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从三尺讲台到社区花园,他是这样一位“都市农夫”

2021年10月09日14:41 |
小字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求农耕野趣,感受青草花香,很多人对此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开辟一番新天地,让万物再新生,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都市农夫”,一位社区规划师,他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样呢?他的设计在“15分钟生活圈”里,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从三尺讲台跨步到社区花园

他叫刘悦来,在同济大学教景观设计,也是社会组织“四叶草堂”的联合创始人,同时在做社区规划和社区花园的工作。

很多人认为社区花园就是在城市里面种菜,其实不然,社区花园是公共空间,公共精神的创设,刘悦来的团队在上海已经做了超过120个社区花园,从宝山区的“火车菜园”,到四平路街道的“百草园”,五角场大学路的尽头,原本都是社区开发剩余的边角料,一年四季都荒废着,在经过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阵地。

创智农园原来是一个荒废的空间,如今变成了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孩子最缺少的是直接参与空间创造的机会,而其他的空间很少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说很多小区当中,高档小区会引进一些国外进口的儿童活动设施,虽然很高档,但功能有限,而我们是通过儿童自有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自然的天地自由创造,不断地吸收自然的能量。”刘悦来说。

创智农园是上海首个位于开放街区当中的社区花园,它实现了多元参与,社区共治的实验。刘悦来的志愿者团队从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将近500人,大家一起参与种植,一起参与养护和社区绿色生活的创设,还有大量的合作者,共创团队,也带动了附近的社区、学校、和家庭的共创。

刘阿姨是隔壁国定路580弄的居民,她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就像自己家一样的。以前我就经常来,有时候没人浇水了,我看见干我会去浇浇水。”

喜欢这里的还有周围的小朋友,“我把这个农园和菜园当成我的游乐园,我可以在里面浇菜或者浇植物,还可以观察动物和昆虫。”小朋友们都激动地表示,很多在家中观察、体验不到的,在这个“自然的世界”中都可以实现。

从一片田到一扇门

多年来,刘悦来和他的团队协助过很多社区,把一些犄角旮旯的废地设计成社区共享的微型花园,慢慢地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2018年,杨浦区人民政府聘请刘悦来为五角场街道的社区规划师,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了一扇“睦邻门”。

“它的两侧其实是国定一和创智坊两个不同的社区。地理位置上大家是邻居,但居住的一边国定一是退休的叔叔阿姨比较多。创智坊这边是年轻白领相对更多。以前这里是一道高墙,3米多高,国定一的居民想到创智坊、大学路、创智农园都很不方便,要绕很远的路,超过了15分钟生活圈。”

后来刘悦来团队进行了相关的规划设计,把原来3米多高的围墙降到了2米左右,加了一道门和一扇窗。降低的围墙采取透空的方式,南边、东边围墙破墙安装栏杆透绿。当时杂乱无章的绿化部分,经过设计改造成社区花园。在一扇睦临门的基础上,让国定一社区和创智坊社区通过一条长长的睦邻绿色带彼此联通,把30多年来一直没有联系的两个社区,通过睦邻门把大家联接在一起,“当时大家非常地兴奋,确实觉得方便多了,慢慢大家的交流也多了,也搞了很多联欢会,包括百家宴等等一系列活动。”刘悦来说道。

从一扇门到一条街

以前在国定支路上。有几个荒废的保安亭。前两年沿线小区完成了美丽家园改造,大家对公共道路上的配套设施也期待起来。刘悦来的设计团队也协助进行了定位和设计,根据不同区位进行了功能配置,与居民协商共创,也引进社会力量,打造大睦邻生活圈的能量补给站和自助的服务空间。

党群服务站本身也非常接地气。不少退休的老党员有再学习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为此党群服务站还设置了学习区,老人、孩子都可以使用。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么多的公共空间,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刘悦来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社区的主人,为自己的家园更加美丽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自己生活更加美好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从2016年到2021年,我们做过的项目超过120个,也获得过非常多的荣誉。其实这些不仅是对我和团队所秉持的理念和设计的肯定,更多的是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刘悦来说。

老百姓家门口的资源越来越丰富,环境越来越宜居。人民城市人民建,刘悦来希望这些社区花园,每一个都能像野草一样,根深深的,不需要谁去给它施肥浇水,都可以自然成长、自我滋养,形成大的绿洲,逐渐连接、逐渐蔓延……什么是理想之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共享空间,共同成长。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