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座人行天桥131座没加装电梯 上海启动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

2021年05月25日11:28  来源:上观
 
原标题:264座人行天桥131座没加装电梯 上海启动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

  对大多数人来说,步行过天桥并不是什么劳神的事儿,可是对于老人、残疾人、病人来说,如果天桥没有设电梯,登台阶这段路就显得特别漫长,甚至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市人大代表林荫茂发现,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座没有电梯的人行天桥。因为地面没画斑马线,人行天桥成了行人唯一的过街通道,有人甚至不惜违法穿马路。

  在上海,这样没有设电梯的人行天桥有多少座?它们有没有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可能?不仅是林荫茂,市人大代表孙静也对人行天桥加电梯发出追问。

  记者了解到,人大代表的“人行天桥之问”已列入人大督办推进计划。目前,全市人行天桥的底数已经摸清,一场人行天桥的适老化改造计划已经启动。

  为家门口人行天桥“代言”

  “我以往提的都是宏观的专业建议,这次我要为家门口的一座人行天桥说两句。”市人大代表林荫茂亦是一位法学专家,她说的这座人行天桥坐落于肇嘉浜路、宛平南路路口。

  5月19日,记者随林荫茂来到这个路口。这里为了地面公交、汽车快速通行,十字路口设有东、西、南三侧过街天桥。天桥共有6座爬梯,都没有设自动扶梯,桥下路面也没有画斑马线。

  “我之前一级一级数台阶,一共43级,普通行人登天桥都费力,更不用说老人、病人、残疾人。”林荫茂说,在附近居住或工作的市民无论从南往北,还是从北往南,只能登台阶上桥过街。

  正午,太阳高悬头顶,记者一步步登梯,爬完微微出汗。只见后边一位身材瘦小的白发阿婆扛着一个红色拉杆包,手扶栏杆埋头爬桥,走五六步就要放下拉杆包歇一歇。上前一问,阿婆姓宋,93岁,刚从徐家汇公园出来。

  “我每天去家对面的公园坐坐,都要经过这座天桥,老了,腿脚不方便,爬楼梯很累。手扶栏杆比较滑,我备着一只黑手套,上下阶梯戴着。”宋阿婆说,如果不爬台阶,就得绕几条马路才能到对面公园,她走得慢,大概要花三刻钟。她也不敢违规穿马路,去年就看到一位老人穿马路被撞倒。

  林荫茂告诉记者,这座天桥周边多为老式小区,老年居民较多。行人往北多是为了到徐家汇公园绿地,或者前往公交站点乘车。而往南的行人多是为了买菜购物消费,菜场、超市、银行、餐饮集中在南边。

  “肇嘉浜路街心宽带绿地当中设了一条人行步道,但上天桥太不方便,这条人行步道使用率几乎为零。”林荫茂就住在天桥附近,对此感同身受。从外观看,这座天桥的建造年代较早,阶梯设计比较陡直,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是老人,他们步履蹒跚,登梯异常吃力。记者观察了一下,70岁左右的老人过这座天桥平均要花10分钟。

  而天桥下面的场面更是惊险。不少老人就如宋阿婆所言,被天桥难住,干脆直接穿马路了。有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无法上桥,也直接穿马路了。记者粗粗统计了一下,半个小时内,违法过马路的竟有十多人。

  “解决的方案是设一条南北双向过街的人行横道线,或在过街天桥安装人行电梯。”2020年,林荫茂为此提交了一份建议。

  可加装电梯并非易事,涉及绿化、公安、交通等市区政府部门。“他们告诉我,画斑马线有难度,涉及马路中间花坛的移位,而装电梯也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光管线移位就是一大笔钱。”

  对这些困难,林荫茂认为都不应是天桥“搁浅”的理由。在填写意见征询表时,她打了一个“不满意”。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由此进入“未完待续”状态。

  两位人大代表的天桥之问

  “我不能只为家门口的居民呼吁,这是个共性问题。”今年1月,林荫茂把目光放到全市。她做了不少功课,一条路、一条路扫街,还去有关部门拉了一张单子,得到初步数据——本市共有人行天桥184座,其中143座没有电梯。

  “看到这个数据,更增添了我要为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呼吁的决心。”林荫茂说。人行天桥改造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桥面的老化、部门的协调、管线的搬迁、资金的落实等。但这些天桥一旦适老化改造成功,受益面将很大。

  今年市人代会上,林荫茂提交了全市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的建议。这次,她还多了一位“同盟”。同一个会场,孙静代表也注意到人行天桥问题。孙静发现,延安路高架沿线部分人行天桥加装了电梯,如华山路、陕西路的人行天桥。但仍有很多交通要道处的天桥尚未安装电梯,比如江苏路天桥。

  5月18日,记者来到江苏路人行天桥。这座天桥向四个方向延展,周边分布有延安中学、八五医院、兴华宾馆、菜场等。十字路面也没有划横道线,市民只能从人行天桥过街。

  记者现场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搀扶着一位老人一级一级艰难地爬梯。说到没有电梯,男子一脸惆怅:“我父亲经常要去斜对面医院看病配药,都要走这座天桥,他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我挺不放心。”正说着,对面走来一位孕妇,也小心翼翼扶着栏杆一步步过天桥。

  “我常看到小学生提着拉杆书包在这里上上下下,太不方便了!”孙静说,她是长宁致公党会员。他们调研发现,仅长宁就有4座人行天桥没有电梯。这不仅是一个区的问题,也是全市的共性问题,所以她把这个建议带到了“两会”。

  “有些天桥早年建设是为了地面交通畅行,而随着地铁建造、道路调整,人们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孙静说,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便捷出行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人流密集区域的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变得日益重要。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接到市民反映天桥各类事项93项,排在投诉前三的是电梯故障、缺少电梯、天桥养护质量,三者占所有投诉的75.3%。

