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跨天梯

潘高峰
2021年07月15日19:40 | 来源:新民网
小字号

吴淞路人行天桥两个角的垂直升降电梯投入使用,另两个角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加梯(本版图片 警方供图)

站在吴淞路海宁路路口抬眼望,1999年建成的吴淞路人行天桥就像一个指环,将路口的四角连接起来。

当年,这座天桥曾被赞誉为解决百姓出行问题的实事工程。但时至今日,在每天翻越天桥的百姓中,多了对不便的“吐槽”声。

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现有264座人行天桥,其中有电梯的天桥133座,像吴淞路天桥这样没有电梯的有131座。普通人爬一次人行天桥,可能只是有些气喘。但在老人、病人和残障人士眼中,这些天桥就像“天梯”,让人望而兴叹。

吴淞路人行天桥还有另一重典型性——它毗邻医院,因而加梯呼声格外强烈。今年7月1日,这座天桥西北角和东南角加装的两部垂直升降电梯投入使用,另两个角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加梯。

听起来似乎一蹴而就。事实上,这座天桥的加梯之路困难重重,可以说是“一梯一方案”,一个角一个角地突破,每个角的故事都不简单。

跨越一座“天梯”,解剖一个“麻雀”。我们看到的,既有为民办实事一呼百诺的温暖,也有对未来天桥加梯模式的启迪。

一 交警为何“妥协”护送

吴淞路人行天桥所在的海宁路和吴淞路路口,是上海“三纵三横”主干道涵盖的重要路口,两条路通过路口都是11车道。因为路幅宽,车流大,所以没有漆画斑马线,天桥成为行人过街的唯一方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吴淞路和海宁路周边的交通需求不断上升,路口“四个象限”百米之内就有7个公交站点,涉及公交线路近30条,成了公交换乘集散地。

路口东北角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每天门急诊人流不亚于一座大型商场的周末客流,也是路口四角中流量最大的。过街人流中,不仅有日常通勤市民,更有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病人。对于他们来说,一座近3层楼高、50多级台阶的天桥,成了看病就医的“拦路虎”。

这种状况,感触最深的除了当事人,还有路口执勤的交警——因为爬不动天桥,很多人选择从地面穿越。这样虽然“方便”,但并不安全。这些年,这个路口因行人乱穿马路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虽说法不容情,但在生命面前,尤其是面对老人和病人,交警们也不得不无奈妥协——经常通过人工干预,护送那些实在爬不上天桥的体弱者“违法过街”。为此,虹口交警支队还向医院借了4部轮椅车,方便快速推行。

“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虹口交警支队支队长田飞的另一重身份是区人大代表,多年前,他就开始提交书面意见,呼吁为吴淞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

田飞的一次次奔走呼吁,引起了区建管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因为此前北横通道东段工程曾有过拆除吴淞路天桥的方案,加装电梯就显得多此一举,因而建议一度搁置。去年,随着北横通道施工方案调整,明确天桥将予以保留,加装电梯工程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 天桥加梯的“四个象限”,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

一座垂直升降电梯,加上无障碍通道,占地面积平均要达到10平方米。这座建成已经20多年的天桥下,并没有预留安装电梯的空间,要在不影响周边建筑的情况下塞下4部电梯,真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田飞把加装电梯的四个角,比作“四个象限”。首先施工的“第二象限”位于路口西北角。这里占用的是区里原本要建设公共绿地的土地。从建绿地变为建电梯,意味着也要调整规划。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角的破题最简单。

与之相对的“第四象限”东南角,原本是一片已经建成的公共绿地,是一个小花园。这里的难点在于,绿地里有3棵树。按规定,树围30厘米以上的树木,是不能轻易移动的,必须上报市容绿化部门批准。

由于3棵树树围均大于35厘米,市容绿化部门起初不予批准。后经各方反复协调,考虑到加装电梯确是为民办实事,市容绿化部门最终同意调整,但要求施工方必须做到拆一棵树补种5棵树。

难度逐渐升级。“第一象限”东北角与在建的第一人民医院大楼紧邻,加装的电梯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部。如何兼顾就医群众的便利性和实际使用的安全性,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建设方案为之几度调整。

最初方案是将天桥延伸为连廊,直接连进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再利用楼内电梯资源下到地面。但考虑到从天桥到医院内部有接近150米的距离,使用者不可能都是就医者,这样反给普通通勤者带来不便。

为此,虹口交警多次牵头区建管委、医院管理方、电梯建设方以及供应商等部门协商,不断调整方案,优化安放电梯井的位置。最终确定的位置充分考虑了医院新建大楼竣工后的布局,不但不影响普通的通勤者,就医的市民走出电梯后,也只需步行20米左右就可进入新的门诊大厅。

4部电梯中情况最复杂的要数“第三象限”西南角。由于空间有限,这部电梯的安装要占用一旁森林湾大厦部分通道和绿化,同时受影响的还有森林湾大厦里的一家农业银行,电梯建成后,包括运钞车在内的所有进出车辆都必须绕行。

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区土地征收部门通过征地的方式,与森林湾大厦的产权拥有方市国资委签订协议,出资补偿,取得了9.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但是征来的地一经开挖,又碰上了新的难题——这块土地下方竟然同时埋有电力、通信和供水管线,如果要将这些地下管线全部移位,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超过4部电梯的安装总和,代价巨大。

面对难题,各部门又经过数十次的实地踏勘和调研,最终敲定新的方案——通过抬高电梯,加装升降平台衔接的方式安装。建成后,残疾人坐轮椅可以通过升降装置进入电梯,普通人则可从边上的斜坡步行进入。目前这部电梯已开始施工。

三 为“应装尽装”提供借鉴

昨天,又是一个高温天。傍晚时分,家住虹口区东兴小区的李阿婆提着刚买回来的几袋熟食,乘坐吴淞路人行天桥新加装的电梯上下天桥,没走几步就回到了小区。

“有了电梯,现在去乍浦路买点熟小菜方便多了。”李阿婆告诉记者,以前要完成这样的一次购物,要么爬上爬下近3层楼高的人行天桥,要么就只能绕路超过1公里。“天气热,这电梯里还有空调,真的想得挺周到。”

老百姓的点赞,让田飞很感慨。“这件好事能办成,不简单,可以说是一道关一道关地过。”特别让他感动的是,在破解各种难题的过程中,许多原本“事不关己”的部门主动跨前、主动揽责,让人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最开始,我们和区建管委商量找谁来修电梯的时候,想到既然北横通道施工要经过这里,干脆一事不烦二主,能不能请施工方顺便把电梯也修了?”田飞于是找到北横通道工程施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城投集团第三事务部的领导听明来意,马上表示这是为群众办实事,一定大力支持,并很快明确将加梯与北横通道建设同步实施。

这并不是一句话的事。上海城投北横七标项目部负责人才明阳告诉记者,北横通道建设方案中原本没有装电梯的配套项目,这意味着要重新调整规划,并由城投集团向市发改委重新提出立项申请。市发改委了解情况后,也很快发文同意,新增“吴淞海宁人行天桥电梯项目”。

为了早建成,早使用,让市民早得益,负责北横通道东段工程施工的北横七标项目部还决定提前施工,不必等到工程修到路口时再修电梯。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得知要为天桥加装电梯,也主动提出要尽一份力,借医院改造之机,将天桥东北角那部最靠近医院的电梯工程承接下来。

虹口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孙杰告诉记者,市人大和市交通委此前已经明确,今明两年将在市、区全面启动加装电梯工作,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道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工作,实现“应装尽装”。

“吴淞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的整个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破解难题的过程,也为更多人行天桥加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孙杰说。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