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培养更多未来大国工匠
“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人民网上海11月1日电 10月30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研讨活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对话交流两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8000余名来自地方有关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与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相聚云端,共议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趋势,共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策。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孙跃系统阐述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框架和产业总体情况,并提出推进实施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的下一步工作考虑,即持续打造更加融通的开放生态,更加活跃的创新集群,更加泛在的超级场景,更加安全的敏捷治理。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和教育应用展望”交流讨论中,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王钧铭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会替代人工,其对人的释放会对未来产业产生更大价值;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楼晓春分享了对产业转移和职业教育适应性问题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徐国庆从信息焦虑、教育资源公平、设备依赖等角度,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反思;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万可谦认为,要防止掉入经验主义和传统主义的陷阱,全方面培养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的职业人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常务副校长葛睿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
在“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交流讨论中,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长叶银忠认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与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相适应,做好“加、减、改”;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郝云亮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学习方式,使职业能力的成长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学校应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与学校功能定位,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上海信息管理学校校长唐纪瑛结合学校实践指出,要对学生从单一领域的培养转向为符合复合型岗位技能要求的培养;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赵坚指出,要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育转型中的能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专业队伍,完善教师准入标准,实行职前培训等全生命周期培养。
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受众面,让更多与会人员参与云端研讨。与会嘉宾学者认为,数字化、智能化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要通过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动人才培养规格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