  两位代表的建议可谓都踩到市民关切的“敏感点”上。

  不少天桥建造时间比较早

  人行天桥是否真如人大代表所说,近一半都没有装电梯?记者也做了一个小调研。

  目前,上海市管天桥主要分布在延安路高架沿线区域,很多没安装电梯。延安中路、福建路天桥是一座“三只脚天桥”,西南、东北、东南方向都未设置自动扶梯。记者前往时正好是下雨天,一位老人一手打伞、一手扶着栏杆颤巍巍的身影,颇让人心酸。

  在延安中路、凯旋路路口,有一座4个方向的人行天桥,也没有装自动扶梯。西南角一带分布着不少小区,周边也有不少商务楼宇,居民出行、白领上下班都要翻过这座天桥。

  在曹家渡、长宁路路口,人行天桥朝向4个方向,均没有电梯,尽管向东一侧有一条人行道,但行人要去另一头的商场依然需登上天桥。

  浦东南路时代广场天桥也是一座“三只脚天桥”,其中浦东南路出口设有一台自动扶梯。虽然只有一侧装了电梯,居民已觉得方便不少。“我从超市出来,手上大袋小袋的,这边上天桥正好有电梯,减轻了不少负担。”一位老伯告诉记者,据他所知,这一侧电梯是后来加装的,也是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

  记者发现,不少天桥的建造时间较早,相当一批建造于2000年前,有的甚至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天桥大多没有设置电梯。而新建的人行天桥则考虑到人的因素,大多设了电梯。比如陆家嘴二层连廊,这里的上下楼梯不仅都设有自动扶梯,且是双向的自动扶梯,行人上、下天桥非常方便。浦东南路八佰伴天桥是“两只脚天桥”,也装了自动扶梯。

  有的天桥加装了电梯,但也存在运行维保问题。大多数自动扶梯是露天的,如果损毁,谁来负责?记者发现,不少电梯在雨天等情况是关闭的。在延安中路华山路天桥,4个方向分别有4座自动扶梯,有一座电梯是关闭的,电梯底部显示“急停”二字。一位行人说,这座电梯停了好几天了。

  在上海郊区也有不少天桥没有电梯,比如崇明陈海公路上振业路人行天桥,是“两只脚天桥”,均没装电梯。虽然过天桥的行人很少,但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村民,爬上这座天桥不太容易。

  “当时天桥建造时,周边还没有地铁、商场,人流相对少。随着时代变迁和人口老龄化,这些天桥都成了人流密集地,过街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一位建筑领域专家告诉记者,人行天桥设计按照不同的材质,使用年限在30至100年不等,如果要加装电梯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铺设管线的费用。电梯的建设安装费用不高,但管线费用很高,相当于建设费用的5倍。有的天桥建造时间早,地面也划了过街斑马线,天桥似乎成了一个碍眼的巨大摆设,“像这种天桥,还不如拆了”。

  改造的第一步是摸清底数

  人大代表打了“不满意”后,“人行天桥之问”一直萦绕在承办部门的心头。两位代表共同呼吁后,更是加速了办理进程。记者了解到,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事项已被列为2021年人大领导重点关注事项。

  2月8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调研会议,主题就是中心城区人行天桥电梯设置及运维管理。交通委、住建委、公安局、市容绿化局等悉数到场。

  “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第一步就是摸清底数。”崔明华说,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统计口径,将申通地铁管理的天桥及在建、改建天桥也纳入统计范围。

  市交通委是本市天桥管理养护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人大的要求,市交通委进行全市道路人行天桥排摸普查。经过两个多月排摸,数据最终确定:全市人行天桥共计264座,其中安装电梯的133座,还未安装电梯的131座。

  在人大代表孙静看来,人流密集区,靠近学校、医院的人行天桥应该优先加装电梯。“越是难做的、周边居民越是集中居住的人行天桥,越要多加考虑。”人大代表林荫茂认为,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应该率先进行适老化改造。在人大督办下,承办部门确立了加装原则:重点聚焦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周边、大型医院周边、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等重点区域的天桥,并同步考虑无障碍出行需求。

  “我们将因地制宜千方百计推动天桥加装电梯工作。”市交通委刘兆吉说,为了电梯的事,人大召集开了4次会议加以推动,不断改方案。目前,市交通委正在制定《本市人行天桥管理办法》,已针对性地提出部分电梯加装计划及正在逐步落实市管天桥下放等工作。

  住建委负责人行天桥电梯管线铺设等运维事务。根据“一网统管”要求,目前在网格化系统内,人行天桥基本落图纳管。自2020年4月新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发现涉及人行天桥部件类问题160起,结案的有105起。住建委表示,下一步,将与市交通委等单位一起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落图纳管工作。

  “这算是有了阶段性成果。”拿到这个答复,孙静发现,她所关注的江苏路天桥目前划进第一批改造范围。

  林荫茂注意到提交给她的数据更新了,“天桥底数摸清了,适老化改造有了初步方案。这个答复,我比较满意。”最让她高兴的是,肇嘉浜路、宛平南路路口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已列入今年实施计划,目前完成架空线入地。

  虽然加装电梯有了进展,林荫茂还是没有松劲。“人行天桥适老化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摸清底数只是第一步,我会跟踪到底。”她说,这份建议她选择了“公开”,不但自己会跟进,也希望更多代表跟进监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天桥的设计与使用应该以人为本。除了要关心广大的老年群体,还要特别关注残障人士等一批特殊群体,方便他们出行,一起感受上海的美好。”崔明华表示,对264座人行天桥的适老化改造、对代表的建议,将督办到底。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