项伟大事业中。最后,Ludovic Weber表示圣戈班集团将加大对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在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等方面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韩灼分享了远景动力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领域的探索。他表示,“碳中和”在各个国家的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术层面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未来人类面临的将不止是一场能源革命,而可能是一场新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他指出,电动汽车作为交通行业的先驱,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电动汽车行业、电池行业还会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远景动力将围绕智能物联网持续创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令交通系统和能源系统更加高效协同。他最后总结道,“目标达成需要各方的合作,需要技术的创新,远景动力愿和大家一道,携手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范迪博(Thibaut Fabre)就法国企业如何在中国取得发展,以及中法如何加强合作等问题发表看法。他强调,世界各国不应以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看待法国。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素来以时尚闻名,也对新兴材料特别是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日益看重;法国也并不只是浪漫主义国家,还拥有创新型绿色经济;法国不仅是文化大国,也将会积极参与到共建世界美好未来的行动中。同时他指出,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也正在觉醒,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绿色”“低碳”承诺。法中两国企业要抱有共同的理念追求,为成为国际性的领先企业而积极行动。未来法国将投入300亿欧元发展绿色产业,其中有一大部分将用于能源转型,加速绿色水电、电动汽车、低排放飞机的研发和使用,法国的所有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都将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