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让更多百姓尽快搬离蜗居!”上海旧改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唐小丽
2021年11月08日12:24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今年6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正式签约率达到98.8%,提前生效,标志着北外滩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该项目由10个街坊打包组成,涉及居民6000余户,是虹口区有史以来覆盖街坊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旧改项目。

现场一片欢腾。欢呼声、锣鼓声、管乐声,此起彼伏。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举着标语手持牌,有的挥舞着国旗,有的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大家互相道喜祝贺,合影留念,依依惜别并相约再见。

“让更多的百姓尽快搬离蜗居!”短短12个字,背后是整个旧改团队几年的艰辛付出。

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签约现场。北外滩街道供图

69岁的杨凤荣,原先三口之家挤在22平米的老屋中,这次选择了位于宝山顾村的征收安置房;居民张扎根家原先住得更艰苦,一家四代6口人,挤在24平方米的旧里房屋中,这次选择了奉贤区的征收安置房……

“在北外滩,当旧改地块传来启动消息要做征询的时候,只要走进这个街坊,就能看到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每当宣布旧改成功那一刻,老百姓的那种欢天喜地、锣鼓喧天。我们知道,这就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梦。”虹口区北外滩街道领导感慨道。

无疑,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发展。

山寿里塘沽路124号,是居民李阿姨的家。破旧的木门里,一个简单搭建的灶头,一个只能冲澡的卫生间,没有抽水马桶,落满灰尘的杂物堆满角落。这间两层的老房里共有3户人家,都住在二楼,李阿姨和儿子蜗居在正中央的一个小房间里。一楼是公用的灶间,但由于面积实在太小,其中两户人家做饭的灶头只好搭建在二楼的过道里,每到傍晚,老房里便烟熏火燎。最让李阿姨无奈的是,每天都要上下坡度近60度的楼梯,虽然每次都小心翼翼地侧身上下,但最近几年,她仍从楼梯上摔下来近十次。

山寿里居民家中的公用灶间。北外滩街道供图

近两年,眼看周边的房屋相继成功动迁,李阿姨既羡慕又期待。2020年5月底,终于轮到李阿姨家开始签约了。“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是我们改善居住环境的好机会,苦日子终于要结束了。”选择全货币签约的李阿姨6月初搬到已经找好的过渡房居住,然后看房、买房,接着就是入住新房了。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很多居民可能一辈子也住不进新房子。”时宁很是感慨。时宁退休前是北外滩街道的一名居委书记,家也住在北外滩。2013年,时宁所在的高阳路91号地块启动旧改,“那时候,很多邻居都是煤卫合用,油盐酱醋搅在一起,洗澡上厕所都要排队。到了晚上,经常看到有老人在外面踱步,问起来,说是在家也不敢开电视,房子太小,怕吵着正在学习的孩子……”

在北外滩,嫁到旧城区几十年的老奶奶说“这辈子能用上抽水马桶,就是她最幸福的事”。疫情防控期间,旧里街坊是最揪心的地方,四通八达的弄堂口,给守好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里还是防汛防台期间城市运行安全最薄弱的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狂风暴雨天,经常水漫金山,群众苦不堪言。

“不能让群众拎着马桶进小康!”北外滩街道主要领导表示,公平正义是旧改征收的生命线,公平公正透明,张家可以看到王家,王家可以看到李家,各家情况全部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旧改征收的公平正义”。

2015年,时宁搬进了位于江湾镇街道的彩虹湾小区。彩虹湾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处在虹口区最北端,从一期到四期,周边配套也越来越成熟。“菜场、医院、超市,什么都有,哪天不想烧菜,走几步就有饭馆,还有社区食堂。”时宁说,“我们很多老邻居在彩虹湾又成了新邻居,大家日子过好了,精神需求也多了,小区里还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现在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位于江湾镇街道的彩虹湾小区。虹口区供图

北外滩的旧改工作正是上海旧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市、区有关部门把旧区改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办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打好旧区改造攻坚战,旧区改造呈现出加速推进的良好态势。

对此,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表示,旧区改造是民心工程,推进旧区改造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今年,上海的旧区改造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今年也是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关键一年,要谋定快动,能快则快、能早尽早,全力跑出旧改“加速度”。

据上海市住建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上海中心城区已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2.7万平方米、3.7万户,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04%、110%,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随着上海旧改工作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责编:唐小丽、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