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6年上海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目前已有180余个项目落地,还会进一步扩大全市覆盖规模。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指的是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注重规划统筹,比如在规划范围上强调“整区域”;关注“全要素”,规划方案包括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以及城市家具等各方面;实施路径“多手段”,通过城市更新、土地出让等各类建设项目去挖掘空间资源,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包括政府投入、社区基金会支撑、企业代建等。
建立统一标准,涉及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和宜养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标准。“宜居”重点关注可负担、可持续的社区住房供应体系,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全龄关怀的配套设施和智慧服务以及社区空间韧性安全等;“宜业”提倡社区拥有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创新创业成本可负担,就业服务无距等;“宜游”强调社区休闲空间丰富多样、无处不在,休闲空间体验多元,社区空间慢行友好,出行低碳便捷,社区风貌彰显等;“宜学”提供丰富充足的学习体系,包括托育无忧,终身学习等;“宜养”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生活,包括老有所养,全时健康服务等。
构建行动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基层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推进实施。尤其特别的是,社区居民是行动的关键主体,全过程深度参与;社会组织与社区规划师是行动的重要力量,承担更多专业社区服务供给和技术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