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如何让新思想真正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复旦附中的这堂思政课有了答案

2021年09月26日11:01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9月26日电 (董志雯)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以“聚焦新思想铸魂育人,增强高中生‘四个自信’”为主题的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主题教研活动正在进行,吸引了师生的兴趣,引发强烈共鸣。

复旦附中作为读本试教试用的学校,更是率先探索了读本教学的具体路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郭娟介绍了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理念与做法,复旦附中秉承“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理念,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聚焦课堂主阵地,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思政课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结对共建,郭书记还特别介绍了学校的“中小学生党史研习社”,在大学引领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开展沉浸式教学,切实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叶靖指出,杨浦作为“双新”试验示范区,在统编教材和读本中积极探索,努力作出有益尝试,渴望贡献杨浦教育智慧。此次主题教研,是杨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一次集中展示,借此平台,希望在思政课教学中,全市乃至全国能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推进思政课的铸魂育人效力。

4位思政课教师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的教学展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黄英樱老师、陈丽娜老师,奉贤区曙光中学的胡容鹰老师、诸丹萍老师分别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导学生学习读本,体悟原理,联系实际,畅想未来。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黄英樱老师,从学生在阅读读本时提出的问题引出议题《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议题,分三步走开展教学:第一步:读教材,悟真理;第二步,读场景,启智慧;第三步:读社会,笃志行。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陈丽娜老师,首先点明本节课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第一步:读教材,悟真理。引导学生阅读读本,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归类,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中国现代化目标变化。第二步:读场景,启智慧。引导学生分析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让学生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奉贤区曙光中学的胡容鹰老师呈现了1840到2021年时间轴,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联系。

奉贤区曙光中学老师诸丹萍通过1949至2021年时间轴中1978年和2012年这两个时间点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读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支柱,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复旦附中思政教研组不仅是杨浦的标杆思政教研组,也是上海市的标杆思政教研组之一,长期以来在高中思政教学和研究领域开展了持续、深入的有效探索,特别是去年读本试教试用试点以来,统筹思政教学、聚焦读本使用,形成了一系列想法和举措,复旦附中思政教研组组长丁恒老师介绍了复旦附中“以三读促三进”的读本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就“如何读”展开探索,尝试更深刻的理解读本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社会”等关系的新时代逻辑关系。

杨浦高中思政教研,从统编教材的试教试用到读本的试教试用,从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到读本的推进使用,探索了一系列的教学和研究路径,形成了一定的做法和经验,杨浦区高中思政教研员杨鹏老师介绍了“在实践中前行——高中读本推进的杨浦做法。”她指出,研究调研尤其是过程性调研,在课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科学分析区情、教情、学情,并出具实证调研报告,要坚持守正创新,一体化教研实践,一体化备课,遵循课标,教学实践,建立了区域教学参考资源库,并开展教学解读,解读读本与教材的衔接,梳理教材逻辑,使用议题教学并灵活运用问题教学。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庄坚俍指出,此次活动意义重大。本次活动是落实中央“三进”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举措,让新思想真正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为广大青少年培根铸魂的重要举措,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经典原著和党的重大文献、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历史视野、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以研促教。     

(责编:董志雯、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